劉洪吉 余朝萍 蔣姊淑
1.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重慶 400062;2.重慶市中醫院,重慶 400011
下肢靜脈潰瘍的主要臨床癥狀包括下肢水腫、患處潮紅、濕爛、氣味性膿液流出等,導致此病癥產生的主要原因為靜脈血液淤積與深靜脈血栓形成。下肢靜脈潰瘍對患者正常生產、生活產生嚴重影響,為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本文將主要研究評估護理對下肢靜脈潰瘍患者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8年11月-2020年3月接診100例下肢靜脈潰瘍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至對照組與實驗組中,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41~69歲,平均(55.43±1.62)歲;實驗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43~71歲,平均(55.46±1.6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用藥護理、健康宣傳教育及相關注意事項講解等。
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針對性護理。(1)護理人員及時了解患者年齡、生活環境、文化水平及傷口潰瘍狀況等,并以此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并根據評估結果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促使患者負面情緒可得到最大程度消減;(2)護理人員根據患者潰瘍狀況、病癥特點、患病時長及疼痛忍受程度等進行評估,并為患者選擇較為適宜清創方式、包扎物料及包扎方式;(3)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傷口液體滲出顏色、滲出量、滲出氣味及傷口周圍皮膚顏色等評估患者傷口恢復狀況,并以此選擇相應的敷料及敷料更換時長等;(4)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疼痛訴求及詢問患者疼痛度等方式評估患者疼痛耐受程度,進而在為患者進行臨床護理過程中,通過轉移患者疼痛關注度、深呼吸、使用止痛藥物等方式緩解患者疼痛感;(5)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傷口恢復狀況評估其可接受運動內容,并為其制定相應運動方案,引導患者進行身體運動,防止患者因缺乏運動而產生并發癥。
1.3觀察指標 VAS疼痛評分由護理人員利用VAS疼痛評分量表并結合患者臨床癥狀表現進行評定,滿分為10分,分數越低,表明患者疼痛度越低,臨床護理質量越高[1]。
實驗組患者傷口愈合時間、換藥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VAS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1中所示)。
表1 對比兩組患者傷口愈合時間換藥時間及VAS疼痛評分
在對患者進行臨床護理過程中,“對癥下藥”式護理,可促使臨床護理效果有“質”的提升。因此,護理人員需先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全面評估,進而根據評估結果采取相應護理措施[3]。
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可有效促使護理人員心理護理效果顯著提升,患者負面情緒可得到高效緩解,臨床護理依從性顯著提升,臨床護理質量因此而顯著提升;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潰瘍狀況、病癥特點等進行全面評估,可促使護理人員在進行傷口護理時,其護理措施更加科學、合理與有效,既可減輕患者疼痛感,降低VAS疼痛評分,同時還可促使患者傷口盡快恢復,縮短患者傷口愈合時長;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潰瘍處滲出液體及周圍皮膚的全面觀察,可有效促使護理人員準確評估患者傷口恢復狀況,并根據評估結果調整敷料及敷料更換頻率等,有助于縮短患者換藥時間、傷口愈合時長,同時還可促使患者VAS疼痛評分有效降低;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疼痛耐受程度的有效評估,可及時對患者采取相應疼痛護理,減輕患者疼痛感,促使VAS疼痛評分可顯著降低;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傷口恢復狀況全面評估,進而引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一方面有助于促進患者傷口恢復,縮短傷口恢復時長,另一方面有助于促進患者身體血液循環,避免患者產生并發癥,進而促使臨床護理質量顯著提升[4]。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對下肢靜脈潰瘍患者的應用價值異常顯著,有效縮短患者換藥時間、傷口愈合時間,并降低患者VAS疼痛評分。因此,應將針對性護理推廣至下肢靜脈潰瘍患者臨床護理中,促使臨床護理質量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