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成國
關鍵詞:堅持;熱愛;眼淚;轉變
1.背景描述:
遙想當年,初入社會的我帶著滿腔的熱情踏入了教育行業,轉瞬間已有29個年頭,在這幾十年里,我經歷過學生成績難以提高的惆悵與徘徊;也經歷過學生成績突飛猛進的成功和喜悅;經歷過師生矛盾的輾轉反側,也經歷過師生相擁的和風細雨。看著一批批自己所教的學生考上理想的學校,我感到無比的欣慰與自豪。而今的我雖不在年輕,可我對教育的執著與熱情初心不改,始終如一。
2.主題
人們常說教育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遇到學生出現問題時,恰如其份的處理,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尊重和愛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源泉。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一個個小錯誤時,更需要教師小心翼翼地給予保護,從而能夠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個人認為對學生表現差時的“雪中送炭”要比學生表現好時對學生贊揚的“錦上添花”來的更實際,更真切。
3.細節
在我的教育生涯依稀的記得一個叫學生李銘的孩子,他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缺少父親的疼愛,性格古怪,脾氣暴躁,總是獨來獨往,而且經常和學生打仗,這就是我對這個孩子最初的印象。
在分班的過程中,這個孩子分到了我的班級,心理自然有些不舒服,但轉念一想,或許這就是我與這個孩子的緣分。“不拋棄,不放棄”是這么多年我對班級每一個孩子態度和做法。開學幾天后我忙完手頭工作,我把他單獨叫到了一個教室里,和他談了很長時間可每當我和他說話,他時而把臉扭到一邊,時而望著棚頂,時而望著窗外,總之壓根理都不理我,經歷了這些心理難免有些不舒服,難道我真的不能打開他的心嗎?第一次談話就這樣以失敗而告終。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于是我選擇了觀察一周,我發現他不和同學來往,同學碰到他,他會惡狠狠的瞪同學一眼,班級同學都躲著他。這可不行,可千萬不能這么下去了。
或許他的心中也有愛的存在,只是我缺乏打開它的方式。想好策略,我再次找到她我說:“我們班級有一個苦差事,勞動委員,老師想讓你干,因為你勞動非常認真。”他晃晃頭,我接著說:“老師覺得非你莫屬,你干吧,幫幫老師。”他這才勉強地點點頭。有一次學校大型勞動,我找到了李明,我說:“今天下午勞動,你給分下工,領著同學勞動,老師下午有事就不能領同學干了。你千萬不能和同學鬧矛盾,你是班干部。”他很痛快地答應了,那天下午我一直在樓上窗邊站著,觀察他,他把同學分好組后,自己領頭干了起來,不時的到每個小組去指導,同學們干得非常賣力,很快完成了學校的任務。第二天我在班級總結這次勞動時把他表揚了一番,說李明同學作為班干部,自己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幫助其他組勞動,幫助同學,是樂于助人的好孩子,是老師的好幫手。他的臉蛋紅撲撲的,這是我在她的臉上第一次看到了笑容。
漸漸的,他和同學接觸的時間多了,也有一些同學和他課間玩耍。天漸漸的冷了,我看他沒有坐墊,坐在冰涼的凳子上,晚上回到家,我用針線給他縫了一個厚厚的坐墊,第二天早晨我早早的來到學校,把坐墊遞給了李明,我說:“天涼了,把坐墊坐上,要不會肚子痛。”他站起來,給我深深地鞠了一躬,當時我看他的眼睛有些發紅。還有一次是他的生日,那天早晨我煮好了六個雞蛋,買了一個生日蛋糕,很早的,到了班級把熱乎乎的雞蛋遞到他的手里,并祝他生日快樂,等同學都到齊了,我們一起點上蠟燭,把蛋糕切開,大家一起給他唱了生日祝福歌,他感動的掉下了眼淚。被我們一次次的感動,至此以后他不再孤獨,也不再有暴力傾向了,我想或許這是他一輩子的轉折,也希望這個孩子一生平安幸福。
4.分析
在整個教育案例中,對于出現問題的孩子,我們不能逃避,不能放棄,如果簡單的給孩子貼上“問題學生”的標簽,會影響孩子長遠發展。人們常說“棍棒之下出孝子”,對于特殊的問題學生家長往往是不管不問,或是簡單粗暴的處理,這樣只會更加的抵觸,這是這些年來我發現在問“問題學生”身上的共同點。首先作為老師,作為班主任要與家長有足夠的聯系,通過家校配合,促其轉化。我們要經常耐心和家長一起分析問題,查找原因,統一看法,改變不良家庭教育方法,既要對孩子嚴格要求,也要尊重信任他們,對孩子有深入的了解。其次注意環境感染,陶冶情操。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以及高尚的班風、校風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交流氛圍,使他們在活動中互相尊重、互相信賴,以此增進友誼。同時,教師還要用自身的言行、高尚的品德,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學生沐浴在真、善、美的道德觀念中,從而在環境的熏陶下逐步清除不良品行,培養高尚情操。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溝通時要注重方式方法,不能生搬硬套,“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這樣的孩子更需要關注和關懷,哪怕是一個不起眼的舉動,都可能使他們發生巨大的轉變,乃至影響到他們的一生。
5.經驗分享
世間不缺少美,只是缺少欣賞美的眼睛,教育上不能缺少愛,每個孩子心底都向往著被贊揚,挖掘問題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幫助他們在學生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為他們不斷創造成功的機會,獲得成功是人們普遍的心里愿望,幫助他們樹立信心,促進自身的轉化。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從各個角度來仔細端量一個孩子,放大孔徑,讓更多的陽光照射到孩子的心底,尤其是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他們本身承擔的東西要比普通的孩子更多,更加沉重,在初中的分水嶺,一個孩子或是走上歧路,或是走上陽光大道,在此一舉,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體,他們是有分辨善惡的能力的,在教育的過程中不存在“死結”,唯有愛的巧手,能解開它,梳理它。
是愛讓他茁壯成長,也是愛讓教育行業變得如此意義非凡。愛與被愛是相互的,我要感謝教育行業賦予了我愛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