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彬
【摘 要】目的:對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患者護理探究。方法:在我院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患者中擇取86例,時間線在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分為實行傳統護理(對照組)與實行手術室護理配合路徑(觀察組),兩組均43例。比較兩組效果。結果:觀察組的各項手術指標好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患者,臨床進行手術室護理配合路徑,值得臨床借鑒與應用。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配合路徑;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應用效果
子宮內膜息肉在臨床婦科中很常見,具有高發病率的特點。癥狀包括不孕癥、月經不調和陰道出血,嚴重危害了患者的身體健康與身心健康。隨著最近幾年宮腔鏡技術不斷發展與成熟,得到了臨床廣泛應用,并受到了廣大人民和醫護人員的支持與認可,但是由于該技術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操作方式明顯不同,所以增加了醫護人員術中配合的難度。因此,需要有效的手術室護理以提高治療結果[1]。本次通過對我院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患者的護理進行探究,分析對其應用手術室護理配合路徑的效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患者中擇取86例,時間線在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均43例。對照組,年齡40歲~52歲,平均年齡(46.85±2.79)歲;觀察組,年齡41歲~51歲,平均年齡(46.23±2.18)歲。所有患者的病歷資料比較差異不大(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行傳統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行手術室護理配合臨床路徑護理,具體如下:①術前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前,護理人員全面了解患者的個人信息,掌握患者的心理特點,針對不同心理患者實施心理疏導,不斷給予患者鼓勵與安慰,請為患者及其家屬說明手術相關的知識和注意事項。②術中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調整好手術室的溫濕度與光線,以免患者受涼,密切觀察心電監護情況,查看靜脈通道是否暢通,在手術期間繼續鼓勵和支持患者,增強治療的信心。③術后護理。術后,持續加強患者的保暖措施,轉移至普通病房,并仔細觀察患者的切口和引流管,一旦有異常立即通知醫生處理,規范交接班工作,在交接過程中交代患者的出血、引流量、注意事項等,嚴格監測各項生命體征,術后給予患者個性化的飲食,另外,鼓勵患者術后盡快下床,多臥床休息。不能過度勞累,進而促進術后盡快康復。
1.3 觀察指標
①分析患者各項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等。②分析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以100分為標準,85分~100分為很滿意,65分~84分為滿意,<65分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分析患者各項手術指標
觀察組的各項手術指標好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分析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觀察組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是臨床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重要方法,可有效切除患者的病灶。該手術需要更好的操作水平,因此對操作意識的技能要求較高,且需要醫護人員不斷提升自己的護理水平、配合默契、專業技能等。手術室護理配合路徑就是通過術前對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評估,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術前加強訪視方式與健康教育指導,為患者實施心理疏導;在術中指導患者做好配合,采取正確的手術體位,仔細監測生命體征以提高患者手術舒適度,進而確保手術成功率;術后做好交接班工作,定期進行回訪,及時發現問題并做好相應處理,促進患者早期康復[2]。
本研究觀察組的各項手術指標好于對照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這與羅莉麗[3]等研究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針對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患者,臨床進行手術室護理配合路徑,不僅可改提高手術效果,還能促進對護理的滿意度,值得臨床借鑒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蔡亞紅.手術室護理配合路徑在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25):16.
[2] 生文龍.手術室護理配合路徑在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健康必讀,2020(18):112,115.
[3] 羅莉麗,喬錦艷.手術室護理配合路徑在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16):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