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7日至12日,關于“美臺軍事交流”的消息被連續曝光。臺灣《聯合報》12日引用美國消息人士信息稱,臺“陸軍司令”徐衍璞上將率小型代表團赴美,將與美國國防部高層見面。連續爆料的美國消息人士是誰?專家表示,這是一群不愿意看到中美關系改善的政治勢力,他們匿名炒作是為了試探大陸底線,希望以低成本挑釁方式獲得巨大紅利。這種挑釁舉措只會進一步推動解放軍做好軍事斗爭準備,展示維護祖國統一的決心。
報道稱,這個小型代表團9日赴美,成員包括臺灣“陸軍司令部”軍情、戰訓、計劃處處長與傳譯多人,共一個上將、兩個少將與五個上校。7日路透社引述兩位要求匿名的美方消息人士報道稱,有人數不多的美國特種作戰部隊成員一直在“臨時性地輪調臺灣,為臺灣部隊進行訓練”。此后,《華爾街日報》則引美國官員的消息進一步描述,大約二十幾名美國特種作戰部隊和支援部隊的成員正在為臺軍陸軍小分隊進行訓練。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成員則在與當地海軍陸戰隊合作進行小艇訓練。
對此,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全球傳播與地區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魯坦12日接受采訪時表示,一般來說,“消息人士”就是官方不方便說或不愿明說的政策宣示的替代方式,其目的是試探輿論反應,避免授人以官方炒作的實錘,給自己留足后手和空間,“透露美臺軍事交流信息,看似與官方無關,實則都在為政府戰略外交政策服務,放在當前來說就是為美中戰略博弈和美在亞太地區的存在服務,其政治含義要遠遠高于軍事意義。”一位研究中美關系的學者表示,這表明美國政府以及政治精英群體中存在相當數量不愿意看到中美關系出現改善的極端力量,而且這種極端力量的能量非常大。
中美外交高級官員剛剛在蘇黎世舉行會晤,會晤是富有成效的。偏偏這個時刻美國消息人士進行爆料,“說明這些極端力量試圖打破中美之前在涉臺問題上的默契性,迫使拜登政府在對華政策中間沒有任何靈活性和處理空間,這再次表明美國國內政治的極端復雜性。這些極端力量試圖將臺灣當做阻礙中國快速發展最有利的工具。”另有一位中美軍事關系的觀察人士認為,這依舊是美國在對華涉臺議題上“切香腸”策略,一步步試探大陸底線,采取匿名消息人士放風炒作有靈活度,試探意味明顯。通過犧牲臺島的長遠利益換取美方的支持,對民進黨當局來說也是飲鴆止渴,在被美方利用并最大化攫取利益之后,終究難逃棄子的命運。
(摘自《環球時報》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