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艷寧
學校黨支部利用網絡平臺,采用“互聯網+黨建”的方式,開展“四微”行動,創新黨建工作方式。
1.微課堂助力線上教學
微課堂是指全體黨員、骨干教師充分發揮各自學科優勢,與同組教師開展微課堂教研活動。通過微課堂,不少教師做起了“主播”,很多年輕黨員教師勇挑重擔,不僅指導技術,更有教學上的誠懇建議,他們與同組教師分享成功經驗,總結失敗教訓。黨員們的付出,得到了廣大教師的認可,提升了黨支部在群眾中的滿意度。
2.微講壇拓寬分享渠道
學校黨支部號召全體黨員圍繞“新時代新思想金句”“科學育人金點子”進行“雙金”分享,引領教師堅定教育信仰。黨支部將繪制成電子版的微講壇分享模板發給全體黨員,并安排分享順序,每周由一名黨員在學校“立達家園”微信群中進行分享,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有的教師將分享內容運用到自己的班級管理中,還傳授給家長,起到了互相學習、啟發、借鑒的作用,得到了教師和家長的普遍認可。
3.微服務讓服務“點對點”
微服務是學校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干部進行的服務方式的創新。每學期一名黨員干部聯系一名教師或學生,進行“點對點”的精準服務,要求做到“五有”:有固定的服務對象,有具體的服務內容和過程,有紀實照片,有服務實效,有簡要記錄。通過微服務,實現了對服務對象價值觀、信仰的引領,拉近了黨員與服務對象的距離,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學校的關心。有的學生畢業后仍和負責服務的黨員保持聯系。網絡平臺的使用,讓服務溝通更便捷,凸顯了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4.微創新推動有序發展
微創新是學校各個部門在工作中敢于作為、勇于擔當,包括黨建微創新、學校管理微創新、教育教學微創新。以教育教學微創新為例,在學校黨支部引領下,教學部開展了“線上線下結合,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力”的教學研究,在原有板塊學習的基礎上,分兩條路徑進行學習內容的設計——線上學科(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科學)和線下彈性學科(其他學科)。線上學科的學習內容基于課程標準對年段的要求,以空中課堂資源為主,開展大單元教學,對內容前后順序進行調整,重組單元內容,用大問題引領構建任務群,從“教教材”轉為“教學科素養”,指向學生樂學、會學、學會的學習力提升。線下彈性學科學習內容進行了學科間的有機整合,并以周任務單的形式進行設計,為學生提供了可選擇的主題內容。教師結合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指導,尤其是學習單(預習單+學習單+作業單)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工具。
“四微”行動創新了黨建工作方式,提升了黨建引領能力,促進了學校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和教育教學質量的穩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