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的電子書,和別人分享算侵權嗎?”網絡上提出這樣問題的電子書愛好者不在少數。廈門一網友林某將9.99元購買的電子書上傳到網絡圖書館,結果成了被告,被索賠20萬余元。日前,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qū)人民法院審結了這起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案件,判決林某向信息公司賠償1萬元。
2014年,北京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取得某網絡小說的作者授權,獨家享有這本網絡小說的信息網絡傳播權,還包括對侵權行為提起訴訟、要求賠償的權利。發(fā)現(xiàn)林某未經授權,擅自將小說發(fā)布到某網絡圖書館,供他人在線閱讀和下載后,該公司要求林某停止侵權,刪除上傳的作品,并賠償經濟損失20萬余元。
林某認為這是他花錢購買的電子書,來源合法,屬于個人虛擬財產,有權決定這本書如何使用。電子書和其他商品一樣,既然購買了,就可以出借和轉讓。他把電子書上傳到涉案的網絡圖書館,根據設置無法多人同時閱讀,作品使用的時間和空間都是相對固定的。
法院審理后認為,林某未經權利人許可且未支付報酬,擅自將小說傳到互聯(lián)網平臺,使得不特定公眾可以獲得信息公司享有著作權的電子書,侵犯了北京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依法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電子書作為一種新形式作品,它的傳播和復制都更加便捷,與傳統(tǒng)印刷條件下截然不同。本案中,所謂的網絡圖書館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圖書館,而是數字作品的內容提供商,不符合可以不經權利人許可免費使用數字作品的條件。
綜合考慮作品的商業(yè)價值、創(chuàng)作難度、侵權行為的性質、后果等因素,法院作出上述判決。
(摘自《現(xiàn)代家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