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面對國內外商貿經濟飛速發展、市場化產業競爭逐漸增大的形勢,不同行業企業只有在引入融資資金、擴大再生產規模的過程中,加強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規范化制度的制定,以及做好整個資本運營、產品生產流程的合理控制,才能有效降低生產運營成本、防范財務風險,來保證企業各項業務工作的平穩健康發展。基于企業在經營發展中面臨的財務會計核算、業務管控難題,從財務會計規范化管理制度,以及戰略財務、運營財務、財務共享中心等的系統建設著手,由企業管理層為主導、財會會計人員為主體,結合ERP財務會計信息化管理架構,開展投融資、產品生產、產業運營、營銷運輸流程的財務會計管理,重點突出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數據核算的業財融合理念,落實各項財務會計核算、管理職能的執行情況,以促進不同企業內部財會管理工作的提質增效。
關鍵詞: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提質增效
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產業結構與管理模式的創新,是近年來企業經營發展的重中之重,而財務會計或管理會計工作內容、工作流程的不斷改進完善,需要從投融資、流動資金和存量資產等方面的財務核算著手,實施企業產業經營、產品生產活動的規范化管理,加強對投資、融資、資金回收、利益分配風險的管控。將財務數據核算與管理的結果,用于指導企業未來的生產經營活動,能夠帶動企業產業結構、經濟效益的優化與發展。
一、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對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財務會計管理在不同企業產業經營中占據重要地位,其通過圍繞投資融資、資本運營、產品生產、營銷運輸的整個流程,對內部資產、凈資產、收入、負債與支出等要素的流動狀況,作出全方位的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核算。因而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工作的開展,對內部產業決策、項目經營、經濟效益發展具有以下幾方面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企業產業經營、產品生產、資金流動數據的系統性統計核算。企業中不同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人員根據自身的職責權限,對某一時間段內生產經營活動中,涉及到的應收款項、應付款項、信貸融資、實際支付資金、拖欠費用資金進行核算。而這一過程中,財務會計會對存在的內部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流動資金,納入到本期收入或支出的統計核算之中。
2.財務收支或盈虧的會計管理核算,提高企業本身的運營、盈利與償債能力。企業財務管理是以現金收支為分析對象,依照“資產=凈資產+負債”的組成結構,進行單位不同部門財務狀況、資金收支實際情況的會計核算,來反映出內部預算資金、實際資金流向的狀況。通過多種產業決策、產品生產環節的財務會計核算,可以為管理會計的項目決策、計劃編制、成本管理等作出控制,以輔助企業產業運營、資金盈利與虧損業務的開展,提高企業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3.財務資產分配管理、資金流管理,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企業財務會計管理的另一目標,在于其通過原始股本、經營收益之間的準確核算,可以保證參與股東利益的最大化。在多種財務數據的搜集、核算與整理過程中,針對市場經濟環境、內部產業經營狀況,進行與企業相關利益體的投融資資產確認、資金流核算與管理,及時做出投融資收益、虧損的反饋,能夠最大程度保障股東的利益。
二、企業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發展及其必要性
1.網絡數據時代企業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發展的趨勢
財務會計通常以《新會計準則體系》的相關規定為指導,由企業領導安排財務會計人員,對不同內部部門的財務數據、資金流轉信息進行處理。將財務會計、管理會計進行有效結合,并盡可能地促進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方向發展,成為企業會計核算與管理的重中之重。
