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
學校秉承“幸福教育”辦學理念,提出了“一以貫之,二元保障,三位一體”的幸福心育理念,引領每一個學生成為具有生命力的個體。
1.“一”以貫之,營造潤澤環境
學校致力于營造開放、傾聽、尊重、信任的文化氛圍。學校常年堅持心理輔導室的建設,“心理小屋”“心靈驛站”“融合中心”等心理資源室,讓每個有需要的學生都可以放松心情,向心理教師尋求幫助;自助心理書吧,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心靈成長的養料。
2.“二”元保障,提供全面支持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了校長總負責,副校長主管,學生發展中心統籌,教研團隊實施的組織架構。學校共有3名專職心理教師,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完善心理健康工作運行管理制度,讓心理工作的實施更加科學、規范、貼心。
3.“三”位一體,促進自主發展
第一,學生發展。一是打造以社會情感能力提升為核心的必修課程體系。學校依據社會情感學習內容及學生現實需求,與北京教育學院學生發展中心共同研發了“學生健康自我課程”。在3-6年級開展隔周一節的心理健康課程,每個單元均設有“每日練功”,學生可以學習一些生動有趣、可操作性強的情緒調適策略,切實提高社會情感能力。同時,每學期還增設1課時的“親子課堂”,促進學生社會情感能力的發展。二是創建以藝術輔導為核心的選修課程體系。學校利用課后時間,在中高年級開設心理選修課程。沙盤游戲讓學生在自我覺察中體驗幸福,創作心理繪本讓學生在發現中感悟幸福,情緒行為漫畫讓學生描繪幸福,觀看心理電影讓學生在共情中感受幸福……三是堅持以“心理嘉年華”為品牌的特色活動。自2012年起,每年5月25日心理周,學校都舉辦“心理嘉年華”活動,師生共享“心理盛宴”,體驗特色活動,關注自我、關愛他人,形成潤澤、融洽的心理氛圍。四是探索以體驗活動為依托的生涯輔導課程。學校為不同學段學生設計了豐富多樣的生涯輔導課程,讓學生了解自身優勢與能力,尋求職業價值;積極參與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和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研究中心組織的生涯教育調研,為生涯教育的科學有效推進提供數據來源與實踐依據。五是推進以滋養心靈為底色的心理輔導。學校定期開放心情驛站,專職心理教師輪流值班。學生用“說說卡”“信信卡”和“約約卡”的方式舒壓,學會自我調節。
第二,教師發展。學校創新教師培訓模式,將講座與學生課程同步,讓學生的改變有支撐、有回饋、更有效。教師對自我有了更多的關懷,對差異有了更深的認識,對心育有了更多的自信。
第三,家長發展。學校把促進家長成長作為家校工作的主線,建立常態化、高品質、重實戰的幸福養育課程體系。通過微信平臺“幸福五小,心情驛站”板塊,每兩周推送家長養育文章一篇。
在幸福心育理念的引領下,學校心育工作穩步推進,不斷創新,學生心田得以滋養,不斷地積蓄內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