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勝
摘要:莫奈的《睡蓮》可謂是其最出名的一幅畫作,是一顆璀璨的瑰寶。作者運用多種多樣光與色的完美結合,讓畫面產生了非常豐富的層次感。本文將會通過對《睡蓮》一作的選題和畫面分析,在重新認識學習莫奈作品風格的同時,闡述作品所擁有的藝術特點、藝術價值以及對后世的影響。
關鍵詞:《睡蓮》? 光與色? 繪畫風格? 藝術價值
中圖分類號:J2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18-0050-03
一、莫奈畫風形成的背景
在19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法國的藝術流派產生了標志著西方繪畫從傳統風格步入現代風格的派別,那就是印象派。由于工業革命以及資本主義不斷的發展,導致生產力開始迅猛發展,并且為藝術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印象派的起始來自于莫奈的代表作品之一《日出印象》,這幅作品主要描繪了一個太陽光照射在多霧清晨的曼妙景色,由于想要表現那種朦朦朧朧的感覺,云霧繚繞的畫面用短小又急促的獨特繪畫技法,被那時候保守的批評家嘲笑,稱其為所謂的“印象派”。莫奈并不是巴黎本地的畫家,所以生活相對窘迫,藝術也不被主流市場接受,更多的是排斥。但是莫奈并不因此氣餒,而是越挫越勇,頻繁的組織印象派的作品展覽,在他的不懈堅持下,最終逐漸得到了社會的肯定和認可。在法國19世紀期間,文化思潮發生的非常多,印象派通過吸收現實主義繪畫的特點,慢慢發展出屬于印象派自身的風格。又因為這一時期公民階級興起,普通市民物質生活高于精神世界,所以只能用有較高美感的裝飾品和藝術品填補精神世界,導致增加了大量的繪畫作品??墒撬麄儗鹘y繪畫知識的匱乏形成了和貴族審美上的差異,為了迎合不同人的審美,藝術便出現了微妙變化。
二、代表作品之一《睡蓮》的解析
(一)對作品的整體分析
在莫奈的后二十多年,創作了將近一百余副作品,均是以睡蓮為主的,并且還為這些以睡蓮為主題的作品舉行了兩次畫展。這次的評論家們一改印象派初始的排斥態度,反而開始不吝嗇每一句贊美的語言。這些睡蓮的作品展覽擺放在畫廊墻壁上,仿佛將春天搬了進來,水被描繪成大小不同、深淺不一的藍色、金黃色,那便是將水池邊的景象以及天空的顏色與水融合之后形成的的變幻莫測,倒影中還有顏色或深或淺的睡蓮綻放其中。放觀畫面的整體,是對光影“那一瞬”的表現,就是這一瞬間的表現浮現于畫面上還多了些許能夠觸動人心的效果,被陽光照耀的蓮花,加之蓮池中各種用鮮艷活潑顏色表現的倒影,更加使蓮花呈現豐富的色彩,這種效果可以稱為“整體印象”。莫奈知道色彩是通過光的照射而產生出來的,不同的事物都會對其固有色產生影響,所以他改變了之前以原色為固有色的畫法,為了能調出不一樣的顏色,便借用“光譜色”排列來調色,這樣的作品所呈現的就是非常的統一并且具有光感的了。我們能夠明確感受到水面中閃著的光芒,甚至能夠感受到畫中所流動的空氣。莫奈在1907年繪制的《睡蓮·晚間效果》,如果不被透露所畫的是什么具體的事物,我們很難看出來那是睡蓮。整幅作品顏色熱烈而豐富,暗紅的蓮花猶如升騰的火焰。畫中還運用了旋轉的筆觸,給人一種蓮花緩緩上升的視覺效果,最后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夢幻卻不失溫柔堅韌的安靜美好的畫面。
(二)選題
由于莫奈出生在離海很近的地方,從小在那里生活,每天與海水朝夕相處,所以莫奈比其他人更加喜歡水,正是與這樣的生活環境朝夕相處,使他養成了熱愛觀察生活的習慣,尤其是對光、對水的變化觀察的尤為細致。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他對水依賴的程度很高。如果說空氣是我們一生的必需品,那么對于莫奈來說,水便是他的一生。于是他用繪畫記錄下對水的每一次感悟,海天一色的大海在他的細心繪制下讓人眼前一亮,畫面顏色不再是我們腦海中固有的藍綠色,并且在莫奈的筆下,一改往日的刻板構圖,躍然紙上的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有極強流動性的水了,正是莫奈對水和色的熱愛,他在自己的水池中播下了顏色各異的睡蓮,睡蓮盛開的時候,莫奈便對它們愛不釋手了,反復的寫生睡蓮,并且畫風也愈加抽象了,繪畫范圍從睡蓮到取景整個水池。正是因為莫奈所繪的睡蓮是不同時段的,變化多端的,所以新鮮感一直都沒有消失,這便是為什么莫奈以睡蓮為選題進行描繪了。