在以財務會計為數據信息基礎的情況下,管理會計針對企業過去一段時間的產業項目經營、產品生產狀況,進行多種內部財務統計數據、業務開展數據的整合與分析,可以有效評估企業資本收支、產品交易等業務經營的經濟盈虧。之后結合企業現有的內部經營數據,包括項目預算、成本與收益、應收/應付賬款等,審視不同階段企業戰略目標、業務執行的達成情況,再融合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的數據信息,將核算結果及時有效地發送至企業領導、債權人、管理部門等主體,用于指導企業在未來一年內的重大經營決策,使其能夠掌握企業整個項目經營、產業決策與生產的資金流動情況,實現內部管理會計的經營控制、收益預測。
2企業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必要性
社會市場化經濟環境下的財務會計,主要任務在于通過多種財務信息的全方位核算,促進企業產業效益、經濟利潤的最大化。因此,為保證財務數據信息核算與管理,對企業內部各項產業決策、產品生產的指導與輔助作用,需要帶動相關財務會計的資本核算內容,向管理會計的成本核算、業務執行控制方面轉型。
(1)數字化時代財務會計轉型的必然趨勢。互聯網智能化時代的到來,使得企業多種財務信息、管理信息的共享,成為內部正常產業經營、項目管理的數據整合方案。不同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的財務會計核算工作,可以依托ERP財務會計信息化系統等平臺,在財務共享中心開展資產、凈資產、收入、負債與支出等的全面核算,加強不同管理部門之間財務數據的利用、共享,由此促進財務會計管理的信息化發展。
(2)為企業項目決策、產業發展提供支持。企業財務會計是針對已經完成的項目業務,對其中涉及到的應收款項、應付款項、信貸融資、實際支付資金、拖欠費用資金等財務數據,按照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核算。而面對財務會計的業務指導性較差的問題,使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方面轉型發展,可以在解放會計人員財務管理工作的同時,引導其學習與掌握管理會計的業務核算內容、執行流程,可以保證企業未來產業項目決策、經營目標的達成。
三、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受到外部市場化環境、內部項目決策與投資因素的影響情況下,企業財會人員開展的各項財務會計管理活動,容易出現制度規定、網絡服務設施建設、協同管理等度方面的問題,而阻礙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工作的正常進行,具體如下所示:
1.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發展的意識淡薄
當前部分企業領導層、管理部門主體,通常將財務會計管理,看作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附屬職能。而且大多數企業認為財務會計管理,只是對內部資產、凈資產、收入、負債與支出等資金流動的核算,大量財務會計人員根據分配的工作內容,進行業務資金流轉的核算、財務報表編制,之后將得到的財務數據結果上傳至特定部門,但不負責與財務會計無關的其他管理工作。
因此,企業領導對財務會計缺乏轉型發展的主觀意識,也并未將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工作進行有效融合,而財務人員受到自身職責權限的限制,也缺乏對財務會計的管理內容規劃,使得財務會計既不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也不能對企業未來的生產經營活動帶來正向影響。
2.財務會計管理人才的專業經驗與技能匱乏
企業財務會計管理人才對內部財務核算、管理核算的好壞起到決定性作用。但現階段企業財務會計管理的人才匱乏,特別部分人員為剛剛畢業的財會專業學生,只是掌握了基礎的財務核算、管理會計理論知識,而缺少有關社會中財務項目的實踐經驗。如部分企業缺乏對財務會計人才的管理技能培養,也很少為其提供參與某一具體項目的管理會計的機會,在網絡計算機、電算化軟件等設施的安置方面非常滯后,導致相關財務會計的資本數據、業務數據核算出現錯誤或偏差,因而財務會計管理效率、管理質量得不到有效提升。
3.財務會計管理體系、監管水平有待提升
不同企業部門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健全制度體系、網絡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支持。而當下各企業在財務會計數據核算、管理方式等的設置上,往往只根據財政部等主體印發的《企業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對內部存在的項目預算、應收/應付賬款、成本與收益等進行會計核算,但缺少針對企業具體生產經營狀況的制度體系建設。
在網絡財務會計信息監管系統的建構上,部分企業未引入大數據及云計算技術、財務共享技術對其中存在的財務資金、業務執行數據內容進行網絡化搜集、篩選、分析與整理,只是采取財會人員手工統計、錄入方式開展產業項目規劃、產品生產、營銷運營等環節的人力核算與監管。特別對某些涉及到預付賬款、代付賬款等的項目管理,財務會計僅通過人員手工記錄、計算機錄入核算的監管模式不能實現財務數據的全方位管理,也難以很好地順應企業項目決策、產業發展的規劃。
