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紹波
(柳州市中醫醫院 腫瘤科放療室,廣西 柳州 545001)
鼻咽癌所處位置較深,而且解剖結構較復雜,與顱底相鄰,往往會對顱底斜坡形成一定的侵犯,且此處容易使腫瘤復發,因此在采用臨床治療時,需制定適宜的放療劑量。由于顱底在活檢取材時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影像學檢查發揮了重要作用,可對腫瘤侵犯進行有效顯現,確定靶區范圍[1]。在腫瘤進行檢查時,常規方法主要為計算機斷層掃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但采用上述方法進行檢查時,在形態學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而且難以對一些復發千克予以早期判定與準確定位。DWI在進行影像學檢查時,可了解組織分子病理學變化,對腫瘤細胞密度進行判斷,對鼻咽癌斜坡侵犯具有重要評估作用,可有效勾畫放療靶區[2]。本研究選取32例鼻咽癌放療患者,探討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技術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32例鼻咽癌放療患者,數字隨機抽取分成觀察組(n=16)和對照組(n=16)。對照組男10例,女6例;年齡27~69歲,平均(50.16±2.46)歲。觀察組男11例,女5例;年齡27~69歲,平均(50.09±2.45)歲。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均確診為鼻咽癌;符合放療指征;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原發腫瘤;其他腫瘤治療史。
1.2 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掃描,應用1.5T超導型MRI系統進行檢查,最大切換率200 mT/(m·s),梯度場強45 mT/m。觀察組采用DWI檢查,軸面單次激發平面回波成像序列,層厚5 mm,層間距1 mm,視野230 mm,矩陣128×128,掃描時間80 s。數據傳輸到工作站,去除噪聲,于DWI影像圖上勾畫化療區域,盡可能將癌變實質組織包含其中,確定最大放療靶區面積。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放療靶區勾畫面積、頸部轉移淋巴結靶區面積;比較兩組化療3個月后的吞咽功能,輕度障礙:1~2分,中度障礙:3~4分,重度障礙:5~6分,得分越高障礙越嚴重[3]。
1.4 統計學分析。經SPSS 21.0處理,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P<0.05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放療靶區勾畫面積。觀察組腫瘤原發灶勾畫面積小于對照組,P<0.05;兩組頸部轉移淋巴結勾畫面積無差異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放療靶區勾畫面積比較(±s,cm2)

表1 兩組放療靶區勾畫面積比較(±s,cm2)
?
2.2 兩組吞咽功能比較。觀察組吞咽功能障礙評分(1.16±0.13)分,對照組為(1.33±0.1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844,P=0.001)。
對鼻咽癌患者進行治療時,放療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伴隨影像學技術不斷發展進步,在臨床使用中具有越來越高的精準度,可使疾病得到更為準確的診斷。臨床中較常用的影像學方法有CT、MRI、PET等,對鼻咽癌進行臨床診斷時,MRI具有較高的敏感性,而且不會導致患者受到創傷,準確性高,應用較廣泛。但采用常規MRI進行檢查時,若早期骨質受到破壞則無較高的敏感性,而且容積效應、磁場強化不均等容易導致偽影產生,致使顱底骨質在常規檢查中無法保持較均勻地信號,或是出現信號異常。放療治療時,若未準確確定放療靶區,極易導致正常組織結構受到不良影響。因此,在采用放療前,準確確定靶區具有重要意義[4]。
