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麗娟
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湖南 懷化 418000
特發性矮小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該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就是身材矮小,骨骼發育緩慢,近幾年,該疾病的發病幾率逐漸上升,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1]。患有特發性矮小癥的患者因為疾病的影響,在不同程度上患者會出現認知方面的問題,進而對患者的心理自信心造成損害,為了改善疾病,需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手段進行干預,常規的干預手段無法起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本文主要對聚乙二醇重組生長激素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在此次研究中選取50例特發性矮小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并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結果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50例特發性矮小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均在我院2018年3月-2019年4年入住并接受治療。
納入標準:(1)患者的臨床診斷均符合特發性矮小癥的診斷標準;(2)患者均對本次研究之情,并簽署許可同意書。(3)主動配合此次研究。
排除標準:(1)肝腎功能異常者;(2)患者不配合研究;(3)患者精神異常者。
將50例患者按照不同的用藥方法將其分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5例,對照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13/12,年齡為6~13歲,平均年齡為(9.65±2.66)歲。觀察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12/13,年齡為6~14歲,平均年齡為(9.55±2.76)歲。兩組患者的研究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的營養干預,科學制定飲食計劃,為患者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適當的補充微量元素和鈣質等。
對照組給予患者聚乙二醇重組生長激素治療,該藥物選用長春金賽藥業提供的,國藥準字為S20140001,注射時的主要方法為:讓患者采取坐位,對肚臍周圍3-5厘米左右的位置進行注射,注射前需要對注射部位進行消毒,等酒精揮發完成以后,采取右手握筆的方式,左手將注射部位皮膚捏起來,采取45度方向將針刺入以后,放松將藥液推入,然后拔出針頭,注射次數為每周一次,每次0.15U/kg,注射需要在患者睡覺之前完成,治療周期為一年。
1.3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比較:按照標準將其分為①顯效:患者身高、體質量等均得到改善。②有效:患者身高、體重等比治療前有所提高。③無效:患者體質量沒有任何改變。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體質量、身高、生長速度和骨齡等進行對比。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對已經整理好的研究數據進行統計、計算,并采用χ2對計數資料進行檢驗,以P<0.05代表兩組之間對比情況存有明顯的差異性,其差異為有統計學意義。
2.1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6%比對照組80%顯著較高(P<0.05)。

表1 臨床療效比較[n(%)]
2.2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體質量、身高、生長速度和骨齡等進行對比
觀察組治療后的體質量、身高、生長速度等均比對照組有所提高,(P<0.05)。

表2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體質量、身高、生長速度和骨齡等進行對比
特發性矮小癥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該疾病的發生原因當前還不是十分明確,治療起來有一定難度,對于患者的生長來說具有較大的影響。有關研究顯示,該疾病的發生和患者的生長激素不敏感有著密切的關系[2-3],進而影響受體和配體的有效結合,影響受體的功能。而聚乙二醇重組生長激素具有良好作用,其可以有效的補充患者身體中的生長激素不足情況,促進患者的生長的敏感性,促進受體的活性,促進患兒的生長[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6%比對照組80%顯著較高(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體質量、身高、生長速度等均比對照組有所提高,(P<0.05),這就充分說明將聚乙二醇重組生長激素運用在特發性矮小癥治療中具有顯著的效果。
綜上所述,采用聚乙二醇重組生長激素治療特發性矮小癥具有顯著的應用價值,能夠有效的促進疾病的恢復,促進患者的生長,值得予以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