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婷,王丹丹,周保松,孫雨騏,戴海輝
1.上海市青浦區趙巷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 201703;2.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上海 200040;3.復旦大學,上海 200433
近些年,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逐步加快,65歲以上人口比重由2000年的7.0%增加至2018年的11.9%[1]。人口老齡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老年人的疾病和健康問題,同時有調查也表明,老年群體對健康的需求也最為強烈[2]。中醫學“治未病”理論強調環境與人要和諧統一,其“簡、便、驗、廉”的特點更能滿足老年人對健康管理需求,尤其對主要采用居家養老、以社區健康管理為主的老年人健康更有獨特優勢。中醫體質辨識是“治未病”的前提,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以體質為認知對象,從體質狀態及不同體質分類的特性來把握健康與疾病的整體要素,從而選擇相應的治療、預防、養生保健方法[3]。因此,本研究旨在對上海市青浦區65歲以上的體檢老人進行中醫體質調查,描述體質類型分布規律,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的體質類型差異,從中醫體質角度為老年人疾病防控和健康保健提供流行病學參考依據。
1.1 一般資料對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參加健康體檢的4 258例65歲以上老人進行中醫體質調查,其中男2 073例,年齡(71.7±6.18)歲;女2 185例,年齡(72.3±6.42)歲。
1.2 病例納入標準年齡≥65歲;能較好理解調查詢問的內容者;無精神類疾病及明顯情緒因素者;知情同意,能主動配合者。
1.3 病例剔除標準連續參加2次體檢,剔除2017年重復資料;體檢數據、體質分型數據缺失嚴重;病情危重患者;有精神疾患、行為障礙者;不能很好理解調查詢問的內容者。
1.4 研究方法采用現場問卷調查的方式完成資料收集,內容包括基本個人資料和中醫體質資料?;緜€人資料:一般人口學特征[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s,BMI)]、基本生命體征(心率、呼吸頻率、視力)及慢性病情況[糖尿病、腫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ê喎Q冠心病)、高血壓]。中醫體質資料:基于2009年中華中醫藥學會頒布的《中醫體質分類判定標準》,以《體質判定標準表》為基礎[4],由經過培訓的資深主治醫師進行面對面問卷調查。從心理、日常生活習慣、體格檢查、生活質量等進行綜合評價,各個條目按照無、很少、有時、經常、總是5個順序進行1~5級評分,并依據各條目分數總和進行體質分類,包括平和質、血瘀質、氣虛質、痰濕質、陰虛質、陽虛質、特稟質、氣郁質、濕熱質9種,除了平和質,其余均為偏頗體質[5]。
1.5 統計學方法通過Excel 2019進行數據錄入與整理,應用R 3.3.3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定性資料采用頻數與構成比進行統計描述,以各變量分組,采用Pearson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法比較各亞組體質構成的差異性,三組間有統計學差異的進一步采用Bonferroni法(P值經過調整)進行兩兩比較,分層分析采用CMHχ2檢驗;多因素綜合分析運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4 258例65歲以上老人中醫體質分布情況4 258例65歲以上老人中,偏頗體質3 547例(83.3%),正常體質711例(16.7%),偏頗體質占比前3位的體質分別為陰虛質(23.3%)、濕熱質(21.7%)、痰濕質(16.8%),見表1。

表1 4 258例65歲以上老人中醫體質分布情況 例
2.2 中醫體質類型與基本人口學特征分析
2.2.1 中醫體質類型與性別、年齡、BMI的關系 女性偏頗體質檢出率為85.1%,高于男性的8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65~74歲(81.3%)、75~84歲(88.4%)和≥85歲(86.0%)之間偏頗體質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BMI人群偏頗體質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中醫體質類型與性別、年齡、BMI的關系 例(%)
2.2.2 不同年齡組人群男女體質分布情況 分層分析結果顯示,男性和女性在65~74歲、75~84歲、≥85歲之間偏頗體質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65~74歲人群中女性偏頗體質檢出率(83.6%)高于男性(78.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男性與女性在7584歲、≥85歲的體質類型分布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年齡組人群男女體質分布情況 例(%)
2.3 中醫體質類型與生命體征分析呼吸過緩人群的偏頗體質檢出率(94.3%)高于呼吸正常人群(82.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視力輕度損害(63.4%)、中度損害(55.5%)、重度損害(59.1%)與視力正常(37.0%)人群間偏頗體質檢出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心率特征人群偏頗體質檢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不同生命體征人群體質分布情況 例(%)
