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念孫



作為省城合肥藝術品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臺,亞明藝術館新近推出的“回望·守望—安徽中青年書畫比較展”,堪稱構思獨到,意蘊豐厚,在為觀眾奉獻審美藝術大餐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多方面的思考和啟示。
這次展覽的重要亮點是“書畫比較”。活躍于當今藝壇的書畫家,雖不乏書畫兼修者,但多半“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許多人常常主攻甚至只攻一項,或以書見長,或以畫名世。“回望·守望”展覽,選擇12位知名中青年書畫家,不僅陳列擅書者的書法佳作,也展示他們的國畫作品;對于擅畫者也一樣,在展陳他們精彩畫作的同時,又呈現他們的書法創作。這既讓我們了解和領略這批書畫家多方面的修養和才華、特點和優長,也鮮明亮出一種導向和態度,即提倡書畫家繼承中國文人畫傳統,書畫雙修或詩書畫印兼修,全面增強文化素養和藝術修養。
其實,中國古代書畫及其理論早有“書畫同源”“書畫兼濟”的深厚傳統。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談論書畫起源時說:“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元代畫家兼書法家趙孟在一幅名畫上曾題詩:“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明代王世貞《藝苑卮言》也以畫竹為例說“干如篆,枝如草,葉如真,節如隸”,對書法筆墨入畫做了精彩論述。中國書法作為一種獨特藝術形式,除了注重字形結構之美以外,還講究筆墨變化和整體意態氣韻之美。中國畫與西方繪畫不同,除了注意造型基本功以外,更注重以形寫神,注重筆墨本身獨立的審美價值。這恰恰與書法藝術重視筆墨的要求不謀而合,以至可以說中國畫的許多筆墨技巧正來自書法創作的積累和靈感。同樣,中國畫重視用筆用墨的探求也對書法創作頗有影響。歷代國畫大家重視線條筆墨質量,與其繼承“以書入畫”傳統緊密相連。而現代書法大師林散之的草書獨步書壇,則與他吸收國畫創作筆墨技巧,講求“以畫入書”效果密切相關。
這次展覽不僅較為集中地反映安徽一批卓有成就的中青年藝術家的個體創作風采和集體創作狀態,而且從書法與國畫對照比較的視角,也披露了一些有趣的現象和問題。譬如,有的藝術家書法與繪畫創作風格相對接近,較為一致:王金泉的書與畫格調皆瀟灑恣肆,韋斯琴的書與畫風貌皆謹嚴扎實,就是其書畫風格相對統一的明證。而有的藝術家書法與繪畫則呈現不同氣象,風格差距較大。如宰賢文的繪畫與書法,其國畫山水多穩扎穩打、步步為營,以細膩準確的筆墨盡顯山石布局的雄奇及層次,勾勒樹木屋宇的結構和風姿,頗具細密、清雅之風貌;但其書法則摒棄相對細密、清雅之風,偏向漢魏雄強氣概,寫得敦厚樸拙,氣勢開張。為什么會如此?是畫家求藝征途上自然形成的本來面貌,還是有意汲取不同藝術元素以轉變和豐富原有創作格調?不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都是值得探討的有意思的問題。
“回望·守望”展覽推出的12位書畫家,多有入選國家級展覽并獲獎的經歷,堪稱安徽中青年書畫創作的中堅力量。此次展覽既是他們在書與畫兩個方面最新成果的集體亮相和展示,也反映了他們在藝術山道上辛勤攀登的不同步履和身姿。有的書畫家較早摸索構建起自己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方式,并長期堅守自己的藝術路徑而不斷有所豐富、修正和完善。如王永敬頗具抒情意味和蔚然氣象的焦墨黃山、楊和平充盈現代派構成意識的花鳥畫、周建祥追求溫馨人文情調的人物作品等,就是此類路數的代表。有的書畫家如柯大林、趙規劃等,早期踏入藝壇勤奮好學,鉆研某家某派用功較深,出道即以良好基本功和清新面目引起關注,直至多次入展省展、國展和獲獎等;但藝途漫漫,需要不斷前行,藝術家不滿足于在古人套路和窠臼里討生活,起而變革創新探索新路,這往往又落入走出和拋棄古雅老屋,而新屋尚未裝修妥當、難以安頓的境地。從這里,我們可以窺見藝術變革和開拓之艱難,更看到藝術家辛勤求索精神之可貴。
縱觀當今藝壇,一些中青年書畫家摸爬滾打一些年頭后,不少人由原來尊崇鉆研法度和規矩,轉而認同和推崇傅山“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的美學主張,創作時往往不計工拙,不計較瑕疵,而注重以雄放不羈之筆調、率意自然之狀態,表達自己所思所感或曰心中逸氣。不過在藝術上,枯硬并非意味雄強,重澀也并非表示有力,粗野與率性遠非同調,丑拙與精美及典雅頡頏。如何在整個中國美術史和審美觀念的演進歷程中,看待和把握傅山“四寧四毋”提出的目的、真髓及合理價值,既體現書畫家對藝術認識和理解的深度與廣度,也與書畫家對藝術美的領悟力和天性趣味的不同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這次展覽給人印象深刻者,還在于策展人的用心和精心,盡力挖掘和拓展內涵,使展覽具有多重意義。這不僅體現在將藝術家書與畫同時展覽及對綜合素質的提倡等,還表現在將每位書畫家的簡歷、歷年入展和獲獎情況,以及書畫家自己談藝論道或別人的評論文章等,一并精編呈現于展覽之中。這使展覽在陳列展示精品佳作的同時,還讓人們了解到書畫家的藝術旅程、探索成就、美學觀念及藝術特色等多方面內容。在這個意義上,“回望·守望”可說是一個倡導書畫兼修和藝道并進的展覽,既有較高的藝術水準和觀賞性,又具相當豐富的資料價值和學術性,堪稱是一次藝術性和探索性結合的美術展覽。
感謝亞明藝術館,讓我對這次展覽有了先睹為快的欣賞和學習機會。匆匆寫下觀賞和隨感就教于方家,向展覽主辦者和入選展覽的書畫家致敬,并祝展覽圓滿成功。
謹以為序。
2021年5月于合肥書香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