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梅
山東省煙臺市煙臺山醫院消化內一科 264000
膽總管結石是肝膽外科一種常見疾病,此病發病率高且發病急,需要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 影 術(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廣泛應用的一種治療胰膽疾病的微創手術,相對于常規手術,其創傷小、并發癥少、恢復快[1]。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護理服務質量和方法的要求逐步提高,因此人們對膽總管結石患者ERCP術后圍術期的護理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強化護理質量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2]。預見性護理指根據患者的病情,采取針對性的干預,從而加速患者康復。相關研究指出,應用預見性護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3]。本文主要探討膽總管結石患者ERCP取石術后應用預見性護理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9 月至2020 年9 月于煙臺市煙臺山醫院行ERCP 取石術治療的膽總管結石患者108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4 例。納入標準:確診為膽總管結石且給予ERCP 取石術的患者;患者、家屬知情且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精神病史的患者;身體重要器官存在嚴重疾患的患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者;有語言或認知障礙的患者;有血液或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對照組男30 例,女24 例,年齡范圍為33~71 歲,年齡(62.4±1.6)歲;研究組男31 例,女23 例,年齡范圍為33~71 歲,年齡(61.7±1.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煙臺市煙臺山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ERCP取石術。
1.2.1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 常規術前告知注意事項,術中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術后進行基礎護理、檢測生命體征等。
1.2.2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預見性護理 (1)心理護理。膽總管結石患者的主要表現即為疼痛,因此容易產生嚴重的負性情緒,護理人員需要依據患者的表情、動作對患者的情緒變化進行評估,通過各種方式改善其不良情緒,提高其依從性。(2)健康教育。入院后需要對病情進行評估,根據患者的文化、家庭背景給予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告知此病的發生原因、治療方法、流程、注意事項,提高其認知,強化其自我管理能力。(3)并發癥的預防。①預防出血,術中的不徹底止血會增加患者發生術后出血的概率,因此術后需要時刻嚴密監測患者的引流液性質、排便以及血壓等,如有異常及時告知醫生給予處理;②預防胰腺炎,ERCP 治療后的常見并發癥就是胰腺炎,主要由水腫引發,為了預防患者發生胰腺炎,休息時告知患者體位保持半臥位,多餐少食,降低胃腸壓力,必要時可以應用抑制胰酶分泌的藥物;③預防感染,為了預防發生膽道感染,需要強化引流管的固定,對引流液的性質進行監測,且需要保證手術操作時器械的清潔,視情況給予抗生素。
1.3 觀察指標 (1)通過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漢 密 頓 焦 慮 量 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對兩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況進行評價,10 分以下為無焦慮和抑郁,11~20 分為輕度焦慮和抑郁,21~31 分為中度焦慮和抑郁,31 分以上為嚴重焦慮和抑郁,分數與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成正比。(2)觀察對比兩組患者住院費用、住院時間、排氣時間和下床活動時間。(3)觀察對比兩組的生命質量(quality of life,QOL)評分情況,通過自制的調查問卷進行評估,主要包含患者的健康狀況量表、功能量表和癥狀量表,總分100 分,分數與患者的QOL成正比[4]。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 20.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HAMD 和HAMA 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HAMD 和HAMA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01),詳見表1。
表1 兩組膽總管結石患者的HAMD、HAMA評分比較(分,± s)

表1 兩組膽總管結石患者的HAMD、HAMA評分比較(分,± s)
注: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預見性護理;HAMD為漢密頓抑郁量表,HAMA為漢密頓焦慮量表
HAMA評分28.9±4.8 21.3±4.2 15.241<0.001組別對照組研究組t值P值例數54 54 HAMD評分28.1±4.1 21.1±3.9 15.234<0.001
2.2 手術相關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01),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膽總管結石患者的手術相關情況比較(± s)

表2 兩組膽總管結石患者的手術相關情況比較(± s)
注: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預見性護理
組別對照組研究組t值P值下床活動時間(h)24.15±7.16 16.12±6.82 15.316<0.001例數54 54住院費用(元)33 121.43±413.41 20 240.22±358.13 16.413<0.001住院時間(d)10.08±6.17 6.05±2.35 15.234<0.001排氣時間(h)25.16±3.08 16.02±3.54 15.227<0.001
2.3 QOL 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QOL 評分中的癥狀評分、功能評分、健康狀況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01),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膽總管結石患者的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分,± s)

表3 兩組膽總管結石患者的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分,± s)
注: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預見性護理
健康狀況評分59.4±6.7 70.9±8.2 15.423<0.001組別對照組研究組t值P值例數54 54癥狀評分75.6±4.4 84.3±8.1 15.416<0.001功能評分66.8±4.9 79.3±8.1 15.347<0.001
肝膽外科的常見疾病就是膽總管結石,發病后會影響膽汁排泌,導致膽汁的生成總量和排泄異常,引發膽管阻塞、肝臟病變等,同時會導致毛細膽管和肝血竇相連,使機體的循環中有膽紅素的參與,導致體內的膽紅素水平升高,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影響[5]。常規手術治療并發癥的發生率高,且對患者的創傷較大[6]。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在膽總管結石的治療中逐漸應用ERCP進行治療,其是一種微創治療手法,主要經十二指腸的乳頭開口,將十二指腸鏡插入膽管中,根據結石的大小將切口位置選擇在乳頭的括約肌位置,此方法可以成功地取出結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疾病癥狀,加速患者康復[7]。但是ERCP 具有創傷性,雖然其是一種實用普遍且安全可行的診斷方法,有痛苦小、并發癥少、速度快、高效、操作簡單的優點,但由于患者和家屬的認知不足,且其操作時要求比較高,對胃腸道的刺激比較大,患者容易出現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對圍手術期的護理要求較高,需要給予有效、科學、合理的護理[8]。
預見性護理即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后,根據自身的經驗,提前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判斷,同時給予針對性的措施預防,用以加快患者的康復[9]。將護理的預見性提高,對潛在的風險和并發癥進行預先護理,可以提高治療療效,降低發生并發癥的概率[10]。相關研究指出,ERCP治療后給予預見性護理,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概率為6.9%,治療效果高,護理效果好[11]。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HAMD 和HAMA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均短于對照組,QOL 評分中的癥狀、功能、健康狀況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01)。表明預見性護理可以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經濟壓力,同時可以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膽總管結石患者ERCP取石術后應用預見性護理,效果理想,值得臨床中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