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盈
大慶市第四醫院,黑龍江 大慶 163712
腦炎是很多小兒容易出現的疾病,一般來說病情比較嚴重,在出現疾病之后,癥狀表現為眼睛流淚、發紅、發熱等,口腔部位出現白色小點[1],皮膚出現皮疹,并且范圍會不斷擴大,對患兒的身體健康產生的影響比較明顯,嚴重時,存在致死風險,所以對于小兒的治療,非常急迫。在治療中給予患兒對應的護理,能實現對治療的配合,提升效果,更快地控制患兒的病情,保證患兒的生命安全[2]。為此,本研究分析的是優質護理對腦炎患兒的影響效果。相關內容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在2019年1月-2020年9月期間診治的56例腦炎患兒作為對象,拋硬幣法分組,每組28例,對照組:女患15例、男患13例,最大和最小年齡為10歲、2歲,均值(5.1±1.3)歲。觀察組:女患13例、男患15例,最大和最小年齡為9歲、3歲,均值(5.2±1.1)歲。基線資料差異較小(P>0.05),可對比。選擇標準:患兒符合腦炎診斷標準;具有一定的溝通能力;患兒和家屬對于本次實驗知情。排除標準:肝腎功能存在異常;中途退出實驗。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
對患兒的生命體征以及并請做好監察工作包括心率、呼吸、體溫等,做好相關記錄;輔助患兒開展相關檢查;對患兒的服藥等進行科學指導;做好嘔吐、頭痛等病癥預防。
觀察組:優質護理
(1)高熱護理。患兒體溫在上升后,需要做好保暖和物理降溫,可以選擇冰敷,使用溫水對身體進行擦拭;多讓患兒飲水;在控制體溫之后,需要對患兒的床單以及個人物品進行更換和消毒。(2)抽搐護理。對腦炎患兒來說,受到累及的部位較多,出現抽搐的可能性較高,在護理中,需要做好預防,避免患兒出現外傷,如果發生抽搐需要及時開展急救,去枕平臥,頭部偏向一側,解開衣服,及時清除患兒的口腔等部位分泌物,提升呼吸道的通暢度。設置欄桿,減少墜床的出現[3]。(3)昏迷護理。患兒在昏迷之后,要選擇平臥位,頭部適當增高,角度為30度,加快靜脈血液回流,降低腦部承受的壓力,間隔2小時需要對患兒的體位進行調整,并做好拍背等,加快痰液的清除速度,減少肺炎的出現,提升呼吸道的通暢度,對患兒開展氧療,并做好口腔護理,提升口腔的清潔度。(4)體位指導。癱瘓肢體功能位為主,指導患兒開展肢體等方面的訓練,對肌肉組織等部位開始按摩,主動被動活動為主,提升身體和各個關節的活動度,活動頻率一天兩次,每次時間在30分鐘,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做好對應的調節,在實際開展中,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5)對患兒開展意識刺激,使用音樂、語言等對患兒的神經實現刺激,反復呼喊患兒的名字,對患兒說一些鼓勵和表揚的話語,講故事,與患兒交流等,加快患兒的康復進度。
1.3指標觀察 在護理開展中,記錄兩組患兒發生并發癥的情況,包括:呼吸道感染、靜脈炎癥、肺水腫,計算發生率。
1.4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結果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χ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
觀察組發生并發癥例數少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并發癥對比
腦炎對患兒的負面影響比較明顯,降低身體功能,而且病情比較復雜,變化不存在規律,在治療中,患兒的恢復效果不理想,而且病情容易出現救治不愈等情況,影響到患兒的預后[4-6]。在治療中,配合優質護理能實現治療效果的提升,加快患兒的康復進度,讓患兒更早地恢復到正常時期,更好地改善患兒的預后,實現療效的提升,同時也能提升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提升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優質護理服務在開展中,能將患兒放在護理工作的中心,對基礎護理能實現強化,遵循護理責任制度的相關規定,實現整體護理水平的提升,滿足患兒的基本生活需要,提升患兒的舒適度,處在更為舒適的狀態下[7-9];患兒所接受到的服務更為細節,體現出人性化的原則,能滿足患兒的基本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減輕患兒的癥狀嚴重程度;在出現不良事件時,能及時進行處理,能提升生命安全度,與治療能實現良好的補充,提升治療的效率,加快病情的恢復。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發生并發癥例數少于對照組,數據差異較大。
綜上可得,優質護理服務對腦炎患兒的積極影響明顯,減少并發癥出現,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