4.財務會計缺乏對資本、業務的協同性管理
不同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的產業形態,在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形勢下,其本身的財務數據、業務數據核算與管理模式,也需要由財務資本會計向管理會計的方向轉型。但從中小企業財務會計的管理現狀來看,更多財會人員傾向于財務數據信息的事中監控、事后核算,而忽視各種業務開展的決策監督,使得財務會計管理呈現出單一化、形式化的特征,既不能形成財務資本會計、業務管理工作之間的有效對接,也無法保證財會管理對企業產業運營活動的指導。
四、企業財務會計ERP信息化管理架構、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建構
1.財務會計ERP信息化管理組織架構的建設
基于ERP軟件的財務會計信息化管理系統,通常采取瀏覽器/服務器(B/S)模式,包含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兩大功能模塊,所有財會數據都存儲至后臺服務器端,并在用戶發送財務數據訪問請求時,將相應的數據信息在Web瀏覽器端顯示。其中財務會計主要針對固定資產、應收/應付賬款、資金流量、員工工資等資本內容,開展企業內部日常的財務成本規劃、財務數據分析和財務結算。而管理會計則涉及到項目預算、業務賬目、業務報表等數據的核算與管理,具體的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
根據以上云ERP財務會計信息化管理系統,可以更加全面化、實時化的處理企業財務賬目,以及與財務相關的業務數據信息,通過線上線下訂單管理、庫存管理、客戶關系(CRM)管理等活動的開展,能夠從整體項目決策、產業實施的層面,對企業在某一時間段內的財務績效、管理狀況做出洞察,形成財務與業務會計管理、業務與業務管理功能的相互連接。不同功能模塊的每一筆資金流動、業務操作,都會實時出現在ERP財務會計信息化管理系統,具體的功能實現如下。
(1)固定資產核算。固定資產包含企業已經購買的實物材料或設備,以及在產業交易中收到的驗收品、折舊品。對多種固定資產實物品的統計與核算,主要依據制定的內部采購計劃,由企業領導批示后,進行固定資產數據信息的網絡化錄入、核算,并生成正式的購買、處置計劃。
(2)應收/應付賬款核算。企業資產的盈余或負債通常表現為應收/應付賬款,對于應收/應付賬款的會計核算,主要圍繞著一年營業周期內的款項,包括實物或虛擬商品銷售、勞務提供的款項。利用ERP集成化財會信息管理軟件系統,進行應收賬款、應付欠款的會計核算,在財務數據方面進行盈利、虧損賬目的沖銷。
(3)資金流量、員工工資等的核算。資金流量核算是對企業產業經營、金融交易中所有資金的核算,通常根據不同內部部門的業務方向,分別列出“來源”、“運用”兩類。其中來源指的是企業收入/流出資金的提供方/輸送方,而運用指的是企業資金具體用于哪一金融交易、業務執行的方面,這一過程中多元資金流量的核算,屬于不同資金的分配、使用等狀況的統計計算。之后再結合企業員工工資的核算,共同構成內部資金流的計量結果。
(4)管理會計的項目預算。企業ERP系統的項目預算管理,主要針對項目決策、生產制造、產品庫存等的計劃,對所涉及到的預算數據進行編制、分析與調整,生成某一生產業務、服務業務、運輸業務等的預算報表,并將相關業務數據資源錄入到ERP服務平臺中進行共享。
(5)管理會計的業務賬目核算。在企業業務賬目會計核算的過程中,通常涉及原材料采購訂單、銷售訂單的賬目核算,以及應收/應付賬款的統計、分析、合并等的核算,將自動錄入的業務數據分配至不同模塊,展開與不同主體產業經營、往來業務的網絡化核算,列出業務賬目的合并結果,以供用戶查詢或使用。
(6)管理會計的業務報表核算。ERP財務會計管理系統支持下,開展多種業務數據的會計憑證、會計報表核算,可以從企業的一系列經營活動、業務執行環節著手,進行內部各項產業活動的事前、事中與事后控制,將不同業務報表匯總合并為項目決策表,再結合編制的財務數據報表,對企業經營、生產工作作出指導。
2.財務會計核算與管理的共享服務模式
財務共享是指企業不同財務數據的會計核算與管理,可以通過ERP財務集成系統的應用,形成原材料采購、產品生產、產品銷售、倉庫庫存等業務環節的系統化管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對資金流動的管理和共享,包括固定資產、投資資金、產業分配資金、項目運作資金等的全方位管理,具體軟件架構如圖2所示。
而業財融合的財務會計管理模式,是企業財務資金、運營成本及業務預算管理的發展方向。根據財務會計、管理預算會計之間的關聯性,制定財務共享系統的籌資、分配、調節、監督等職能模塊,嚴格按照業務預算限額標準,進行相關財務數據共享管理的執行,實現對整個財務核算、管理決策的流程管控。
(1)籌資職能。針對已經確定的籌資投資資金量,對不同渠道來源的財務投融資資金,進行資金所有權、使用方向的數據核算,以選擇和優化現有的籌資渠道。
