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許華
整本書閱讀改變了碎片化、拼接式、淺層次的閱讀現狀。閱讀《水滸傳》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有一定作用。分析《水滸傳》中文本價值和不同切入角度下的閱讀體驗,可以探究出一套有效的整本書閱讀策略,并為《水滸傳》的文學研究提供一定參考。無論是“四書五經”,還是“四大名著”,都應該在現代價值的角度上評價和審查,認真思考其文學價值和閱讀切入角度。
一、閱讀定位切入關鍵點
我們知道,文本剖析要抓關鍵點,這有利于在閱讀中發現問題,運用對關鍵點的認知分析問題,為推動最后問題的解決做好準備。對于整本書閱讀,抓住關鍵點有助于從宏觀上把握閱讀書目,有了提綱挈領式的整本書結構把握,對整本書的內容有了了解,對閱讀任務的完成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在閱讀時,部分讀者往往對關鍵點定位不準,分析“散漫”,甚至出現閱讀中關鍵點定位錯誤,對整本書的理解出現顛覆性認知,非常不利于閱讀任務的完成,所謂的閱讀收獲也就成了一紙空文,閱讀再難以深入。那么,教師如何幫助讀者找準“關鍵點”,利用其領串作用去切入文本,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呢?
以閱讀《水滸傳》為例,從核心沖突出發,抓住人物的俠膽義氣和物質利益,也就抓住了本書的關鍵點,抓住了閱讀者對人物從表象到本質的分析,對人物的命運從初步的感知到形象的豐滿再到人物命運的深層剖析也就有跡可循。從這個關鍵點出發,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就能更好地理解正是這兩者導致了梁山好漢的凄慘結局,抓到了這一核心,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整本書,結合作者身處的歷史環境體會寫作意圖,讓讀者讀懂作者,從時代的局限性出發探尋并發現人物命運背后蘊含的作者的內心世界,和作者進行跨時空的交流,體會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二、結合自身切入興奮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現實中部分學生總覺得一些小說章節描述寡淡無味,缺乏情趣理趣,長此下去,必將帶來學生思維的淺層化。責任何在?其中當然有文本本身的原因,但主要是我們在文本分析時切入點選擇不恰當。選點切入從最感興趣的那個點切入,抽絲剝繭式逐漸展開更多的分析,慢慢形成完整而系統的閱讀認知,在點面相結合的行進中將閱讀的興奮點擴展到整本書,輕松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選擇對于自身最為感興趣的方面來進行學習和分析,這樣的閱讀更有效率。
在《水滸傳》閱讀中,閱讀者的興奮點往往在于人物的快意恩仇,那種與現實世界迥然不同的江湖成為不少讀者心向往之的世界。《水滸傳》圓了閱讀者的英雄夢。英雄人物多舛的命運、跌宕起伏的情節,滿足了閱讀者現實世界不可得的精神需求。閱讀者可以根據自己對于江湖自由生活的向往又或是為忠君的責任,亦或者對于“兄弟”講義氣選擇切入點。回首思考自己的閱讀過程,通過對于興奮點的引入,以點帶面,深入探究,提高了閱讀的效果。
三、思考切入疑問點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是說一個人要有懷疑精神,懂得“疑”才真正會思考,才真正會學習。邊讀書邊產生新的疑問,疑問不斷出現,又在閱讀中不斷得到解決。這是閱讀時大多數讀者的狀態。閱讀,從來就不是單純的閱讀書目、文字數字的疊加。“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閱讀,自然要有所收獲,不然只是兩腳書櫥,僅僅停留在“知道”這一淺層次的標準上。閱讀的收獲,從為什么開始,在諸多的為什么的探尋中尋求解答才會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收獲。在文本切入時我們應該找到并挖掘共同的疑問點,通過不斷設疑鋪設臺階,讓自己的思維得以深入,進而解決理解上的困惑。
例如,閱讀智取生辰綱一節,思考為何一定要智取生辰綱,如果不智取結果又將如何,智取失敗的結果會怎么樣?通過這些疑問可以更好地加深讀者的印象,引導讀者進行深度閱讀。對整本書閱讀而言,宋江為什么一定要招安?他是怎么樣實施招安的?招安過程中他又該如何化解其他人與朝廷之間的矛盾?解決不了又該怎么辦?如果不招安,梁山好漢的命運該何去何從?宋江的選擇與作者所處的時代有什么樣的關系?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品味,在整本書的閱讀中,既可以把握人物命運的趨向,也可以深層理解作者寫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既是對閱讀書目中人物命運的認知,也是對作者寫作的深層思考與探究。
四、換位切入動情點
共情,是能深入他人的主觀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在整本書閱讀中是不可缺少的閱讀元素,是閱讀者以細膩的情感切入閱讀書目,通過文字與作者完成交流,能進入到作者的精神境界,感受到作者的內心世界并與書中人物共命運,并對作者的感情做出恰當的反應,隨著情節的展開,能將心比心地思考,體驗人物的感受,隨著書中人物的情感或喜或悲,隨著情節的展開或憂或懼,如同莊周夢蝶般,不知道自己是書中的人物,還是書中的人物成了自己。這樣的閱讀狀態,更有利于對整本書的閱讀與理解,有助于閱讀任務的完成。如果缺少角色的代入,總是習慣于旁觀第三人的角度閱讀,雖然可以完成閱讀任務,但是與共情下的閱讀相比較,效果總是差強人意的。
在實際的名著閱讀教學中,有些閱讀材料沒有太大的難度,可學生又經常把握不準自己的“需要”在哪,難有收獲。要想喚醒學生心中最美、最真誠的東西,就要創設動情點,采用換位的切入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主人公的經歷,直擊內心深處的同情。
如在《水滸傳》的閱讀中,每一個人物都可以用換位的方式將閱讀者代入小說的情節,不論是晁蓋壯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嘆,還是林沖慘遭迫害時懦弱、反抗時酣暢淋漓的豪情;亦或是武松嫉惡如仇痛打奸夫淫婦的快意恩仇,又或者是宋江凄慘的飲鴆而亡……無一不是小說中極具渲染力的章節,這些描述可以讓讀者產生極強的代入感,通過換位思考與體驗,隨著人物的命運動情,理解小說主旨,把握小說官逼民反的無奈與抗爭,提高整本書閱讀的質量。
綜上所述,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可以從關鍵點,興奮點、疑問點、動情點四個角度切入,重構教學策略,發現文本價值。正所謂,不同的讀者對于作品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培養好學生的思維和推理能力,能夠有效并完善地進行整本書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體驗,全面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也讓名著閱讀不成為學生學習路上的障礙,不忘名著閱讀的初心,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自我選擇和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使閱讀不局限于學生生活,在全民閱讀時代,將閱讀進行到底。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宿遷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