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怡 張敏
2020年底,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新成立了0-3歲兒童托育專業委員會。2021年7月11日-12日,“規范·多元——0-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研討會”在上海召開,這是0-3歲兒童托育專業委員會首次舉行的會議,線上線下相結合,聚焦嬰幼兒照護服務,深入研討,推動和發展“幼有所育”。
正如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洪秀敏教授所強調的,長期以來,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在推動我國學前教育事業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新增設的0-3歲兒童托育專業委員會在當前機遇和形勢下應運而生,肩負新時代托育事業規范和健康發展的重要責任與使命。
主持開幕式的0-3歲兒童托育專業委員會主任茅紅美進一步強調,近年來,發展規范、多元的嬰幼兒照護服務已經成為時代的趨勢。茅紅美指出,0-3歲嬰幼兒是社會“最柔軟的群體”,他們能否健康成長,能否獲得科學、適宜的養育,不僅關乎家庭,也是國家的大事。上海在全國率先發布了托育服務的“1+2”文件(包括《關于促進和加強本市3歲以下幼兒托育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托育機構管理暫行辦法》《上海市3歲以下托兒托育機構設置標準》),也是全國第一個發布托育三年行動計劃(《上海市托育服務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城市。
在開幕式上致辭的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托幼工作處處長孫鴻提到,針對托育服務,上海在全國范圍內最早提出管理標準,這是在落實解決十九大明確提出的“幼有所育”的民生問題,推動了上海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多元包容的發展總目標。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托幼工作處副處長王紓然分享了上海托育服務工作的總體思路,即“政府引導、家庭為主、多方參與”,以多種方式引導支持社會組織、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提供托育服務,滿足百姓需求。
主題演講環節,洪秀敏教授表示,加快發展普惠托育服務,要以嬰幼兒健康發展為核心價值追求,堅持兒童優先,最大限度保護兒童安全與健康,遵循身心發展規律,積極促進嬰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同時需要著力破解當前托育服務三大突出矛盾,即家庭需求旺盛與托育資源不足、優質人才急缺與人才隊伍滯后、機構亟需規范與缺乏監管。具體來看,首先,要切實解決優質資源匱乏、收費過高、位置遠等入托難的問題;第二,要通過增設專業、擴大培養,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依法保障從業人員權益,加快建設一支數量充足、資質優良的托育師資隊伍;第三,要加強質量監管,培育托育服務行業民族品牌。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兒童衛生保健部主任、0-3歲兒童托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王惠珊提出,0-3歲兒童早期養育照護的五大領域包括良好的健康、充足的營養、回應性的照護、早期學習及兒童安全和保障。她還對托育機構養育照護提出了相對標準化的要求,包括嬰幼兒健康檢查、嬰幼兒膳食、科學護理、傷害預防等方面。
本次研討會共設置了市、區兩級7個不同的分會場。其中,既有區級早期教育指導中心(托育服務指導中心)建設標準化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區托幼工作聯席會議等方面的經驗,又有公辦、民辦幼兒園開展托幼一體化服務的寶貴實踐做法。
未來,0-3歲兒童托育專業委員會將繼續積極響應“幼有所育”的國策,為托育事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學術與實踐的交流研討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