(2)分配職能。分配職能是根據企業不同部門的業務類別,進行資產、凈資產、收入、負債與支出等財務狀況的分類核算,以及對現有資金的實際收支情況作出會計核算與控制管理,從而實現對全年各業務項目數據的分類統計、分析與管理。
(3)調節與監督職能。利用以上原材料采購、產品生產、產品銷售、倉庫庫存的財務數據,為企業管理會計的項目決策提供指導。同時根據管理會計的決策數據,履行財務共享服務的調節或調整職能,包括資金投入方向、投入數量的調整職能,以及多種項目決策、產業生產的監督職能。
五、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提質增效的實施路徑研究
1.制定與完善財務會計管理的規范化制度體系
網絡大數據及云計算時代,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活動,要在新會計準則對財務確認、計量和報告的要求下,完善不同企業內部的財務會計管理制度。首先要針對企業內部資本運營、產品生產、市場營銷等工作的開展狀況,設置分層級的財會管理體系,向財務會計人員分配相應的核算工作,進行自身財務內容會計核算、核算結果匯總職能的履行。之后由管理部門為主導,建立與財務會計相符合的管理會計制度,規定針對多種項目決策業務、生產業務、服務業務、運輸業務,進行數據資源的搜集、分析與總結,規范業務數據管理的統計、核算與存檔流程,來為企業后續的資金使用、產業項目規劃活動提供支持。
2.運用ERP財務會計系統開展數據共享管理
在ERP財務會計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基礎上,企業財務會計部門要配合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內部存在的固定資產、流動資金、經營成本、應收/應付賬款等數據,作出全方位的會計核算。整個核算過程包括提交核算申請、分配核算任務、開展財務核算、系統數據整合、財務報表匯總與提交等環節,其中財務核算模塊與企業費用報銷模塊(ERO)進行銜接,來提高企業資金收支、財務數據共享的質量。同時,存儲至后臺服務器端的財會數據,會在用戶發送財務數據訪問請求時,將相應的數據信息在Web瀏覽器端顯示。
3.加強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核算執行的融合
“業財融合”是企業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發展的重要趨勢,不同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的財會管理工作,應圍繞資產、凈資產、收入、負債與支出等的財務核算,對企業原材料采購、產品生產、產品銷售、倉庫庫存的產業經營活動,作出明確性的指導。在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核算融合發展的趨勢下,要以管理會計核算為主,財務會計核算只是為管理會計工作的執行,提供相關的數據資源,由管理會計結合具體的資本數據、業務數據,開展企業產業經營、項目決策、產品生產工作的指導,以充分發揮管理會計對財會業務提質增效的促進作用。
六、結語
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發展下,僅依靠人力資源的財務信息核算與管理,存在著更注重整個項目決策、業務執行的財務管理核算,忽視企業經營與生產流程成本核算的問題。因此,自新會計準則的基本規范實施以來,各企業針對外部發展環境、內部投融資等的雙重影響,要在ERP財會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支持下,由財務會計管理的專業人才,分別負責企業資本運營、產品生產、市場營銷環節中一系列經營財務核算、項目業務的管理,,來達到既定的財務管理會計提質增效、規范化管理目標。
參考文獻:
[1]金宇.大力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促進國有企業提質增效[J].山西財稅,2018(04):57-58.
[2]董鑑華.應用管理會計促進提質增效-上海電氣集團管理會計應用典型案例[J].上海企業,2018(04):64-67.
[3]許琳媛,高英.強體系謀創新實現以提升財務信息質量為核心的企業價值創造[J].財務與會計,2018(07):27-29.
[4]崔文菊.報社企業管理會計工作現存問題分析與應對策略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8(02):247.
[5]朱婷.網絡經濟時代財務會計的管理措施實踐[J].納稅,2020(06):101-102.
[6]柴旭茹.企業財務會計管理中的內控模式及路徑分析[J].納稅,2019(26):28.
[7]楊華新.網絡經濟時代財務會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訊,2020(26):40-41.
作者簡介:汪敏(1973- ),女,漢族,安徽桐城市人,畢業于江西財經大學,水利部南水北調規劃設計管理局,財務負責人,研究方向:財務會計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