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吉飛
摘要:跨學科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理念,打破了傳統的分科制教學,能夠促進青少年與兒童全身心的發展,為培養學生的綜合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批判性思維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歷史課堂教學應隨時代發展發生新變化,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跨學科。跨學科理念下的歷史課堂教學為學生學習提供了發展的空間,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深入到有意義的學習中。基于此,本文章對跨學科教學視域下高中歷史教學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跨學科;高中歷史;教學
引言
歷史跨學科教學,是以歷史學科為載體,充分利用學生已掌握的其他學科知識在歷史課程體系下進行有機結合,以此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方式。可采用的教學方式有:尋找各學科的基本思考,探索學科間相互交叉的方式,增強不同學科的相互聯系、補充和滲透,整合學生已有學科知識、實際生活以及個人經驗等。
一、什么是跨學科
跨學科教學是通過整合兩種及兩種以上學科的內容、方法及認知等,融合不同學科思維進行教學設計和課堂活動策劃,幫助學生形成多維視角看問題,培養運用綜合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目前,國內外提倡的STEAM教育就是跨學科教學的典型例子,其在教學中融合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數學(Mathematics)等多領域內容,學生通過課堂上掌握的知識與技能,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其觀察力、溝通協作及創新創造力等。借鑒STEAM教學的思路,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融入跨學科,通過以歷史學科作為主要線索,整合文學、歷史、化學等不同學科的內容,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學習目標,基本問題、學習單等,形成完整的課堂教學。
二、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現狀
(一)知識點枯燥乏味
在高中對于歷史教材的教學中,教育工作者們過于側重于對重大歷史事件的具體時間、具體過程、結果以及事件的定義方面,這樣就導致學生將自己的學習重點放在了背誦與死板的記憶中,忽略對歷史事件本身的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和研究能力,而這種枯燥乏味、嚴肅分明的教學方式也讓學生失去對歷史學習的主動性和趣味性。對于高中生來說,高中繁重的課程使得學生壓力增大,對于這種枯燥乏味的知識點無法提起興趣,這就導致課堂教學的效果不顯著,學生學習自主性以及效率不高,歷史學的發展遭到停滯不前的后果。
(二)教學模式落后
歷史學科是高中教育階段中的重要學科之一,是一門知識性、科學性及思想性非常強的學科。歷史學科屬于豐富的創新思維教材,可以說歷史學科是一門富有創新內涵的學科。雖然國家不斷進行教學改革,但是仍有大部分的教師繼續著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教師上課模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無味,教學思想保守;師生交流較少;教學硬件設備不足,少有的多媒體設備也只是擺設。以上問題同時還導致了學生缺乏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跨學科教學視域下高中歷史教學的策略
(一)跨學科中開啟思維,落實學生全面發展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提到“要突出學科育人本質,提升教師的育人意識,引導學生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的發展,把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開展跨學科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有道是“左圖右史”,即說明了文字敘述和圖片間的聯系。在歷史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學科對疆域、重大歷史事件和戰役等方面內容的理解。如在教授《解放戰爭》時,利用地圖來講解戰爭過程和戰役的細節,通過地圖的地理空間讓學生理解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作用,分析大別山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對扭轉整個戰局的關鍵作用,理解毛澤東所說的“蔣介石兩個拳頭(指陜北和山東)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來了。所以,我們的戰略就是要把這兩個拳頭緊緊拖住,對準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指挺進大別山)”。地圖能夠再現空間位置,比起枯燥的文字敘述更加形象直觀,使學生準確地把握歷史空間概念,有利于落實歷史學科素養之一的時空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高效課堂。
(二)鼓勵自主閱讀,深化能力
新課標認為,未來社會越來越需要具備自主能力的人才,并由此出發提出了“基礎教育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這意味著高中歷史教師在落實閱讀訓練工作時,也要尊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積極鼓勵他們自主閱讀材料。通過自主閱讀和獨立分析,對于從文本中獲得的知識和在文本材料的支持下產生的獨立情感體驗,學生的記憶會更加深刻,理解也會更加深入,這無疑能進一步促進其學科素養乃至個人素質的均衡發展。但是,在過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或局限在“應試”思維當中,認為應將更多的時間用在講授與考試有關的知識上;或缺乏對學生的信任,不相信他們能夠通過自主閱讀挖掘到有價值的知識,經常會限制他們的自主學習,選擇直接告訴他們可能在自主閱讀中探索到的知識學生的學習過于被動,不僅極有可能因感受不到學習歷史知識的樂趣而喪失學習興趣,甚至連學習能力的發展也會受到制約。這再次證明了從運用閱讀訓練優化高中歷史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的角度出發,教師必須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積極鼓勵他們自主學習,在自主探究中培養其獨立閱讀和學習的能力。
結束語
由此可見,歷史教育與各學科間的相互融合,對教育發展有著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在學科融合中需要注意的是,雖說是教育融入教學,但歷史教育的科學性、系統性不可打亂,否則會導致學生知識接收不完整,達不到學科融合的真正意義。歷史教育與學科教育相互結合不僅意義深遠,也是新時期教育的必經之路,這一新型的教育制度的開展,仍存在著諸多問題,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歷史實踐與學科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的運用中,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探討,不斷的進行完善,更好的應用于教學實踐,使之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君梅.高中歷史教學中跨學科知識整合應用研究[D].河南大學,2020.
[2]趙浩令.STEAM教育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D].北華大學,2020.
[3]馬淑珍.跨學科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