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怡婧

班級管理工作要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要啟悟學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成為能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培植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用行動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前,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我國青少年的思維方式、交往方式和行為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他們對自身學習、成長及社會發展等方面的認知不再單純依賴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其思想認識和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的特點,這對班級管理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為適應新時代班級管理育人的新要求,班級管理育人思維需要及時轉變。
一、以“心動”的原則構建班級文化
一個班集體的凝聚力、精氣神直接影響著班風和學風,而班集體的凝聚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級文化能否引起學生共鳴、能否讓學生產生價值認同,因此班級文化能否讓學生“心動”至關重要。如何以“心動”原則構建班級文化,喚醒學生凝魂聚氣的內在動力?解答這一問題,可以通過師生共尋、共創、共建、共享的方式來開展。我每次接手新班級后,都會組織“共讀經典,領略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崇拜的學者”“我身邊的榜樣”等主題班會,通過師生共同討論與碰撞,找出班級核心價值觀。
1.從傳統文化中尋找價值認同
班級文化是引領班級建設的頂層設計,需要尋求學生的價值認同。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有助于班級精神支柱的建立,引領班級樹立共同的價值追求,也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踐行。在“共讀經典,領略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主題班會中,我與學生一起共讀《荀子·勸學》,細品“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后止也”的內涵,深入談論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以及對自己的啟發。在此基礎上,帶領學生重點挖掘“真積力久”的內涵,最終達成了如下共識:所謂“真”,就是要說真話、做真人、求真學;所謂“積”,就是指重在積累,從點滴小事做起;所謂“力”,就是指竭盡全力,把每件事做到極致;所謂“久”,就是要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永不言敗。
2.從知名學者中尋找為學智慧
當今青少年學生由于受信息時代碎片化閱讀的影響,普遍存在浮躁的心態,讀書的目的也比較功利。針對此問題,我認為端正治學態度對班風建設尤為重要。因此,在舉辦“我崇拜的學者”座談會中,我讓學生把自己心中崇拜的學者與同學分享,并說明其理由,讓學生在討論碰撞中得出為學者最重要的品格是“嚴謹”和“踏實”,用沉浸式的教學讓學生從學者的真實故事中獲得感悟,反省自己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從而端正學習態度,并從日常學習中以實際行動嚴格踐行“嚴謹”與“踏實”的為學品格。
3.從身邊榜樣中尋找示范力量
班級管理工作要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要啟悟學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成為能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培植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用行動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主題班會“我身邊的榜樣”,我一般讓學生利用周末時間,采用訪談的方式近距離與身邊的榜樣交流和學習,然后在主題班會上與同學一起分享和交流,并暢談自己高中三年的規劃及人生理想,以達到在分享交流中感悟、在討論碰撞中堅定人生理想的目的。
基于以上三大主題班會的討論與碰撞,師生達成一致共識,把班級核心文化定為“真、積、力、久、嚴、實、協”,班級的共同愿景是“真積力久做學問,喚思啟悟共成長”。
二、以“靈動”的方式完善班級管理
“心動”的班級文化能否真正起到鑄魂育人的效果,還要看班級組織過程中能否以“靈動”的方式推進班級管理,這就涉及班級管理之術的問題。班級管理之術最重要是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家校關系和師師關系。
1.向班級學生要智慧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成為學生思想靈魂的喚醒者、人生理想的引領者、學習生活的陪伴者,而不是權威專斷者。班級管理的主體是學生,無論是班級組織架構的建立,還是班委的確定、班規的制定,都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事務中,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積極、健康的班級氛圍,真正讓學生感受到班級建設人人有責的氛圍,使學生對自己的約束從外在規約發展到內在自覺。學生的思想行為都是動態發展的,可利用班級日記、成長檔案等方式記錄學生的成長、收集學生對班級工作的建議和智慧,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能說,根據各種反饋隨時調整班級的管理策略,啟發學生的內省自悟之心,營造同學之間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
2.向家校協同要效益
家庭教育是學生接受的人生第一課。親子關系是否良好直接影響教育效果,良好的親子關系能讓孩子在愛中成長,能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的道理。班級管理要向家校協同要效益,班主任要和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形成目標一致、相互支持的家校關系,借母親節、父親節和學生的生日會等契機,利用書信、留言簿等方式和家長取得聯系,引導家長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幫助提升家教水平,讓良好的家校共育生態成為助推學生發展的力量之源。
3.向學科教師要質量
班級管理中學科教師的育人作用不可忽視,學科教師既是課程育人的實施者,也是學生成長的引領者。由于每位學科教師都要承受學科教學壓力,通常出現各學科搶學生時間的現象,作業布置量過大,學生不堪重負,效果也不佳。無論是學業成績,還是學生的成長,作為一個班級都要著眼于整體,尋求最優方案,以實現育人效果最大化。因此,班主任要把班級文化理念及班級建設方案與各學科教師進行充分溝通,既要協調好各學科教師的關系,又要充分調動學科教師開展課程育人的積極性,最終形成全員育人的理想教育生態。
三、以“行動”的路徑達成知行合一
班級管理育人的最終目標是引領學生在實踐中勇于擔當、積極作為,讓學生從小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愛國、勤勞、寬厚、誠信等良好品質,并在日常學習、生活和實踐中積極踐行、持之以恒,不斷磨煉和提升自己。因此,班級管理者要善于以靈動的管理藝術和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由心動走向行動,在實踐中觀察、學習、體悟,努力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