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艷麗,楊笑媚,遲琳琳
(1.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沈陽 110031;2.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腎內科,沈陽 110031)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多發于老年人,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具有保護患者腦神經元的作用,但該藥長期使用易產生藥物依賴,影響預后[2]。中醫將ACI歸于“腦卒中”范疇,且研究[3]認為,風邪侵襲、肝郁氣滯為本病發病病機,故治療應以祛風除濕、活血化瘀、調理髓海為主。復方丹參注射液作為純中藥復方制劑,具有調經止痛、養正祛邪、活血化瘀之功效,臨床多用于氣虛血瘀證型[4]。近年來,在采用藥物治療ACI的基礎上聯合有效干預措施可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5]。綜合干預是一種具有整體性和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可有效提高干預質量,進而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但目前關于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綜合干預對ACI患者神經功能及血清N-末端腦鈉素原(NT-proBNP)、和肽素(copeptin)、D-二聚體(D-D)水平的影響仍有待進一步探究。本研究選取104例ACI患者進行研究,以期為臨床優化ACI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后,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04例ACI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2例。對照組,年齡60~71歲,平均(67.43±1.02)歲;男27例,女25例;發病至入院時間1~2 h,平均(1.45±0.15)h;BMI 19~22 kg·m-2,平均(20.63±0.41)kg·m-2。觀察組,年齡62~ 75歲,平均(67.75±1.55)歲;男28例,女24例;發病時間1~2 h,平均(1.55±0.17)h;BMI 19 ~ 23 kg·m-2,平均(20.66±0.47)kg·m-2。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西醫參照《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1995)》[6];2)中醫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7];3)對本研究藥物不過敏,且能積極配合干預者;4)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者等。排除標準,1)出現深度昏迷及意識障礙者;2)伴有其他腦血管疾病者,如腦出血、腦壞死等;3)具有腦部手術史者;4)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損害,且凝血功能異常者;5)臨床資料不完整者等。
2組均給予抗血小板、降低顱內壓、控制血糖、抗凝等常規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靜脈滴注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41,規格:100 mL),每次100 mL,每日1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靜脈滴注復方丹參注射液(正大青春寶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3020177,規格:10 mL),每日1次。2組均治療2周。
2組治療期間均給予綜合干預。1)疾病知識宣教。責任護士需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ACI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的發生及發展原因、誘發因素等知識,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提高治療依從性。2)音樂干預。責任護士通過播放急性腦梗死患者喜愛的音樂,促進患者身心放松,以改善負性情緒。3)心理干預。責任護士根據急性腦梗死患者自身特點采取個體化干預方式,引導患者樹立正確的疾病觀念,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4)家庭干預。責任護士需做好家屬健康教育,對家屬進行疾病知識宣教,樹立家屬對患者疾病恢復的信心,以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1.5.1 臨床療效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8](NIHSS)評估治療2周后的療效。顯效,NIHSS評分降低≥46%;有效,NIHSS評分降低>18%;無效,NIHSS評分降低≤18%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2 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日常生活情況 采用NIHSS(總分42分)、日常生活能力(ADL,總分100分)量表[9]評估治療前、治療2周后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NIHSS分越高,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ADL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5.3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抽取2組治療前、治療2周后的靜脈血3 mL,離心后分離血清,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測定血清白介素-1β、-6、-18(IL-1β,IL-6,IL-18)水平(美國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
1.5.4 血清細胞因子水平 血清制備同1.5.3,采用ELISA測定血清NT-proBN、copeptin、D-D水平(美國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
1.5.5 安全性情況 治療期間,記錄2組褥瘡、尿路感染及消化道出血等情況。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予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予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n=52)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IL-1β/(ng·L-1) IL-6/(pg·mL-1) IL-18/(pg·mL-1)觀察組 治療前 23.45±1.47 11.54±1.25 233.56±25.50治療2周后 13.22±1.21#△ 8.55±1.02#△ 156.49±23.10#△對照組 治療前 23.47±2.06 11.67±2.07 235.39±26.48治療2周后 17.12±1.38# 9.79±1.76# 168.77±24.22#
見表2。
表2 2組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比較(±s,n=52)

表2 2組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比較(±s,n=52)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NT-proBN/(pmol·L-1) copeptin/(pmol·L-1) D-D/(mg·L-1)觀察組 治療前 425.82±21.54 8.27±3.12 3.60±0.82治療2周后 112.39±20.50#△ 2.05±0.71#△ 2.31±0.73#△對照組 治療前 425.69±19.41 8.44±2.83 3.43±1.05治療2周后 238.04±21.36# 4.11±0.83# 2.75±0.67#
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與日常生活情況比較(±s,n=52) 分

表3 2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與日常生活情況比較(±s,n=52)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NIHSS評分 ADL評分觀察組 治療前 12.54±1.59 39.61±6.87治療2周后 7.29±0.94#△ 80.44±6.03#△對照組 治療前 11.98±1.90 39.85±6.67治療2周后 9.14±0.89# 67.31±4.32#
見表4。

表4 2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 (n=52) 例
見表5。
表5 2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s,n=52) 例

表5 2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s,n=52)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 P<0.05
組別 褥瘡 尿路感染 消化道出血 總發生率/%觀察組 1 1 1 5.77#對照組 4 3 4 21.15
ACI又稱為急性缺血性中風,屬中醫學“中風”范疇。研究[10]認為,本病主要是因患者氣血逆亂所致。《醫林改錯》記載:“中風半身不遂……,是由氣虛血瘀而成”,可見氣虛血瘀為ACI重要病機,氣虛血瘀導致腦脈閉阻引發中風而致本病,故治療本病應以益氣活血、通達經脈為治則[11]。復方丹參注射液中的丹參歸肝、心二經,具有活血祛瘀、涼血消癰、通經止痛之效,主治癥瘕積聚、心煩不眠、胸痹心痛等癥;降香歸于肝、脾二經,具有舒血活氣、化瘀止血、理氣止痛的良好功效,可用于治療肝郁脅痛、胸痹刺痛等癥,二者聯合應用可協同發揮益氣活血、通達經脈的功效[12]。本研究中,治療2周后,觀察組NIHSS評分、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ADL評分、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進一步說明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綜合干預可明顯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提高臨床療效,且具有較高安全性。
ACI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癥反應及神經功能損傷。IL-1β、IL-6、IL-18為促炎因子,均可參與ACI的病理生理過程[13]。NT-proBN屬腦鈉肽家族,ACI后會引起患者血清NT-proBN水平明顯升高,進一步加重病情;D-D是反映纖維蛋白溶解功能的指標,研究[14]發現,ACI患者血液黏稠度高,且血小板大量聚集,可導致血清D-D水平呈高表達;copeptin作為神經肽類,表達水平與急性腦梗死壞死區域面積呈正相關[15]。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2周后血清IL-1β、IL-6、IL-18、NT-proBN、copeptin、D-D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綜合干預可明顯抑制ACI患者炎癥,改善神經功能。研究[16]證實,復方丹參注射液中的丹參含丹參酮、酚類等成分,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性因子釋放的作用,可緩解機體炎癥反應,并具有抑制血栓形成、保護神經細胞的功能的作用。降香含芳香族化合物、多種揮發油等成分,可有效抗血栓,改善血液循環,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綜合干預通過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進行心理、音樂及家庭干預,可有效疏緩患者負性情緒,減輕患者應激反應,有利于促進患者病情的復,控制病情發展[17]。
綜上所述,復方丹參注射液聯合綜合干預可降低ACI患者血清NT-proBN、copeptin、D-D水平,改善神經功能,并可抑制患者炎癥進展,提高療效,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