2.4不同慢性疾病患病人群體質分布情況高血壓人群偏頗體質檢出率(85.0%)高于未患高血壓人群(8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糖尿病、腫瘤、慢阻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病與否,在體質類型分布中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不同慢性疾病患病人群體質分布情況 例(%)
2.5 多因素Logistic分析女性偏頗體質是男性的1.3倍[95%CI(1.10~1.53)],75~84歲偏頗體質是65~74歲的1.66倍[95%CI(1.35~2.06)],高血壓患病人群發生偏頗體質的風險是未患高血壓人群的1.33倍[95%CI(1.12~1.57)],而呼吸正常人群發生偏頗體質的風險是呼吸過緩人群的0.27倍[95%CI(0.17~0.43)],見表6。

表6 偏頗體質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從本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平和質比例較低,這可能與研究對象為老年人群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本身有著隨年齡增長正氣日衰,臟腑功能逐漸減退,精氣虛衰的體質特點有關。故偏頗體質呈上升趨勢。莫碧穎等[6]對13 782例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體質分析,正常體質占17.33%。李巖峰等[7]對934例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中醫體質分析,同樣也發現了平和質占16.83%,偏頗體質占83.17%,均與本研究結果相符。偏頗體質中占比前3位的體質分別為陰虛質(23.3%)、濕熱質(21.7%)、痰濕質(16.8%)。金梅紅[8]對2 029例老年人進行體質分析,也發現陰虛質和濕熱質占比在前3位。本地區經濟生活較富裕,飲食豐富,能量過剩,運動較少,過食肥甘厚膩之品,易郁而化熱,耗傷津液,故陰虛質較多;加之上海地處江南之地,濕氣較重,濕氣郁而化熱,故濕熱體質居于第2。
女性偏頗體質檢出率為85.1%,高于男性的8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多因素分析發現,女性偏頗體質檢出率是男性的1.3倍。這也與以往的研究相符[9-13]。這可能與婦女經、帶、胎、產、乳等特殊生理時期有關,同時也與女性既需要參加工作、勞動,又需操持家務,太過勞累,耗傷精血有關,易發生偏頗體質。女性和中老年人的體質較差,偏頗體質比例較高。莫碧穎等[6]也得出了同樣的結果。因此,在社區健康管理應以中老年人女性為重點。
本研究結果顯示,65~74歲(81.3%)、75~84歲(88.4%)和≥85歲(86.0%)之間偏頗體質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多因素分析,75~84歲偏頗體質是65~74歲的1.66倍。曹桂麗等[14]也發現老年人偏頗體質占比隨年齡增長呈上升趨勢。本研究表明,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機體功能衰退,臟腑經絡功能減退,氣血津液減少,故表現出平和體質的百分比逐漸減少,而偏頗體質的所占比逐漸增多。
呼吸過緩人群的偏頗體質檢出率為94.3%,高于呼吸正常人群的82.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3.81,P<0.01)。經多因素分析,呼吸正常人群偏頗體質檢出率是呼吸過緩人群的0.27倍。中醫認為,肺主氣,司呼吸,呼吸過緩,表明肺臟功能出現了問題,肺不能發揮宣發肅降的功效,不能把水谷精微疏布于全身,也不能把體內的廢濁之氣排出體外,故易出現偏頗體質。
視力輕度損害(63.4%)、中度損害(55.5%)、重度損害(59.1%)與視力正常(37.0%)人群間偏頗體質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目前,關于老年人視力損傷程度與中醫體質類型的相關性較少,僅有少量對病理性近視和年齡相關性報道黃斑變性玻璃膜疣患者的中醫體質類型研究,結果均顯示出偏頗體質占比高于正常人群[15-18]。《靈樞·脈度》曰:“肝氣通于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备尾匮?,肝血不足實際上也就是肝陰虧損,不能上行滋潤目竅,故出現視力損害及各種偏頗體質。
高血壓人群偏頗體質檢出率為85.0%,高于未患高血壓人群的81.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1.80,P<0.01)。經多因素分析,高血壓患病人群發生偏頗體質檢出率是未患高血壓人群的1.33倍。王思靜等[19]對1 500例成人中醫體質調查也有同樣發現。高血壓屬中醫學“眩暈”“頭痛”等范疇。中醫認為,陰陽失調是其之本;風、火、痰、瘀是其標,其發病機制比較復雜,常常虛實夾雜,故高血壓患者易出現偏頗體質。
本次調查對上海市青浦區老年居民體質狀況和辨識分型有了初步了解,提示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不同慢病患病人群體質分布存在差異,為下一步對不同體質患者發病傾向性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礎。若能將中醫“治未病”理念與現代健康管理方法結合,遵循中醫體質規律,針對老年人群的生理機能,提供個體化的中醫藥養生保健建議,對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水平、實現老年中醫健康管理發展則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