經研究可知,觀察組腫瘤原發灶勾畫面積小于對照組,P<0.05;兩組頸部轉移淋巴結勾畫面積無差異性,P>0.05;觀察組吞咽功能障礙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因此可知,觀察組采取DWI進行檢查,可減少勾畫面積,可明顯緩解吞咽功能障礙。采用常規MRI進行檢查時,可使鼻咽癌病灶、轉移淋巴結得到有效判斷,可了解其瘤體大小,但在形態學方面存在一定限制性,而且在肉眼觀察時,并無較高的敏感性。DWI可觀察到瘤體、轉移淋巴結微循環情況,并對細胞水分子布朗運動進行有效顯現,可使瘤體病理改變情況得到準確判定,對瘤體變化檢測具有較高敏感性、特異性[5]。此方法在檢查時較為簡單,而且屬于無創操作,應用價值較高。而且在進行腫瘤原發灶靶區勾畫時,與常規方法相比較,其面積明顯減少,可使靶區定位更為精準,可使放療更具有針對性,確保放療方案的制定更為準確,使腫瘤部位得到有效根治,可避免周圍正常組織受到放療影響,可有效改善預后[6]。
DWI是較常用的一種功能磁共振成像方式,在臨床試驗中,不必予以對比劑,而且無較強的電離輻射,可對活體水分子微觀運動成像情況進行檢測,而且不會導致受到侵入性創傷,與組織含水量變化具有相關性的形態學變化、生理學早期變化均可得到有效檢測,可有效確定腫瘤大小,明確其病變范圍,而且在放療后,可對其臨床效果進行有效評估,且靈敏度、特性性均較高。采用DWI對鼻咽癌患者檢查,可在影像多模態下,使腫瘤范圍得到清晰顯現,而且能夠有效識別斜坡侵犯情況,可使放療時準確勾畫靶區,對臨床療效及預后均具有重要作用[7]。
有的鼻咽癌患者在早期出現骨皮質輕度侵犯情況,有的還會出現無法區分的骨質反應性增生情況,致使常規MRI方法進行檢查時,無法準確判斷病灶侵犯結構,對其腫瘤范圍無法進行準確勾畫,而且常規MRI在進行檢查時,對其侵犯程度無法提供客觀定量數據,導致放療時難以對靶區進行準確勾畫,導致放療時無法對靶區進行準確治療。但是,DWI序列在檢查時,具有較高敏感度,若病灶在骨髓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并未出現骨皮質破壞現象,通過DWI檢查,可得到更為敏感的信息顯現[8]。因此,通過DWI進行檢查,可對病情范圍與病變程度進行準確檢測。正常骨組織包括骨皮質和骨松質,骨松質內的主要成分為骨髓。骨髓的正常構成為紅骨髓、黃骨髓,而骨髓正常構成為造血細胞、脂肪組織、水、蛋白質、骨小梁等。采用DWI進行檢查時,可得到表觀彌散系數ADC,而ADC可對骨質結構內水分子活動能力進行有效顯現,當其受限時,可通過ADC進行直觀反應,ADC值對比軟組織結構會顯著降低。若鼻咽癌出現腫瘤病灶對斜坡形成侵犯的情況,往往導致成骨細胞、骨髓成分出現異常,發生較明顯改變,導致骨質流失,出現較多腫瘤細胞。
目前,DWI是唯一可使活體水分子運動成像的檢查方式,能夠對組織內水含量變化、以及與之有關的形態學生理學變化進行有效檢測。上述檢測原理為:由分子水平可對機體水分子功能改變進行有效反映,通過此原理,采用DWI進行檢查,可對炎癥、腫瘤、放療后腫瘤壞死,腫瘤增殖壞死等情況進行有效反映[9]。在采用DWI檢查時,針對不同部位往往會選取相對應的擴散敏感系數(b值),當b值提高時,會使擴散權重明顯上升,會使病變組織與其周圍組織形成的對比度明顯提高,會有效提高成像敏感性,但是在b值不斷提升的情況下,往往會導致病灶精確度明顯下降,因此,需合理調整b值,便于是病灶得到更為清晰顯現。通過DWI的應用,可使腫瘤放療靶區勾畫面積更為精確,可使靶區定位更準確,對制定放療方案具有明顯促進作用,可使腫瘤得到充足放射劑量,而且能夠有效預防周圍正常組織因承受較多放射劑量而出現異常,可有效改善預后。
綜上所述,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技術用于鼻咽癌放療患者靶區勾畫中更為精確,可改善吞咽功能,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