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燕
摘要:幼小銜接是指孩子從幼兒園走向小學的過渡過程,是為了能夠幫助孩子在這兩個重要的成長階段中進行有效轉變,形成對小學階段學習的良好適應,有利于幼兒未來的健康成長。因此,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有意識地以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教育方式幫助幼兒在活動中培養出一定的學習能力與良好的學習品質,為后續的進階性的小學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關鍵詞:幼小銜接 鄉村學校 農村學校
學前階段作為幼兒成長發育的關鍵期,在這一階段開發幼兒的學習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目前,鄉村教育在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也在不斷發展,將幼兒教育放到了重要的地位,針對陳舊的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育模式進行了革新,以非小學化的教育模式逐步展開,以幼兒的認知特點與行為模式為立足點,嘗試以各種生活化、情景化與趣味化的游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從主動性、堅持性與創造性等方面不斷轉化,實現聽說讀寫做能力的顯著性提升,為步入小學做好充足的準備。
一、適度放手,鍛煉幼兒的主動性
鄉村幼兒園處較為偏僻落后的區域,在一定程度上會由于教育資源的缺乏而導致游戲種類少,且多是在幼兒教師的全方位掌控下進行游戲活動,這就會導致幼兒無法得到充分的外界刺激,進而不能在潛移默化中體悟有趣的各種知識與相關技能,導致幼兒在進入小學之后,依然沉浸在玩的氛圍中,無法形成自主的學習意識。幼兒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日常的游戲活動中適度放手,充分理解孩子們的發展需要,利用有限的資源創造出無限的教育價值,逐步從主導者轉變成觀察者,讓孩子們以較為集中的注意力和活躍的思維進行游戲活動,以愉悅的心情和強烈的參與熱情進行游戲活動,并在過程中勇于表現自己,塑造較強的自信心。
為了實現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地位,筆者首先更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將幼兒置于平等的地位,了解并尊重他們的興趣與喜好。例如放手讓班內的幼兒自由選擇游戲材料、自由選擇游戲時間,在活動室內按照習慣與興趣點自由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并與伙伴進行交流,而不是按照幼兒教育者所提出的要求與約束進行固定的、模式化的游戲。筆者觀察到小剛等部分幼兒熱衷于將橡皮泥削成各種各樣的形狀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樣用手捏等方式,對此并不予以阻止或者約束改變,而是依照這份興趣設計了“小小雕刻家”的主題游戲,以隨意的切割轉化為一類藝術性的創作方式,進而讓幼兒能夠從無意識的狀態進階成有意識的注重創作中去,由簡到繁,引導他們展示自己的作品,總結自己的活動經驗,進而內化到創作、造型以及語言等技能中去。
二、科學引導,加強幼兒的堅持性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挫退縮是幼兒階段孩子普遍所具備的特性,會使得他們過于依賴他人并輕言放棄。倘若這一階段的問題不能夠在科學引導下以恰當的方式解決,那么他們在日后遇見較為艱難的情境時便會退縮不前。小學階段的學習內容相較于幼兒園時期的啟蒙內容來說,難度有一定的增加,孩子在沒有足夠的堅持性的支撐下很容易在壓力情境與難度高的材料影響下成為遇難就頭疼的“學困生”,缺乏自我控制力與堅強的意志力品質。這會十分打擊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產生畏難退縮的厭學情緒。因此,在進行幼小銜接教育的過程中,幼兒教育者需要重視到孩子堅持品質的培養,改變自己刻板的指導方式與固化的教育行為,設置不同的壓力情境以及有難度梯度的游戲類型,幫助幼兒專注堅持地參與到游戲中去。
筆者通過合理的游戲設計引導孩子在日常的體育游戲中遵循著最終目標前進,進而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堅持性,從成功經驗中體會堅持的樂趣與應用意義。如在“小紅帽”的障礙跨越游戲中,筆者將幼兒分成不同的小紅帽隊伍,從“家”中帶著許多美味的食物“翻山越嶺”地到外婆家。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需要完成走過窄窄的平衡木搭、跨過水溝以及鉆過山洞等難度不一的任務,以認真的態度和充足的耐心克服困難,在此過程中變得勇敢堅強,實現適應能力與調節能力的雙重發展。
三、巧妙鼓勵,激發幼兒的創造性
創造力在孩童的每一個發展階段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每個人都具備的潛力。倘若孩子在展現創造力的過程中沒有得到及時的支持與鼓勵,或者是遭到成年人的批評或打擊,其創造力不容易被開發出來或者是深藏于心不予表露。幼兒教育者在實際教育活動展開中要重視實際操作成分的添加,讓孩子們真正動起來,多以積極贊賞的目光對待孩子,鼓勵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培育發散性思維。
筆者在開展游戲活動中,結合鄉村幼兒園的設施情況與具體的資源設計了“以剪繪心”的主題游戲,通過動手動腦來鍛煉他們的獨立性與創造力。剪紙的多樣性與靈活性為孩子們的創造力打開了一扇窗戶。筆者首先讓孩子自主地感受紙張與工具的特性,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通過對折、翻轉以及其他手法進行充滿想象力的自由表達。除此之外,作品完成后,本班內開展了剪紙作品主題秀,讓每一位孩子為自己的作品命名并進行成果展示。筆者聚焦每一份作品的創意閃光點進行贊美與鼓勵,并邀請家長為孩子的創意加油鼓勁,鼓勵他們形成創造、創新的良好品質。
綜上所述,幼小銜接的有效實現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面臨的重大問題。幼兒教育工作者需要能夠以開拓性的眼光結合孩子的身心特點以游戲為主要載體實現合理過渡,以良好的學習品質的培養來提升孩子的適應性與可持續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珊珊. 幼小銜接中習慣養成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6.
[2]張盼盼. 教師不同指導方式下區域活動中幼兒游戲性表現的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