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波
摘要:基于新課改背景下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創新,本文從將數學極限思維應用到高中化學教學的課堂上的重要意義出發,從知識框架建構、思維模式內化、解決問題的切入角度三個方向著手,講明數學極限思維的優勢,并淺談其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措施,極力追求幫助學生從更加新穎的角度、用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掌握知識、深化對于知識點的理解。
關鍵詞:數學極限思想;高中化學教學;創新思維理念
我國教育改革程度不斷深化,改革進程不斷加快,催化著各種新型教學理念的產生。數學極限思想是指利用極限概念、極限思維分析并解決較難理解的數學問題的思維方式,是近代數學領域較為重要的思維模式之一。而高中化學許多概念描述抽象,難以理解。除了采用課堂實踐的方式幫助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其化學反應變化外,極限思維模式也是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的有效學習方式。教師在課堂上對于名詞、反應情況的講述在極限思維的模式下能夠更加具象,便于學生理解掌握。
一、數學極限思想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高中生是已經具有一定化學基礎知識的學生,雖然形成自己做題時固有的思維模式,但是不同學生的思維能力各不相同,對于抽象的化學概念和化學反應的理解能力也不一樣。部分化學概念用言語直接表達并不易于學生理解,只有少部分同學能領會老師的意圖。如此一來化學課堂缺少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互動,就會顯得沉悶枯燥。這時將數學極限思維模式引入化學課堂上就能夠巧妙的調動其課堂上的學術氛圍。例如在進行必修一物質的分散系這一篇章的教學時,老師如果直接解釋丁達爾效應:丁達爾效應的產生就是光在傳播過程中照射到粒子,粒子又發生各種反射等等。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讓學生直觀理解這一效應。如果采用極限思維,引導學生想象現在太陽已經下山,世間一片漆黑,當一束平行光線穿越黑暗時,肉眼可見的渾濁發亮的燈柱就是丁達爾效應。這樣一個抽象的化學現象也變得具象化,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化學知識,有利于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氛圍,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思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數學極限思想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一)應用極限方法,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初中化學是學生化學課程的起點,高中化學中的許多概念對于學生而言已經不算陌生。但是初中化學的學習屬于淺嘗輒止的范疇,學生對于許多化學現象和化學反應的理解認知并不完善。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化學現象,同時為了取得優異的成績,老師一定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思維和方法,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于新知識點的理解能力,讓學生擁有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如在進行物質成分的探究這一課節的講解時,老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進行實驗探究。進行探究氯水成分的實驗時,學生單憑老師口頭講解,只是知道氯水中含有氯分子,老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學習過的反應方程式,向氯水中滴加已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觀察化學反應現象。如果反應現象不夠明顯,可以用極限思維方式,鼓勵學生極大滴入量,以此觀察白色沉淀現象。
(二)應用極限思維,提高學生思維水平
雖然高中化學學習并不是學生初次接觸化學科目,但是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程度不能忽略。初中時學習的化學概念、化學反應基本方程式對于學生而言都不算新鮮知識卻也是高中老師必須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的化學基礎。在這一講解過程中,老師可合理運用極限思維,引導學生在很哪里接化學理念和現象的情況下,憑借極限思維解決問題。假設某一化學反應屬于不可逆的范疇,以此為前提將其反應現象推至極限位置,再看反應后催生的化學產物的極限數值,在這種情況下讓學生推斷該化學反應是否合理。這是提高化學反應正確與否的檢驗效率的有效方式。
(三)應用極限規律,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學生經過長時間的新知識學習后,要有一個對新舊知識進行回顧和整理的過程。定期規律地對知識進行整理反顧可以幫助學生摸索出知識結構框架,讓學生將前后知識聯系起來,構建出屬于自己的知識網。在高中化學學習中,諸多化學反應和化學現象同樣存在許多規律等待學生摸索探究。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一邊倒”的思維模式總結化學反應規律。這種極限思維模式不是知識體系匱乏的表現,反之是解題的獨特思路,是學生思維規律的延伸。
三、結語
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想要學好高中化學,最主要的還是要調動起學生對于高中化學學習的興趣。“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利用數學極限思維方式幫助學生輕松理解化學概念和化學現象,是讓學生將生活和化學學習融會貫通的有效思維方式,讓學生樂在其中。數學極限思維模式是一種極具感染力的教學方式,能夠將枯燥乏味的理念生動形象的展示在學生的腦海中,并在這一學習過程中,獲得愉悅的生活和學習體驗,培養起學生對于化學現象的思考和興趣。
參考文獻:
[1]沈衛平,校小平.從一道高考題談極限思想在化學計算中的應用[J].化學教學,2003(05):37-38.
[2]張海強,孟盛.例題教學應從“解題”走向“思想”——從考生對兩道高考壓軸題的不嚴密解答談起[J].江蘇教育,2016(006):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