(三)光與色彩
一束白色的陽光透過七棱鏡,便折射出七種不同的顏色,我們從此感受到了光所存在的魅力,不管是什么風格的事物,只要光影變化充分,隨即色彩產生的空間就越完整,但是若想讓色彩空間賦有生命力,那必須就是光和影的完美結合。當然不同的風格也是要通過光和色不同程度的結合來形成的,比如外面晴空萬里,暖光照進窗子里所形成的陰影,就會讓屋內的氛圍變的溫馨快活。當陰雨天時,暗淡的光線與屋內形成的陰影,就會給人壓抑、沉悶的感覺。還比如日光與月光不同的照射,又會形成不一樣的環境。所以只有在色彩和光影不同的情況下,產生的物像才是有各種含義的。可見光影與色彩只有共同存在,共同作用的情況下才可以產生意義。《睡蓮》這幅作品還原到現實中,我們可以看到莫奈要的只是一種視覺感官的審美。如池邊各種花花草草還有垂柳高低錯落,映在水面上,從而形成了一種夢幻朦朧的美感。再回到作品中可知,光感與顏色的交織是畫畫最基本的語言、是藝術的基本形式、是繪畫的意義所在、是產生美感的起點。而所謂的繪畫技巧便是莫奈在腦海中記錄下自己最愛的光與色與睡蓮相輝映時的場景,忽略物體具體的樣子,借用回憶在紙上表現腦海中那一剎光與色的關系。所以莫奈的作品中表現最完美的就是光與色的組合,正是光與色的藝術成就了畫面的細膩而微妙、色彩的豐富而絢麗。細觀莫奈的作品,同一物體的外觀色彩變化多端,《睡蓮》組畫也同樣體現出了這樣的特點,由于受固有環境色的影響,睡蓮充滿了無限生機。
細看《睡蓮》整幅作品,被藍紫色充斥著,用色非常大膽,畫面描繪了太陽還沒升起時的睡蓮,除了畫面中幾朵紅色的睡蓮,整體色調呈冷色,睡蓮的葉子并未畫的很明確,仿佛被藍紫色吞掉了。莫奈將腦海中的蓮花池畫在紙上時,便能發現他將色彩處理的精巧之處。畫中的睡蓮沉浸在清涼的早晨,所以睡蓮的受光部分讓人能夠感到涼爽的藍色,而背光部分還有遮擋形成的陰影部分則是桔紅暖色調,這一組互補色交相輝映給人一種視覺沖擊力和極強的美感。
而另一幅《睡蓮》作品又給我們呈現出不一樣的畫面感受,第一眼猛的看到五顏六色的,以為是各色各樣的花朵,但仔細一看卻是睡蓮,因為這幅圖描繪的是中午的睡蓮,在陽光照射下睡蓮的固有顏色已經被改變了,而水面的顏色也因為周圍的植物而變成黃色,綠色的葉子也因為周邊的黃色變成了淺黃色,同樣陰影處的顏色也被有意識的降低了飽和度,并且和受光面形成了顏色上的對比,水中的倒影也適當的被加入了一些紅色,與綠色的部分又形成了對比等等,畫面的對比開始無處不在,卻又相互依存,畫面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效果,與上一幅我們介紹的《睡蓮》有了鮮明的對比,大概只有在莫奈的作品中才能看到色彩如此豐富的畫面,畢竟在莫奈的作品中,光與色才是靈魂所在。
關于對豐富色彩的運用,又是象征著作品中融入了莫奈的主觀意志,對于莫奈來說顏色不是主要想表現出來的,畫睡蓮也不是最主要的,他的真實目的反而是在于刻畫光在蓮花上轉瞬即逝的瞬間。同時作品顏色的變化又承載著畫家本人當時的感情、主題及意境,如此看來,這便不再是純粹的再現大自然了,更多的是將畫家的內心表現出來。在藝術中,能夠達到情景交融來表現境界是衡量一位畫家是否優秀的最高標準。
(四)構圖
《睡蓮》一作的成功與構圖又息息相關,這幅作品的構圖從視野的角度來看,與之前的作品相對比變的沒那么寬闊了,畫面中所描繪的事物也不如之前繁而多了,只有睡蓮,并且采用了俯視的角度來作畫,水中的倒影與主體物相結合,完美的使人沉浸其中。畫面中還運用了三角透視法,使畫面的深度一下就躍然紙上,畫面中幾棵樹的影子將畫面分成了三個部分,而睡蓮正是因為這些分割才顯得被串聯了起來,整幅作品才凸顯了統一性和完整性,畫面處處被莫奈進行了精細的考量和安排,故這幅圖可以用簡單而不簡約來形容。正方形在繪畫中被認為是不好構圖的圖形,可是在莫奈的另一幅《睡蓮》中卻是用正方形的畫布進行繪畫的,畫面運用了平行構圖的方式,雖然睡蓮被畫的很平行,但是卻疏密有致,再一次成功營造出了縱深感,畫面雖然只刻畫了局部,但是卻能讓人對畫外的部分進行無限遐想,無形中延伸了畫面的空間感。像這種處理方式,莫奈應該已經是處于非常癡迷的狀態了。畫面最后營造的效果是無人能及的,而且畫面讓人身臨其境的效果也是尋常畫家難以達到的。
