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函義
摘要: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理解能力強,正是適合將不同閱讀材料進行有效分析和閱讀的時候。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重要意境,并能夠將閱讀作為自身寫作的重要基礎。在不斷拓展自身思維空間的同時,能夠培養良好的閱讀品質和閱讀技巧,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與作者形成重要的感情共鳴,也能夠將自己的思維構建在閱讀內容的基礎之上,在不斷理解、歸納、分析的過程中,能夠形成重要的閱讀知識結構。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討論探究
教師開展閱讀教學,讓初中生通過大量閱讀的方式獲取其中包含的多種知識,既能夠幫助初中生塑造嚴密的邏輯思維,還能夠結合文中人物塑造其自身正確的價值觀念。但在當下時段,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對于閱讀教學重視程度稍有不足,授課環節依舊采用板書文字的方式進行教導,抑制初中生閱讀能力提升的同時,還不利于其綜合素養的成長。對此,教師不僅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還應及時豐富閱讀教學相關的手段,為初中生帶來優質閱讀學習體驗的同時,促進其閱讀素養的快速成長。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首先,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積極向老師提問,對于不懂的重難點教師要著重教學,學生閱讀興趣低下,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教師應該明確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對教學工作的重要影響,從而在課堂教學工作中不斷進行教學優化,使學生能夠愛上閱讀,在參與課堂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知識帶給自己的能量,滿足當下社會快速發展的要求,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有效提升。其次,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會運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感受閱讀的不同情境,但是學生在課堂上的收獲并不明顯,這種直接將閱讀教學的相關知識要點進行表達的過程,讓學生很難收獲到閱讀理解過程體驗,久而久之會造成學生對閱讀文章產生目的性的思考。教師在不斷進行多元化教學目標融入的過程中,應當能夠考慮到學生對文章理解的重要體悟過程,循序漸進的帶給學生全新的閱讀材料理解與閱讀材料的分析,讓學生能夠真正領悟到信息技術應用的多樣性,并能夠對閱讀材料進行不斷的想象與創造,將學生的閱讀情感與閱讀內容相融合。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施
1應用群文閱讀策略,進一步拓展所學知識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學習能力處于發展階段,自主學習能力偏弱,主觀判斷能力偏低。因此,在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群文閱讀的方式。首先,教師要明確,群文閱讀策略是什么。所謂的群文閱讀它指的是將閱讀教學在主題類型相對統一的基礎上,對相同模式下的閱讀文章進行對比式教學,進而在同類型閱讀的基礎上,更加高效地提高學生閱讀的有效性。其次,教師要更具針對性和指向性地選擇"群文"。課本的編排大多是以主題為主的,所以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重點對統一敘述方式的文章進行對比式的教學,進而在傳授完閱讀知識后,后續的學習也能亟需跟進,以此來綜合提高學生語文閱讀的及效果和質量。
2旁征博引,拓展學生視野
閱讀教學并非局限于教材課本,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將視線拓展至書本之外,充分結合非教材內容來充實教材的講解,促進初中生掌握范圍擴大的同時,還能夠進一步鞏固初中生的語文知識基礎。
例如,教師在教學《沁園春雪》時,可以聯系非教材內容《沁園春長沙》進行教導。兩首詞皆具備意境唯美、大氣磅礴的特點,由于創作時代不同,所表達的情感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帶領初中生朗讀原文,并進行解析,使其能夠掌握文中內容。而后再對《沁園春長沙》進行簡單講解,使初中生可以更進一步知曉不同詩詞當中的相近情感。教師結合課外拓展進行教材講解,既能夠豐富初中生的閱讀內容,還可以使初中生掌握更具高度的詩詞知識。
3加強討論探究,深化閱讀效應
在閱讀教學課堂上,教師很少組織學生討論探究活動,因為容易造成課堂紀律和教學內容的不可控。但是強行灌輸知識,學生難以充分接受,還是需要給予學生交流互動探究的時間,也是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空間,有利于促進學生閱讀思維的形成和發展,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在閱讀課堂上組織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閱讀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交流中,共同突破閱讀重點和難點,發散思維角度,增強閱讀感悟。另外,在交流中,學生之間也會發現并彌補自身思維的局限性,相互學習借鑒,從而深化閱讀效應。
4保證閱讀教學的時間,教會學生們合理的閱讀方法
初中階段,所學科目比之前多了不少,學習壓力也增大了許多,但是我們不能為了科目知識是學習而忽視了閱讀對學生們的身心發展的作用,更不能因此而去占用閱讀時間,相反我們更應該去保證學生們的閱讀時間。由于進入初中之后所學科目的增多,學習壓力的增大,我們更應該給予學生們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們去換一下學習的內容,緩解一下學習壓力。同時我們還需要去教會學生如何快速高效的閱讀,提高閱讀效率,如對于一本書的閱讀,我們可以先從對作者的生平事跡去了解,知道作者創作的生活環境和時代背景,然后去讀書簡的簡介和大綱,了解書籍大致內容,并且帶著問題去詳讀書籍,對于書中好的詞句摘抄記錄或是做出批注,記錄下自己此處的分析見解等,好的閱讀方法是提升閱讀效率的關鍵。
5培養學生思維的開闊性。
考試是衡量語文教學成果的重要標準,但語文教學涉及的知識很多,如果僅僅對考試涉及的部分知識進行講解,則根本不能促進學生語文能力全面發展。
同樣以文言文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考試涉及的文言句式、文言實詞、作者生平等進行重點講解,但不能忽視考試涉及不到的文章背后包含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學。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對于同一篇課文學生們有不同的理解是正常的現象。教師的作用就是在閱讀教學時引導學生正確思考,培養學生思維的開闊性;同時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文章背后的深層現象,錘煉思維的深刻性。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為文章的分析提供一個大致方向,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分析。
小結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對促進學生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加強課堂教學互動,并且進行自我發展,學習和掌握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滿足學生對學習的不同需求,從而真正實現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學校層面也要加強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升的投入力度,招聘專業教師,引進現代化教育設備,從而實現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劼,嚴瑞.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8):73-74.
[2]炭華云.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性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4):10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