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冰 龍萍
1 山東省榮成市婦幼保健院乳腺外科 264300;2 山東省榮成市婦幼保健院兒科264300
病理組織學診斷是提高乳腺癌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的關鍵[1]。彩色多普勒超聲(CDFI)是一種可提供病灶處結節大小、形態、邊緣狀況、鈣化等病理信息,同時超聲回聲信號可反映病灶及其周圍組織的血流情況,根據血流豐富狀況判斷惡性組織是否存在浸潤生長[2-3]。但并不是所有的惡性病灶對血流信號均會敏感,具有一定的誤診率和漏診率[4]。超聲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US-CNB)是目前臨床上代替傳統的術中冰凍切片常用的乳腺癌早期診斷方法。超聲引導下提高穿刺進針所取組織的高代表性和準確性,同時確切的病理學診斷和相關免疫組織化學檢測,成為早期乳腺癌患者診斷的主要方法,但由于惡性腫瘤的多元化、病灶小或不典型等多種原因,造成US-CNB 的診斷正確率未能達到100%[5-7]。本研究為了能為臨床提供更科學有效的乳腺結節良惡性鑒別方法,對比分析以上兩種診斷方法的影像學特征、診斷靈敏度、特異度差異,現將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 年1 月至2018 年3 月榮成市婦幼保健院乳腺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6 例作為惡性組、127 例乳腺良性結節患者作為良性組。惡性組,年齡范圍為28~53 歲,年齡(38.5±6.6)歲,經病理學檢查結果證實:浸潤性癌74 例、原位癌6 例、髓樣癌6 例。良性組,年齡范圍為30~58 歲,年齡(40.2±9.7)歲;病理學結果:乳腺纖維瘤74 例、導管內乳頭狀瘤10 例、乳腺小葉增生35 例、其他8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理結果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納入標準:(1)患者因乳腺結節、腫塊到榮成市婦幼保健院接受初診檢查,經CDFI、US-CNB 及病理學證實結果;(2)患者無放化療病史及乳腺手術史;(3)患年齡<60 歲;(4)納入對象的影像學資料、病理學資料保存完整。排除標準:(1)長期使用激素藥物治療的患者;(2)伴有其他部位惡性腫瘤;(3)資料缺失,無法進行統計學分析。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對臨床人體試驗的相關規定,并經過榮成市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CDFI 檢查方法 利用Philips iU22 彩色多普勒超聲儀(超聲頻率5~12 MHz),進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首先進行二維超聲確定腫瘤位置和大小,同時觀察血流情況。
1.3 US-CNB 檢查方法 患者側臥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選取皮膚與穿刺部位最短距離為進針點,穿刺點與胸膜距離應大于穿刺最大射程。利用Philips iU22 彩色多普勒超聲儀(超聲頻率5~12 MHz)引導選用16G 一次性手術式快速活檢槍穿刺入皮下組織,活檢槍到達腫塊邊緣,向前推動針芯至腫物內部獲得腫瘤組織(1~4 條),對于直徑較大的腫物可利用同一穿刺針相同方法多方位多次取樣。將針槽內組織條置于濾紙片上,加入10%甲醛液小瓶固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美國IBM SPSS 公司的統計軟件包SPSS 21.0 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惡性組和良性組的CDFI 影像學特征比較 惡性組和良性組乳腺結節的邊界情況、結節形態、內部血流豐富情況、鈣化灶形成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惡性組和良性組乳腺疾病患者的CDFI影像學特征比較[例(%)]
2.2 CDFI 與US-CNB 檢查方法鑒別診斷乳腺良惡性結節的診斷學價值分析 以病理學結果作為診斷金標準,CDFI與US-CNB檢查鑒別診斷乳腺良惡性結節與病理學結果比較結果見表2,診斷學價值見表3,CDFI 鑒別乳腺良惡性結節的靈敏度為81.40%、特異度為74.80%;US-CNB鑒別乳腺良惡性結節的靈敏度為94.19%、特異度為91.34%。

