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家醫療保障體系的健全完善,醫保的覆蓋面和基金規模不斷擴大,風險點也隨之增加,詐騙醫療保障基金違法犯罪高發多發。國家醫保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國家醫保局等相關部門共追回醫保基金348.75億元。
醫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錢”。為看管好“救命錢”,我國出臺一系列措施,持續推進醫保相關改革,并采取智能監控、突擊檢查、專項整治等具體行動。實踐證明,相關治理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3年時間共檢查定點醫藥機構171萬家次,查處86萬家次,追回醫保基金348.75億元,這個治理“成績單”既是有關部門付出巨大努力的體現,同時也挽回了巨大損失。這既給持續治理注入信心,也有極強的震懾作用。
盡管3年追回醫保基金348.75億元這一成績值得肯定,但同時也是警示:其一,不少醫療機構仍未汲取教訓。近幾年來通過飛行檢查、專項治理、抽查審查等方式查處不少大案要案,但詐騙醫保基金仍呈現點多面廣的特點,不少醫療機構仍心存僥幸、頂風作案。有的醫療機構為騙取醫保資金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如某縣民泰醫院院長帶頭詐騙醫保資金,醫生、檢驗、護理、院辦等環節密切配合造假,醫院職工每介紹一個病人提成300元……如何防范醫療機構變成詐騙機構,值得我們深思。
其二,對參保人的警示教育遠遠不夠。拿某地公布的案例來說,不法分子低價向就診人員收購醫保藥品然后倒賣牟利,既說明部分參保人變成了套取醫保資金的幫兇,也說明相關監管監督工作不到位。對這類參保人員要依法追究責任,并以案普法警示其他參保人。
其三,監管監督仍有不少漏洞可鉆。雖說事后追回醫保基金避免了損失,但調查、追款需要付出相當大的行政成本,而且有的詐騙行為未必能發現。只有事前設防形成銅墻鐵壁,使不法分子沒有漏洞可鉆,才能防止詐騙案發生。
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也強調,醫保基金監管形勢依然嚴峻,欺詐騙保案件仍然時有發生。這再次警示,打擊欺詐騙保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需要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