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顯立
長期扎根農村山區小學教育,每一屆迎來小學一年級新生時,掛在孩子們臉上的”天真、稚氣、快樂”,讓我至今仍記憶猶新。每一屆送走小學六年級畢業生時,掛在孩子們臉上的卻少了許多“陽光、自信、快樂”。望著孩子們離去的背影,留在我心中的除了些許成就感,還有一些困惑:“孩子們在小學的六年學習生活中,除了學會了考試得高分,還學會了什么呢?”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結合三十年的從教經驗,我談一談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心得體會。
課程改革、教育改革的號角早已吹響,而在我們農村山區小學教育中應試教育的影子仍時常見到。家長、社會對學校的評價就看升學率和期末考試成績在片區的排名。學校對老師的評價,雖然考核的項目變多了,只要學生考試成績差了,一切都是空的,只要學生考試成績好,老師就優秀,評職晉級就優先。所以,老師對本班學生的評價主要根據學生的試卷上的分數來定“三六九等”。
二十一世紀新時代要求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接力棒將來就要傳到孩子們手上。這讓我們小學教育工作者深刻地體會到:不能誤人子弟,讓孩子們成長,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耙磺袨榱嗣恳晃粚W生的發展”這才是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做到的。應把課堂還給學生,他們才是課堂的主角。小學數學課堂不應是老師的講座、報告會,學生只當忠實的聽眾。課堂好比一場排球賽或籃球賽,老師是教練,不能一個人把這場比賽代替了,學生是運動員才是賽場的主角,每個運動員都要參與到比賽中、經歷比賽過程,經歷團隊合作完成比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必須讓每個學生參與并經歷學習過程。老師直接告訴他們的結果或結論,遠遠不如學生自己經歷“千辛萬苦”得到的結果或結論更深刻、更有意義、也牢固。如同直接給學生一條魚,遠遠比不上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在小河里或池塘里經過一番努力抓到一條魚更有意義、更深刻、更豐富。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在大腦中都要經歷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和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并且在小組討論中經過多種觀點的碰撞、爭論、比較,最后他們自己得出結果或結論,不是老師直接告訴他們的。例如,教學行程問題四年級下冊《數學》西師版:19頁問題解決 例1“ 余剛和苗苗約定同時從自己家出發去。余剛每分走75米,苗苗每分走60米。經過5分兩人正好在少年文化宮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情境圖提示 :余剛家、少年文化宮、苗苗家三者在一條直線上,且少年文化宮居中。”在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時,不直接讓學生畫線段圖表示數量關系,而是先讓學生分組表演題中的相遇問題。分組討論表演時兩人走路的快慢、開始與結束時兩人動作是否一致、道具少年文化宮指示牌放什么位置(難點)等等。每組推薦3上臺表演,1人發號口令“開始出發”“相遇停止”,另2人分別表演余剛、苗苗。其他組對表演的3人評分,說出加分扣分的理由。表演活動結束后學生再畫數量關系線段圖,就容易多了,學生也容易列出算式并計算,能獨立解決問題了。最后小組討論解題方法,歸納出學習結論:兩個物體同時運動的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學生直接參與相遇問題的情景劇的表演,并對各組的表演找出缺點、提出改正措施,在這一過程中加深了對題中的數量關系的理解,遠比老師直接告訴他們題中的數量關系要更深刻、更易理解;每個學生也有了真實的情感體驗。
可能在探究過程中,因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少、知識積累少、認知水平有限、數學知識抽象難理解,他們經常在解決問題和解決困難時,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結果一無所獲。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也不能代替學生把問題和困難解決了,也必須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讓學生經歷學習中有各種各樣的情感體驗“酸、甜、苦、辣”。越是讓學生感到走投無路時,經小組成員幫助或老師點撥,才會讓學生體會到學習上的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樂趣,才會在情感上有成功的體驗,體驗在班集體或小組中別人的認同感。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盡量不要讓學生單打獨斗,應加強班上學習小組團隊建設,學習中發揮團隊合作作用。小組內成員之間既有合作又有比拼競爭,小組與小組之間也有比拼競爭。老師要在班上營造“學一學、比一比”“你追我趕”的良好學習氛圍。常言道“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在解決問題和困難時,人多力量大,況且小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這就需要老師高超的課堂組織能力,以及每堂課前精心準備的學案。分組4人或6人一組,按學生的學習水平分為優生、中等生、學困生三個層次,分組學習時,每個組員都要有學習任務、有事做。例如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準備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紙片學具各兩個。第一步每組三個層次學生各發一個三角形學具,讓學生動手撕一撕,然后把撕下來的三角形的三個角拼在一起成什么角?(平角),初步感知三角形內角和180度。第二步將剩下的學具發給每組中另外三人造作,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的三個角的度數并記錄在三角形學具上,然后算一算三個內角和是多少度?(180度)。一人操作另一人仔細觀察。找出對方操作中的優點和缺點,并給對方提出建議或幫助。第三步小組6人討論、得出小組的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第四步各小組向全班展示自己組的學習成果。其他組對其評價,最后老師點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角,老師要充分放權給學生,真正的尊重每個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多鼓勵多幫助,少一點批評指責。多一份愛心、耐心、責任心。不要為了考試得高分而教書,應回到“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教育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