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杉鎮位于長沙市區東南部,北靠星沙、國家級長沙經開區,西接長沙高鐵新城,緊鄰長沙黃花國際機場, 2013年5月,上海大眾汽車湖南(長沙)項目在干杉鎮正式開工建設,兩年后,迅速崛起一座汽車新城。2015年,黃興鎮和干杉鎮成建制合并設立新的黃興鎮。
干杉樹為長沙縣原干杉鎮政府駐地,位于長沙城區東21公里善化港北岸。聚落呈扇狀。1958年,集鎮向西北發展,與高嶺寺、發人坡連成一片。清光緒《善化縣志》載,“一都燒田段黃龍山,古杉一株遭風吹折,倒插復生,圍丈余,高六丈”“里人砌石圍護,呼其地為干杉樹”。1961年,樹為雷電擊死,地名沿襲至今。民間則傳說,清末民初,干杉境內高嶺寺生長著一棵奇特的杉樹,杉樹高大,樹干須三四人合抱。每年,樹體一半干枯,另一半則郁郁蔥蔥。逢單年,樹體南枯北盛;逢雙年,則北枯南盛。附近的居民偶有傷風感冒等疾病,從樹上剝一小片樹皮煎水喝便可恢復精氣神,乃至痊愈。故此,杉樹名聲大振,呼之“神杉”,遂以干杉命名此地。
當地村民以盛姓為主。北邊有一幢鄉村傳統模式的大屋,氣勢恢宏,稱其為盛家大屋。中間散落著幾十棟農屋瓦舍。東南邊是主街,由手工制作紙傘的傘鋪、打造農具的鐵匠鋪、茶亭、客棧、綢布店、染坊、南食雜貨店、藥店等七八家店鋪和盛氏祠堂組成。
時至今日,老建筑和干杉樹都不復存在,百度地圖上卻仍有盛大屋、干杉樹、盛家祠堂三處地名。
干杉域內人杰地靈。著名報人、雜文家、全國政協委員,1966年被打為“三家村”之一的廖沫沙1907年出生在干杉鄉廖家垅。原名廖家權,高小畢業后,他考入長沙師范,因為看了郭沫若詩情激蕩的新文學作品,十分崇拜,遂取名“沫沙”,并改名廖沫沙。
黃興鎮干杉片區北溪組一個山坡林篁處,長眠著被孫中山追授為國民革命軍上將的彭壽松。彭壽松(1866—1918),號岳峰,祖籍長沙縣干杉鄉,其父彭定太是跟著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湘軍高級將領,彭壽松從小隨父母在甘肅、新疆的軍營中長大。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彭定太跟隨左宗棠入閩,將年僅18歲的彭壽松也帶到了福建。1911年3月,由劉通介紹加入同盟會, 11月8日晚,彭壽松率領由新軍和革命黨人組成的革命軍在福州起義,與旗人清兵展開激戰。11月11日,福州光復,11月13日,福建全境光復。
1918年6月14日,在湖南主政的北洋軍閥張敬堯將彭壽松槍殺于長沙司門口。
(綜合《長沙地名掌故》《星沙時報》《瀟湘晨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