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趙文華 高軍林 莊曉梅
摘要:廣東省從2018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新的學業水平考試方案以及新的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自主招生、中高職銜接教育和學考考生成為高職院校的主要生源。其中,中高職銜接教育的學生因具有良好專業基礎受到高職院校青睞,而中山地區擁有數量眾多的中職院校,成為各高職院校爭奪生源的重要區域。項目以本校為例,剖析工業分析專業同中山市橫欄第一職業學校進行多年對接的合作情況,應對生源的結構變化對專業帶來的挑戰。從校際間長效合作機制、課程和教學內容的銜接教育、中職階段頂崗實習的管理和高職階段素質能力提升四個關鍵方面進行研究與實踐探索,提升三二分段中高職銜接教育學生的入學綜合素質,并為其提供高職階段良好的成長途徑,保障學生的培養質量,為地區輸送高素質、復合型創新技能人才。
關鍵詞:新生源結構,中高職銜接,實習管理,長效合作
一、研究背景
2017年起,國家對高考形式做了重大改革,側重以學生的綜合評價內容作為招生錄取的參考,從“招分”轉向招人,打破“一考定終身”的弊端。廣東從2018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新的學業水平考試方案以及新的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反映到高職院校的招生情況上則是自2018年起,高職院校錄取普通高考統一招生考試的學生將降至30%以下,學生生源中自主招生、中高職銜接教育和學考考生以及其他類別考生將占70%以上。學生生源組成情況的改變將對原本以普通高考統一招生為主要生源的高職教育產生不小的沖擊。
高職教育如何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知識、能力與素質的要求, 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是我們必須面臨和解決的問題。生源結構是其中具有重要影響的因素。中高職銜接教育的學生由于接受了基礎專業的教育,在升入高等職業教育院校后,對專業的接受程度、后續發展都比較好,勢必成為生源中最受歡迎的一類,而成為高考改革后高等職業院校的重要生源組成。
中山市有著良好的中等職業教育基礎,在廣東省的各個地級市中,中山的中等職業教育規范、生源質量高、學生數量多,成為廣東省各個高職院校爭相對接的目標。以工業分析技術專業為例,本校對接學校為中山市橫欄第一職業學校,自2012年兩校就建立了對接關系,一直開展“中高職三二對接教育”,橫欄一職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學生繼續深造的途徑,每年該專業都是招生火爆,我校則采用擇優錄取的方式進行選拔,保證了生源的優質性。但從2017年開始,廣東多所院校開始不斷到中山尋找對接學校,2019年橫欄一職又對接了茂名職業技術學院,我院的工業分析專業則需要和茂名職院分享生源,這意味著兩所院校基本都沒有太多選擇的權利而需要全盤消化橫欄一職的所有生源。
生源的結構變化將對后續的高職教育帶來一定的挑戰,為了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高職院校必須提前介入中高職銜接教育的中職教育階段,逐步解決貫通教育過程中的關鍵問題。現階段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①如何建立校際間長效合作機制;②如何做好課程和教學內容的銜接教育;③如何提升中職階段頂崗實習的管理效果;④如何提升高職階段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本項目剖析專業多年進行中高職銜接教育的情況,分析經驗數據,從前述四個方面進行關鍵問題的研究與實踐,探討如何充分利充分現有條件穩定優質生源,提升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高職院校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工作提供參考和依據,為地方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為地方輸送高素質技能人才。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新生源結構:2018年廣東實施高考綜合改革高職院校錄取生源由普通高考統一招生為主轉變為自主招生、中高職銜接教育和學考考生為主,學生基礎有較大變化。
中高職銜接教育:中高職銜接是指按照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要求,推動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系統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別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中等職業教育是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培養技能型人才,發揮基礎性作用;而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點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發揮引領作用。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增強職業教育支撐產業發展的能力,實現職業教育科學發展,中高職銜接是關鍵。
三、主要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
(1)建立中職和高職院校之間的長效合作機制,保持校際間的有效溝通和合作。
(2)建立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實現基礎和專業課程的“雙銜接”。
(3)建立嚴謹的互聯網頂崗實習管理系統,改變中職頂崗實習的“放羊式”管理。
(4)建立提升學生綜合競爭力的成長平臺,促進學生社會能力和職業能力兩方面的顯著提升。探索采用學分制、大學生創業中心、創業設計大賽以及校企合作等多種形式來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擬解決的關鍵問題、擬突破的重點和主要創新之處
4.1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擴大對接院校和專業的范圍,提升軟件和硬件配置,提高在各所高職院校的生源爭奪戰中的地位,改變原對接模式下限制過緊的情況,細化合作內容,建立較長期時間內的合作,穩定生源,再進行生源的篩選。
(2)以職業能力為核心,構建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依據專業從事職業崗位和工作項目任務作為分析基礎,獲得不同崗位層級所需職業能力和獲得職業能力所需知識,根據工作過程來序化課程,以構建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完成平臺、專業、公選三大課程模塊的銜接。
(3)按照分類教學的原則,實施個性化教育,鼓勵和促進創新教育發展的管理體制,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帶領學生參加技能競賽、創業大賽、社會服務、科學研究等側重點不同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成長平臺,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和能力的提升。
4.2擬突破的重點:
頂崗實習的規范管理。總結專業多年的中高職銜接教育情況,本校采用的“三二分段制”方式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銜接體系中有一個非常薄弱的環節-實習。作為學生中職階段的最后一項學習任務,中職院校通常并不要求專業對口實習,以至于升到高職的學生實習單位五花八門,專業對口實習率極低,經過半年的實習,原本就學得不太扎實的知識更加所剩無幾,導致高職教師教學幾乎從零開始,極大的浪費了學生的寶貴時間。隨著網絡管理系統的發展,目前已經具備了統一進行實習管理的基礎,中高職院校需要做好實習的管理,將這一薄弱環節夯實,對于學生在高職階段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4.3主要創新之處
(1)緊跟教育發展形勢,積極探索應對2018年高考制度改革給中高職銜接教育帶來的沖擊,研究生源變化特點,促進中高職銜接教育的健康發展。
(2)針對中高職銜接教育目前存在的重要問題做剖析,積極采用互聯網技術解決銜接教育中遇到的難題,促進實習管理、課程銜接和創新教育等方面的新方法和手段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