表2 CDFI與US-CNB鑒別診斷乳腺良惡性結節與病理學對比

表3 CDFI與US-CNB鑒別診斷213例乳腺良惡性結節的診斷學價值(%)
2.2 典型病例結果 見圖1、2。

圖1 乳腺浸潤性癌(A為彩色多勒超聲影像,可見血流較為豐富;B為US-CNB取材后HE染色結果,×4)

圖2 乳腺纖維瘤(A為彩色多勒超聲影像;B為US-CNB取材后HE染色結果,×10)
乳腺癌是目前威脅女性生命健康且其病死率位居女性惡性腫瘤第1 位的疾病,流行病統計學報道,2008 年乳腺癌的發病率高達43/10萬,病死率近10/10萬,是導致全球婦女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8-9]。乳腺癌發生率呈逐年增長趨勢,據報道每年新增病歷約21 萬,早期及時正確治療乳腺癌患者,其5 年生存率高達90%,故尋找早期診斷乳腺癌的靈敏有效的檢測方法對降低乳腺癌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10]。
超聲已成熟地應用于臨床診斷,二維超聲可提供病灶大小、形態、位置、包膜、邊界、鈣化等信息,對乳腺結節的定性診斷具有重要意義。CDFI 在以上診斷的基礎上可提供乳腺結節病變及病變周圍血流豐富與否情況和血流阻力指數,其為鑒別診斷乳腺結節良惡性的重要依據[11]。由于部分惡性乳腺結節對血流信號并不敏感,不能檢測出血流信號,故單純的血流信號信息不能作為鑒別診斷乳腺結節良惡性的唯一依據[12]。病理組織學檢查結果仍作為乳腺癌診斷的金標準,隨著乳腺癌規范化治療的進展,新輔助化療、保乳手術、前哨淋巴結活檢等診治手段越來越受到重視,且已成為目前乳腺癌診治的主流,確切的病理組織學結果更成為乳腺癌綜合性治療的前提條件[13]。各重大醫學中心已將US-CNB 代替細針吸取細胞學成為乳腺癌最常用的診斷方法。超聲引導能實時觀察進針的動作和位置,可保證所取材料組織的準確性和代表性。由于粗針穿刺活檢是外套針抵達腫瘤組織邊緣,利用針芯取得腫瘤組織,粗針在離開腫瘤組織時針芯始終在針套中,不與乳腺組織接觸,避免針道種植的可能,且很少研究報道,CNB 發生腫瘤針道種植[14]。本研究對惡性組和良性組采用CDFI、US-CNB 診斷后,乳腺結節大小、形態、鈣化形成率、血流豐富情況等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圖像主要表現為,由于惡性腫瘤的浸潤生長,惡性結節邊緣不規則,向周圍組織浸潤生長,導致邊緣呈毛刺樣;由于惡性腫瘤細胞新生血管生成,且管徑粗細不一,故血流參數各項指標均高于良性結節組。由于惡性腫瘤組織周圍成纖維細胞大量生成,導致回聲信號增強,且圖像表現為惡性腫瘤重要診斷依據的微鈣化。本研究結果顯示,關于診斷靈敏度和特異度分析,US-CNB顯著高于CDFI 診斷技術。但CDFI 靈敏度和特異度均未達到100%,其原因可能與乳腺惡性結節病灶較小且不典型等有關,導致誤診或漏診。另外穿刺手法導致取材效果降低、早期浸潤癌腫直徑較小或腫瘤的多態性等均可能導致診斷正確率的降低[15]。故,提示臨床醫師對于不典型增生病例或較小病灶的疑似惡性結節應取多處活檢,并進行切除活檢確診,可通過同時聯用多種診斷方法提高診斷正確率。
綜上所述,作為一種微創的檢測手段,US-CNB 檢查鑒別診斷乳腺良惡性結節較CDFI 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具有更重要的臨床價值。本研究的創新處,從診斷客觀指標如影像學特征等和靈敏度、特異度多方面確定US-CNB鑒別診斷乳腺結節良惡性的臨床價值,且分析總結影響US-CNB靈敏性和特異度的重要因素,為US-CNB的臨床診斷提供注意事項和指導依據,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利益沖突:作者已申明文章無相關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