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上海市靜安區市北醫院,上海 200435)
內耳眩暈癥是一種臨床常見且高發性疾患,又被稱之為“梅里埃病”,患者以“惡心嘔吐、突發劇烈眩暈、耳鳴”等癥狀為臨床主要表現。在多因素的聯合推動下,內耳眩暈癥多發于中老年人群,疾病加重會生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產[1]。目前對該病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而藥物保守治療并沒有顯著的遠期效果,手術治療術后患者聽力喪失風險較大,所以求一種安全且有效地治療措施至關重要。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方式進行研究,將上海市靜安區市北醫院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內80例內耳眩暈患者遵從“平衡序貫法”分為對照組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齡38~71歲,平均(55.11±8.25)歲;病程2~9年,平均(5.89±2.74)年。觀察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齡38~72歲,平均(55.26±8.56)歲;病程2~8年,平均(5.52±2.56)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臨床診斷者;②以“耳鳴、聽力下降”癥狀為主;③單側發病;④配合度、依存性較好者;⑤血壓、血流較為穩定者;⑥家屬對此研究知情且同意者。排除標準:①嚴重感染性疾病;②耐受性、配合度較差者;③全身免疫系統疾病者;④重度營養不良;⑤交流、溝通障礙[2]。
1.2 方法。此研究所用藥物具體信息:胞磷膽堿鈉注射液:華潤雙鶴利民藥業,準字:H37021222。舒血寧注射液:神威藥業,準字:Z13020795。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鄭州卓峰制藥,準字:H41020056。碳酸氫鈉:海南制藥廠,準字:H41023005。
對照組:常規治療:嚴格以檢查結果為基準,遵醫囑給予神經營養、微循環改善等藥物,后靜脈滴注5 mL舒血寧注射液+250 mL葡萄糖注射液(5%),每日一次;靜脈滴注0.5 g胞磷膽堿鈉注射液+250 mL生理鹽水,每日一次;堅持用藥12 d。若患者眩暈發作≥3 d,則需靜脈注射150 mL碳酸氫鈉(5%)。
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地塞米松:取仰臥位、患耳向上,5 mL利多卡因(2%)局部浸潤麻醉,15 min后在顯微鏡輔助下常規消毒外耳道,注射器吸2.5 mg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緩慢經鼓膜注入鼓室。后將患者頭部向上45°傾斜,該姿勢維持30 min以上,叮囑患者在此期間內切勿講話、吞咽,確保藥物停留在鼓室內的時間較久,每2 d給一次藥,一共用藥4次。
1.3 觀察指標。臨床療效[3]:顯效(治療后與治療前相較,平均聽閾大于等于15 dB),有效(治療后平均聽閾與治療前相較,范圍在0~14 dB),無效(治療后與治療前相較,平均聽閾為負值)。治療前后眩暈程度改善情況[4]:借助中醫眩暈程度分級評分來評價眩暈改善程度,頭暈目眩為主癥,倦怠乏力、惡心嘔吐為次癥,分值為0~6分,分值越低表示眩暈程度越輕。治療前后聽閾水平變化情況。生活質量:用SF-36問卷評價(分值0~100分),評分高、生活質量好。
1.4 統計學分析。SPSS 22.0統計軟件建數據庫并分析,臨床療效借助“χ2”檢驗并處理,治療前后眩暈程度、聽閾水平以及生活質量設計“t”檢驗并處理,數據遵從正態分布原則,以“P<0.05”視為研究存在統計學顯著。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觀察組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臨床療效[n(%)]
2.2 治療前后眩暈程度改善情況。治療前,兩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眩暈程度分值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眩暈程度改善情況(±s)

表2 治療前后眩暈程度改善情況(±s)
?
2.3 治療前后聽閾水平變化情況。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聽閾值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聽閾水平變化情況(±s)

表3 治療前后聽閾水平變化情況(±s)
?
2.4 生活質量。數據顯示,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分值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治療后兩組生活質量(±s)

表4 治療后兩組生活質量(±s)
?
內耳眩暈癥屬于非炎性病變(突然發作),在多因素的聯合推動下,該病以中老年人群為主要發生對象,且但男女性發病率無顯著差異,諸多患者是單側發病,疾病反復發作會對患者身心健康、日常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目前臨床關于內耳眩暈癥發病因素的學說較多且復雜,但并沒有明確定論,僅指出該病的發生和發展,與內分泌紊亂、病毒感染以及變態反應等因素密切相關;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并增加毛細血管滲透性,進而導致膜迷路積水的同時膨大球囊,最終刺激耳蝸及前庭感受器進而發病[5]。
目前臨床治療該病,多以藥物保守方案為主,通過相關藥物可擴張血管、消除水腫的同時改善內耳微循環,進而調節神經功能并有效緩解患者相關癥狀。地塞米松是優質的腎上腺皮質激素類固醇(人工合成),具有較強的抗炎、抗過敏、免疫抑制作用,因此被臨床廣泛應用,主治腦水腫、過敏以及支氣管哮喘等疾病,均具有顯著效果[6]。此研究結果示:觀察組臨床療效高達95.4%,對照組僅有75.0%,P<0.05。臨床研究表明,在改善內耳眩暈癥患者聽力水平、眩暈癥狀方面,地塞米松同樣具有顯著療效,鼓室內注射給藥,可促使藥物內耳局激素受體迅速結合,進而在有效時間內改善內耳缺氧、缺血狀態的同時促使離子濃度、滲透壓維持平衡,有效減輕內耳水腫的同時改善患者臨床癥狀[7]。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眩暈程度分值、聽閾值較低,生活質量各維度分值明顯較高,P<0.05。鼓室內注射地塞米松可限制激素復合體,進而避免藥物損傷其他重要器官的同時擴張腦血管。
綜上所述,對內耳眩暈患者實施藥物治療,建議采安鼓室內注射地塞米松治療方案,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并改善患者聽力水平,抑制病情惡化的同時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