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秋峰
摘要: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被拓寬了,學校的課堂教學也吸收了各種各樣的新型模式,如遠程教學、慕課平臺、多媒體教學等。初中語文課堂也不例外,單純的課堂教學已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對此,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進行創新,用最適合的方式將信息技術引進語文課堂教學。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引言
新課改以來,語文教學一直在積極探索與創新教學模式,企圖通過教學模式的優化,為學生創設高效的教學課堂,實現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作為我國的母語,語文是中華文化的載體與傳承,同時,作為一門語言性學科,對于語文綜合素養的培養與提升,離不開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工具,豐富教學內容,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相應的語文知識,以此實現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一、教師創建新穎教學環境激發學生探究熱情
很多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之所以沒有獲得既定的教學目標,其根本原因是還在沿用老舊的教學方式。很多教師的教學思想并不能夠緊跟隨時代的潮流及時產生改變。因此,很多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并沒有很大的興趣。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學會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設立教學情境。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能夠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中,教師原本低下的授課效率也能夠借此機會有效提升。教師需要針對課文的具體內容進行電子課件的準備,讓自己的課件內容變得具有趣味性,富有學習價值,同時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語文知識內容。比如,教師在講授《壺口瀑布》這篇文章的時候就可以積極使用這種教學方式。教師在正式授課前先不要將文章中的核心內涵加以描述,而是應該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下載各種與壺口瀑布相關的影視片段,讓學生可以對文章中所描繪的壯麗景色具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學生也能夠對文章中的行文風格以及修辭方式具有更加清晰的認知。
二、應用信息技術增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傳統教學通常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重要性。這就違背了新課標要求的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與學生建立更加緊密的互信關系,以及進行相互了解的教學要求。對此,教師應該應用信息技術,有效增強自身與學生的互動。例如,在《阿長與山海經》這一課中,作者在文中寫到自己小時候與主人公阿長之間的有趣故事,并對阿長給自己講述《山海經》中稀奇古怪的故事有著深刻的記憶。因此,在教授這篇文章時,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增強自己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相應的教育軟件,收集學生記敘的童年趣事,再通過匿名的方式向班級里的同學進行展示,讓同學們猜一猜這是誰的童年趣事。通過這樣富有童趣的方式,將能夠更好地加深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友情,從而使教師變成學生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寫作教學
信息技術教學工具,可以有效輔助教師開展寫作教學。在開展寫作教學活動之前,首先是進行寫作主題的確定,在確定寫作主題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寫作主題,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與寫作主題的相關內容,在學生充分了解相關內容之后,展開寫作,以此讓學生有東西可寫。并且,通過信息技術,還可以有效為學生豐富寫作素材,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避免不知道寫什么情況的出現。另外,對于寫作,是個人情感的真實表達,是通過文字傳達情感的重要方式,需要一定的靈感,對于靈感的激發,需要學生受到一定的觸動。教師可以合理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相應的視頻或者圖片,觸動學生的內心,激發學生的個人情感,豐富學生感悟與體會,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就會將自身的感悟寫作出來。
四、提升課堂容量,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網絡優勢和信息化優勢收集更多的閱讀教學資源,將互聯網或者專業資料庫的信息呈現給學生,在增大他們的閱讀信息量的同時,也有助于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將語文閱讀教學拓展到課外活動當中。例如,在學習一些名作家的文章前,可以先安排學生查找作家的生活背景、人生經歷、寫作環境等信息,對作者和文章的背景有一個初步了解,在學習文章時更容易與作者產生共情,更容易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對于古詩詞的學習也可采用這種方法,還可以補充學生的歷史知識,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全面發展。例如:在教材九年級上冊《岳陽樓記》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搜集有關《岳陽樓記》的課文錄音,尤其是選取四言對偶句的朗讀材料,引導學生體會文章中長短句結合、駢句對仗的文體特色,幫助學生體會對偶設問的修辭法。與此同時,教師可以根據敘事、寫景、議論、抒情四部分來制作微課視頻,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練習,體會作者的創作主旨,從而能夠借助多媒體課件,開展文言文的自主閱讀學習。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中,能夠有效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式與形式,將抽象的文章內容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能夠加深學生理解感悟與體會,豐富學生情感,不斷提高學生語文綜合運用能力與素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有機融合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將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重要工具,不斷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馮勝明.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策略探討[J].新課程,2020(49):150.
[2]陳國華.探究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教學[A].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0課程教學與管理云論壇(重慶分會場)論文集[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0:4.
[3]程忠武.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生態建構探析[J].當代教研論叢,2019(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