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華



老徐并不老,年方五十。老徐讀研時已過而立,比其他同學成熟些,諸同門親切地以“老徐”相呼以示尊敬,于是就這么叫開了。
老徐早年以優異成績考入莒南師范學校,畢業后一直從事中學數學教學,兢兢業業十數年,還發表過十余篇數學論文。因讀師范時受書法老師的啟蒙,加上天性好古,老徐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之余,傾心書道且樂此不疲,除了大量臨帖,還參加過山東省高等教育書法專業自學考試。書法之外,他還通過系統自學,獲得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歷史學專業本科文憑。數年之后,因受同鄉學人感召,老徐進高校深造的愿望越來越強烈,遂有攻讀書法碩士學位之念,然而憑借自學跨專業考研,談何容易!老徐卻知難而進,一鼓作氣,在2005年考入西南大學文學院中國書法研究所,師從周永健、曹建二位先生攻讀書法教育與實踐方向碩士學位。讀研期間,得益于西南大學書法所的良好學術氛圍與學術訓練,老徐打下了扎實的學術基礎,完成了由普通書法愛好者到書法研究者的轉變。三年中,老徐在專業報刊上發表了二十余篇學術論文與隨筆,在同儕中逐漸嶄露頭角。其碩士畢業論文《姚茫父書法研究》被評為校級優秀畢業論文,個人獲得西南大學“優秀碩士畢業生”、重慶市高校“青年先進個人”稱號。這些成果,即是他研究生三年學有所獲的明證。
畢業后,老徐遠赴山西忻州師范學院工作,主持創建了美術系書法專業,同時擔任山西省書協學術委員會委員。學無止境,2011年,老徐又考入西安交大人文學院哲學系,師從鐘明善先生攻讀書法方向博士學位。西安交大博士畢業之難是眾所周知的,老徐一邊教書,一邊焚膏繼晷讀書寫論文,耗時四年便順利取得博士學位,同門諸君艷羨不已,對老徐的毅力、恒心與刻苦精神交口稱贊,可又有幾人知道他背后的辛苦與付出呢?在博士畢業論文定稿階段,老徐曾累倒,輸液之后立即端坐桌前完善論文。關于老徐求學的諸多往事,聽來令人感慨不已,堪稱勵志的典型。蒼天不負有心人,老徐在博士畢業論文《金代書風嬗變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完善,于2019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數月后他又晉升教授,獲博導任職資格。最近,他的書法學術文集《書苑麈談》又由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了。今年9月,在老徐五十初度之際,他將在家鄉臨沂舉辦首次個人書法展,算是對自己幾十年書法研習的一次回顧與總結。天道酬勤,信然!
十幾年來,老徐一貫保持謙虛、低調、勤勉的書生本色,不急不躁,在學術、創作方面精進不已。很多報考書法專業研究生的人,意在借此改變工作環境,工作穩定之后,就逐漸失去了奮發圖強的斗志,或者沉溺于名利之爭不可自拔。老徐對此深為警惕。不為時勢所動,不為名利所惑,潛心于教學、治學、創作,于這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令人刮目相看。在同門諸君中,老徐是一個甘愿坐冷板凳并且能自得其樂的人。
十數年間,為了生計,老徐曾舉家三遷,如今棲身泗水之濱,于曲園傳道授業解惑。十數年的書法教育生涯雖然不長,卻已培養出數十名考入名校的學生,攻讀書法方向碩士、博士學位,可見老徐育人有方,傳道有術。作為書法教師,老徐顯然是恪盡職守的。老徐經常和我討論關于書法教學的一些問題,對于學生的點滴進步,老徐總是備感欣慰。在日益浮躁的高校藝術教育領域,老徐的做派已經非常罕見了。
在高校書法專業從教,學術研究與書法創作堪為藝舟雙楫,缺一不可。書法專業的從業人員,或長于書法實踐,或長于理論研究,兩者兼善的并不多見。老徐孜孜矻矻,勤勉不已,理論與創作齊頭并進。老徐能取得目前的科研成果,一方面得益于求學期間系統、嚴格的學術訓練,一方面得益于他多年來在文史方面的積累,而勤于思考、筆耕不輟的良好習慣,則是他取得學術成就的關鍵。因為本科是自學而來,老徐每每在自視缺然的同時,更加重視自修以及讀研、讀博的學習機會,這也是他一貫謙虛謹慎而又能厚積薄發的內因之所在。
讀研期間,老徐對五體書法的臨摹與創作投入了大量精力。有一段時間,老徐熱衷于參加展賽,曾近十次入選全國書展。近年來,老徐有意識地調整了書寫狀態,更加傾心于古典書法的研習,逐漸回歸書法本體,不為時風所染,尤為難能可貴。我倆曾談及當下的書法評論,認為很多文章在抹掉被評論人的名字后,幾乎可以互相移用,而過分的贊詞,難免吹捧之嫌,老徐對此深為警惕。在寫這篇短文的時候,老徐一再叮囑不要刻意夸大對他書法水平的評價,實事求是就好。書法的狀態,其實就是一個人修為狀態的表露。對于老徐其人其書,導師曹建先生曾有非常中肯的評價:“其人性情恬淡,志氣和平,其書作遂于筆法精進之中多顯書卷之氣。”“素處以默,淵默如雷,這或許正是徐傳法書法的此在與彼在,而一以貫之的靜默、本真,正是其以書法為生存的基本狀態。”
在20世紀70年代出生的書法學人中,有為數不少的一撥人,早年畢業于中等師范學校,爾后憑著自身的勤奮與天分從基層學校奮發突圍,通過讀研、讀博改變自身命運,中年之后漸入學術研究佳境,老徐便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位。而今書法專業遍地開花,學銜易得,“教授”多如過江之鯽,碩士、博士更是滿天飛。老徐在日益精進的同時,不騖虛聲,不屑虛名,堪稱書法學人圈的一股清流,這和挾一技以自雄,爭長競短,靠書藝謀名、靠鬻藝為生的職業書家者流大為不同。
身為山東人,老徐給人第一印象是很瘦,似乎并沒有人們印象中的山東大漢之體格與氣概。與寫作中的縱橫捭闔以及授課時的侃侃而談不同,人群中的老徐大抵是沉默寡言的。這樣的人在愈來愈功利、夸夸其談的書法圈,初識之際很容易被忽視。然而,相處既久,人們會逐漸發現,老徐確實是一個值得交往的朋友,吉人寡辭,老徐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愿與老徐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