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躍
摘要: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對于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以及語文成績的提高過分關注,從而導致學生閱讀習慣與語文素養的培養受到忽略。而通過批注式教學,能夠促使學生課堂閱讀效果達到理想狀態,促使其閱讀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基于此,本文將主要針對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有效應用批注式教學展開探討。
關鍵詞:學習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
站在現階段實際情況角度來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存在一定問題,而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便是部分教師對于批注式閱讀教學法并未形成更深層次認知,從而導致學生在閱讀時胡亂批注,并且無法分清批注內容主次,這不僅會對學生課堂閱讀效率造成一定影響,同時也會令其無法抓住課文難點與重點。
一、批注式閱讀教學特征
與其他閱讀方式相比較,批注式閱讀對于學生閱讀體驗感更加注重,同時將學生自主閱讀與自悟作為目標,在閱讀時,將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調動,從而促使學生對所閱讀內容與寫作手法形成獨屬于自己的感受,同時將這一感受通過線條、符號、文字等方式進行標注。這一過程是學生對自身感悟進行標注的過程,也是將自身情感融入文章當中體現個性的一種方式。
二、批注式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過程當中,大部分教師仍然在沿用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常常自顧自開展教學活動,導致批注式教學流于形式,學生無法對批注的重要性形成明確認知。并且,在實際當中,部分學生對于批注往往也是敷衍了事,批注字跡潦草,導致批注教學效果不佳。此類學生并非無法做到有效批注,也并非未對文章形成感悟,僅僅是對批注的重要性沒有形成認知。另外,雖然新課程改革令更多教師認識到批注式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當中,也有部分教師并未將外部知識進行內化,或者在使用這一教學方式過程中,僅僅是將批注的內容進行講述,對于傳授學生批注方法有所忽略。
三、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有效應用策略
(一)直觀演示,激發學生興趣與動力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各方面正處于發展期,故而其自身在閱讀能力與語文素養方面相對而言較低,特別是對批注式閱讀的理解,顯然,這會令教師在開展批注式閱讀教學的難度有所增加。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將學生實際閱讀能力與愛好相結合,同時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對批注式閱讀方式進行演示,從而為學生創建良好閱讀環境的同時,也能使閱讀難度有所降低。例如,在開展《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這一課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可先通過課件將課文中的批注內容進行展示,并講述文章重點與難點知識,令學生對這一課文形成一個大概了解。隨后,教師可以通過分組的方式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活動,提示學生重點關注課文中的批注內容,并引導學生嘗試順應批注所提供的思路來疏通文義。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將能夠高效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并整合相關信息,最終完成預測推理的學習任務。
(二)豐富批注方法,培養良好閱讀習慣
在現階段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當中,若想促使學生閱讀能力與興趣得到持續性激發,教師便需加大對學生閱讀習慣的關注力度,豐富批注方式,從而令學生課堂閱讀效果達到理想狀態,并促使課堂教學靈活性與多變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具體說來,在開展《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這篇課文的教學工作時,教師可運用多元化方式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字、詞、句、段進行相應的批注。比如,教師可以提示學生使用三角符號對文中的生僻字進行標注,同時也可通過線條批注這一方式在文中勾畫出過渡性質的句子。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立足于“文章中主要角色與事件”的話題,根據自己所做的批注與其他同學展開交流。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展開豐富的想象、補寫省略號后的故事,并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通過這一方式,學生同樣能夠快速地梳理文章中胡蘿卜先生和他的長胡子所經歷的事情,最終達到完成對故事預測推理的目的。
(三)開展批注活動,提升閱讀能力
若想促使閱讀教學效果得到充分發揮,不僅需要教師對學生想象力加以有意識引導,同時也需對學生閱讀體驗感加以強化。例如,在開展《不會叫的狗》這一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們播放不同動物叫聲的音頻,并引導學生猜一猜這些叫聲都分別屬于哪些動物,從而構建相對活躍且有趣的課堂氛圍。接著,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具體的批注活動。這一方式能夠促使學生對文章內容和故事發展邏輯的理解,使學生逐漸掌握預測和推理的單元學習任務。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批注式閱讀教學能夠促使學生閱讀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時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不僅需對自身教學思想加以積極轉變,引導學生對批注式閱讀加以正確掌握,令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效率有效提升。同時,也需對教學方式的更新加大關注力度,轉變自身教學思維,從而令小學語文閱讀成為一種有思考、有深度、有個性的閱讀。
參考文獻:
[1]施禧英.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實踐初探[J].讀天下(綜合),2020(14):1.
[2]邵紅.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文理導航,20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