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仁紅
摘 要:人文精神是整個人類文化所體現的最根本的精神,而美術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具有多層次多側面的社會文化現象,是人們傳授造型技能、藝術審美經驗和啟迪的手段。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實踐中, 教師要竭力培養學生“將美術理解為文化”的能力, 加強美術文化的傳播, 把美術放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 使學生真正認識到美術作品的文化內涵。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可以從掌握繪畫要素,挖掘生活資源掌握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思考加強藝術修養,提高審美素質等方面加強和訓練學生,以此達到美育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美術;人文精神;培養
近年來,人文精神培養成為教育改革的熱門話題,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人文精神是指整個人類文化所體現的最根本的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價值理想為核心,堅持“以人為本”,強調以人的和諧發展為目標,使人的本性、人的尊嚴、人的潛能在教育過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實現和發展。而美術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具有多層次多側面的社會文化現象,它是人類傳播美術思想、美術知識、美術歷史和美術技能技巧的必然產物,也是人們傳授造型技能、藝術審美經驗和啟迪的手段。美術作為這樣一門人文課程,它帶給了我們種種的感動、美、力量和神奇。美術要重視學生人文精神的養成,即尊重人的和諧、可持續發展,使人的本性、尊嚴、潛能在教育過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實現和發展,“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理念出發。
一、美術教學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現狀
優秀的美術作品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這種人文精神所散發的神奇、感動、力量和美,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用心去體會。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實踐中, 教師要竭力培養學生“將美術理解為文化”的能力, 加強美術文化的傳播, 把美術放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 使學生真正認識到美術作品的文化內涵。然而,長期以來,小學美術課程一直偏離這種人文文化上的傳承和學習。素質教育下的小學美術欣賞教材內容更加豐富,然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教學知識的傳授和美術技巧的學習,忽略了讓學生去領略教材中反映的人文精神,學生難以將作品與生活聯系起來,內心難以與作品產生情感聯系進而與之產生情感共鳴,學習興趣也更無處培養。反映在課堂上便是毫無生氣,學生對于美術的美妙魅力嗤之以鼻,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毫無喜悅感,甚至有高考完扔掉美術的想法在思想觀念上過分重視對技術性本能潛在的需求,導致了思想性和觀念性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削弱,使得美術課程變成了單純的技能訓練。重模仿輕創造、重功利輕價值、重實用輕生活、重理性輕人性的認識誤區,導致了人文精神缺失的問題日趨嚴重。在如今的小學,一方面由于學業成績的壓力,美術教學并不受重視;另一方面美術課被上成了“專業課”,過分強調美術基本技能的習得,進行重復操練,忽視了學生個體的審美感受和體驗。而教師慣用模式化的專業術語來分析、評價作品,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接受水平及審美情趣,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限制了學生通過多種角度來欣賞作品,也扼殺了審美的多元化思維。
二、美術教育中人文精神培養的途徑
季羨林先生說過, “培育大學生人文精神, 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 必須方方面面通力協作。”筆者以為, 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應該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1.掌握繪畫要素,挖掘生活資源
陶行知主張“生活即教育”,提倡“教育以生活為中心”。美術課程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來組織學生美術學習的,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來感受生活。美術教學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就越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其自發體驗的興趣。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這一取之不盡的資源,帶領學習主體將美術活動從課堂走入生活,從生活中進行提煉后再走入課堂。如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生活、自然環境、人文景觀等,引導利用自己善于發現的眼睛觀察身邊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節奏、韻律、排列、組合等美感因素相聯系,帶著飽滿的熱情去體驗、創作。通過創設多樣情境,使學習內容不再以點的形式呈現,而是以線、面的形式輻射開來,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美感相聯系,將自己對生活和自然的感受、體驗與藝術家對它們的表達聯系起來。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到美術存在于多彩的生活中。
2.掌握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思考
學習人文知識,使學生在豐富和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一方面能更深入地把握和理解美術作品的深刻內涵,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自身的審美和創作水平得到提升。美術作品中所隱含的信仰、理想和審美價值取向,這些人文意蘊,正是學習培養人文精神所必須吸取的營養。因此,滲透人文知識也是美術作品中“形神兼備”的內在要求。
3.加強藝術修養,提高審美素質
藝術修養是衡量一個人審美素質高低的重要因素。藝術修養的規定將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素質與生存質量的高低。一個有較高藝術修養的人,能夠主動的、充分地使其感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協調共處,使其心理結構的各個方面得到較好的發展和完善。假如整個社會成員都有一定的藝術修養,那么,就有助于在心靈和交流的氛圍中培養一種協調的人際關系, 就有助于人們更好地交流內心感受,更好地實現人際間的溝通和理解。只有藝術修養在社會上升值,才能全方位地提高人們的精神素質,協調人際關系,重塑健全、自由的人格形象,從而在根本上推進一個社會的內在品格。
總之,人文精神的培養對美術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美術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具有責無旁貸的重要責任,教師應該多關注社會生活,把握人文精神脈搏,并在教學活動中精心設計,使學生在對人文精神理解的深度與廣度上得到更大的提高,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優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高中美術教學中人文精神的缺失與重構》 夏永梅 《美術教育研究》
[2]《高中美術教學中人文精神養成的路徑研究》 陳哲 《藝術廣角》
[3]《淺析美術課程與人文精神的培養》 蒲明 《青年文學家》
[4]《美術教育與人文精神》 劉東方 《學術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