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素芳
摘 ?要:隨著新一輪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小學語文學科發生了質的變化,增添了許多新穎、趣味、生動形象的內容,極大豐富了語文課堂,課本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有利于全面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本文從實踐出發就如何進行課本劇教學提出合理建議為語文教師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實踐;課本劇
課本劇以小學語文教材為基礎、分角色朗讀為開展環節高度適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際,依據小學生的身心發育規律和語文基礎展示出形象生動的文章內容,通過多種多樣的課本劇表現形式激活了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加深小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有利于全面提升語文教學質量。整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入課本劇可以發揮重要意義,一方面塑造了直觀的人物形象有利于小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涵,精心把文章內容改編為小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課本劇有利于喚起小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課本劇為小學語文課堂注入了活力充分體現了小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新型的教學模式使得大部分小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
一、精心挑選語文閱讀文本,巧妙設計課本劇
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身心發展和學習素養提升的黃金時期,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與時俱進引入新型的教學模式,課本劇作為有效的教學因素融入課堂中有利于調動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小學生只有積極參與課本劇表演方可以深入體會課本的內涵。選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經過千挑萬選,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情節跌宕、人物形象鮮明或者中心突出的文章改編為課本劇,基于兒歌、識字、演講來呈現出形象生動的語文教學內容以真正發揮課本劇的價值。
例如,課本劇逐步融入小學語文課堂中真切讓小學生感受到了語文的魅力,借助趣味的表演形式、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快速把小學生引入文章中發揮了課本劇的引導性功能。像在小學語文教學《負荊請罪》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結合主要內容進行課本劇的改編,明確指出故事的人物、時間、地方或者主要的情節,要求小學生分為幾幕進行表演從而發現藺相如身上顧全大局、以國家為重的精神品質獲得個人的感悟。
二、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形式,科學改編課本劇
課本劇作為一種別開生面的教學手段必須在小學生理解能力的范圍內進行設計,借助道具、場景設計或者情感渲染來營造趣味的教學情境,只有充分調動小學生學習課本劇的熱情方可以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在基本理解課本劇以后教師還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改編,圍繞核心主旨不變的基本原則對內容進行拓展或者強化,注入新穎的思想、融入日常生活和小學生的感知使得課本劇變得更加生活化和具體化,只有對小學生產生莫大的吸引力方可以發揮出課本劇的重要作用。小學生的年齡決定了他們具有愛表演、好玩的性格特征,巧妙改編和設計把小學生帶領到課本劇的學習中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思維培養學習能力。
例如,小學語文承擔著基礎教學的任務,重在培養小學生的字詞能力、語用能力或者思維能力,以演促學、以做促學模式和小學生的學習性格高度契合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像在改編課本劇時可以從語言方面入手,幽默化、口語化和常用的語言使得課本劇具有了濃厚的生活氣息,滿足了小學生好奇心的需求可以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在進行《狼牙山五壯士》的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配置人物對話來突出五壯士視死如歸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小學生的課本劇表演是刺激小學生感知和領悟的關鍵因素。
三、營造輕松自在教學氛圍,積極參與課本劇
情境創設法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營造了輕松、愉快、自在的課堂教學氛圍全面激發學生的興趣,只有小學生個人積極主動參與課本劇表演可以實現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豐富和提升。課本劇教學過程中環境因素產生了積極的引導作用,針對具體的文本內容營造不同的教學氛圍可以進一步培養小學生的參與表演的動力,作為教師需要起到榜樣力量留出足夠的發揮空間供小學生自由表現,促使小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本劇知識實現了個人綜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當小學生對課本內容有了基本了解后會對表演形成自己的認知,采取合作表演、自我表演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整體素養。像《半截蠟燭》一課主要講述了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個故事,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編排情景劇,這樣一來會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組內成員可以按自己喜好扮演小女孩兒、伯諾德夫人、哥哥或者小女孩兒,整個表演過程中必須揣摩人物的心理變化使得劇情一波三折,真正實現深入閱讀和理解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作為新時期的一名小學老師必須深刻認識到課本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據的重要地位,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理解能力對課本劇進行改編和創新,帶領學生積極主動參加到課本劇表演中有利于全面提升小學生的文學素養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劉似惠.構筑妙趣橫生的舞臺——論小學語文教 學中的課本劇編演[J].新校園:閱讀版,2017,(5):56.
[2] 渠梅芝.讓語文走進學生心里——如何打造引人入勝的課本劇[J].新校園:閱讀版,2016,(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