(五)技法所表現的審美意象
莫奈的這幅作品并沒有用刻板老套的手法,而是自由灑脫,獨具創造性,從而形成了讓人不覺得乏味的,獨一無二的審美意趣。畫家用短小急促而狂放的筆觸大膽刻畫所處的云霧繚繞環境的意境,又用非常順滑的筆法呈現出水面的平靜,為了表現水波的蕩漾則選擇彎曲的曲線來刻畫。繪畫中有各種技法,有點上去的、掃上去的、擦上去的,有厚涂的也不乏勾勒的,為了表現厚重的質感還有疊加的用筆,筆觸有長有短,有粗有細,使畫面營造出強烈的對比效果,形成視覺沖擊的審美,從而使畫面不難產生動感。這些奇妙的筆觸被莫奈在刻畫蓮花池子的那一剎,在畫面上成為了永恒。通過作品中溢出的生命感與平靜的氣息給觀畫者帶來了不一樣的觀畫感受。正是因為在莫奈的筆下,水成為了最美妙、高貴的畫面,馬奈還稱其是“水的拉斐爾”。
在上文談論到被藍色吞噬的睡蓮,可以知道莫奈繪畫時用筆不拘小節,以凌亂為美,是沒有非常清晰輪廓的,正是這樣錯落的以及連續不斷交匯的筆法,才使畫面在平面的二維抽象和三維的空間感之間保持著密切聯系,從而在我們看《睡蓮》這幅作品時,就會感受到一股強烈的生命力,它存在于畫面的每一個角落,并且從四周不斷迸發出來,迎面而來。這大概就是畫中的意向與觀畫者的內心相互碰撞之后的一種必然存在,使觀賞者在觀賞之時能身臨其境,給人一種超脫的感受。
根據上述的分析可知,莫奈正是通過用睡蓮真實存在的“像”表達自己內心所產生的“意”,在蓮花的形象與意趣的基礎之上又融入了畫家內心無處安放的多種復雜情感,如此,不僅將自己對自然的熱愛表現出來了,還將自己內心的情感、心意寄予其中。雖然莫奈用大量的時間畫這些睡蓮,可是通過睡蓮的表象去看實質,便能夠發現隱于其中光與色的神秘以及變幻莫測的魅力。莫奈對光與色的追求在繪畫中的表現又何嘗不像是他自己以及每一個人體驗生命的過程呢?莫奈用自己最純粹的心靈去感悟自然,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對光與色彩的研究探索之中。如此看來,一代一代的觀眾都是畫家們培養出來的,可以做到這種程度的畫家,靠的就不僅僅是天賦了,還有對藝術的一種執著的狂熱與癡情。曾了解到莫奈陷入過自責當中,因為心愛的妻子病危時,他守在妻子的床邊,當陽光照射在妻子憔悴的、毫無血色的臉上時,他再度陷入對光的探究,不禁開始觀察妻子臉上色彩的變化,并拿起畫筆開始繪畫,最終光暗下去后,他才恍然發現自己的妻子已經離開這個世界了,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他對藝術的態度顯而易見。
三、莫奈繪畫風格對后世的影響
作為印象派的代表,莫奈的繪畫風格對藝術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對中國的繪畫也無一例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盡管我國關于印象派的學習以及理解比西方晚了很長時間,認為印象派與資產階級息息相關,多持批判態度,在新中國解放之后印象主義才被廣泛運用在教學上。改革開放之后,以莫奈為代表的印象派在中國當代繪畫的領域上建立了,恢復高考制度后,莫奈的一些繪畫思想如不光是在色彩上進行改革,也要挑戰傳統的一些開放性思想等等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對中國的美學在思想上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越來越明顯。
參考文獻:
[1]李行遠.印象畫派傳[M].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2004:179-193.
[2]張廣龍譯.印象主義[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179-193.
[3]吳甲豐.印象派的再認識[M].北京:三聯書店,1980:57-108.
[4]何政廣主編.莫奈[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5]柴都,權寧君.印象派繪畫大師全傳——馬奈德加莫奈[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