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桃 包章艷 顧銀霞
靖江市人民醫院,江蘇 靖江 214500
普外科的護理服務工作是臨床護理工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該科室所包含的病癥種類較多,急癥患者人數所占比重較大,存在的危險因素也相對較多,會對廣大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1-2]。再加之當前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醫院自2020年2月份起將普外胃腸科和普外肝膽科合并,這使得工作量進一步加大,患者病情種類進一步增多,風險事件發生概率在不斷增大,努力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研究普外科患者在住院期間接受護理風險針對性管理干預的臨床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2月1日-2019年2月28日間在我院普外科住院患者60例,將其分成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30例)。對照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普外胃腸科19例,普外肝膽科11例;患者年齡22~85歲,平均41.8±4.6歲;發病至入院時間1~8天,平均2.3±0.5天;觀察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普外胃腸科16例,普外肝膽科14例;患者年齡21~88歲,平均41.6±4.5歲;發病至入院時間1-8天,平均2.5±0.4天。數據組間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普外科護理管理;觀察組實施護理風險針對性管理干預,① 風險識別:加大患者巡視力度,及時充分的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基本資料等,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及目標,加強與患者本人及其家屬的溝通,在短時間內獲取信任,使治療的依從性得到顯著提升。同時在科室范圍內成立風險管理監督小組,通過專業培訓,使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增強,做好高危人群、環節、時間的識別,對風險因素在最大程度上進行控制[3]。② 風險評估:制定風險管理措施,并由專人負責監督落實,使不良事的發生率降低。加強患者的飲食與心理個性化護理,根據實際病情,制定針對性方案,重視用藥,并對不良反應進行觀察,根據需要調整藥物的劑量,防止安全隱患事件的發生[4]。③ 風險處理:與患者之間保持溝通,為其提供合理安慰與支持,使不良心理狀態得以消除,保證后續工作能夠正常有序的進行。對風險事件發生的具體原因進行分析,提出可行性的措施進行解決[5]。④ 效果評價:小組成員召開會議,總結風險事件發生原因和類型,評價管理效果,對存在的不足進行反思和總結[6]。
1.3觀察指標 (1)對護理管理工作的滿意度;(2)風險事件發生情況;(3)住院治療總時間;(4)護理前后疼痛程度評分。
1.4滿意度評價標準 在出院當天采用100分為滿分的不記名打分問卷進行調查,<60分不滿意,<80分且≥60分基本滿意,≥80分滿意[2]。

2.1對護理管理工作的滿意度 觀察組滿意度數據高于對照組,組間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滿意度數據統計結果[n(%)]
2.2風險事件發生情況 觀察組患者風險事件發生僅1例,少于對照組的6例,發生率分別為3.3%和20.0%,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住院治療總時間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治療總時間分別為(8.61±1.75)d和(6.30±0.78)d,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護理前后疼痛程度評分 兩組在護理后VAS疼痛評分低于護理前,組內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疼痛程度評分數據統計(分)
普外胃腸科和普外肝膽科合并后人員和物資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得到節約,更加適應疫情防控的大環境需求,但病區護理模式存在差異,管理存在松散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7]。風險管理在其中的應用,不僅可以對患者的恢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還可以使醫患糾紛事件減少,注重不良及風險事件的管理,對患者心理層面給予更高的關注,對生理進行調節,應用價值較高[8-10]。通過進行本次研究可以說明,普外科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接受護理風險針對性管理干預,可以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