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頻
【案例背景】:“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大馬,耍大刀,城門底下走一遭。”相信每一個南京人在小時候都念過這首民間童謠。
民謠內容通俗易懂,有趣味性,很有情境感。兒歌搭配有趣的游戲,不僅增強幼兒體質,還能促進幼兒良好個性及意志品質形成。從而使幼兒的智力、腦力得到好的鍛煉。近期我園將開展“民間體育游戲”相關活動,結合這個契機我班將針對《城門城門幾丈高》這一民間游戲開展系列探究活動。
情境一:城門城門幾丈高——怎么玩
晨鍛時妍妍和幾個小朋友聚在一起商量著什么,我走近一聽然然對妍妍說:“我家里有個小話筒,可以唱歌,”妍妍說:“我家有平板,我昨天還在平板上聽兒歌呢!”說完就開始念:“城門城門雞蛋糕,三十六丈高。”“蛋糕......”小朋友們都笑了起來。我問妍妍:“你知道這個兒歌還可以玩游戲嗎?”小朋友七嘴八舌起來:“游戲?”、“這該怎么玩?”、“蛋糕不是吃的嗎?”
回到班級我讓妍妍又完整的說了一遍兒歌:“城門城門雞蛋糕,三十六丈高,騎白馬,耍大刀,走進城門抄一抄。”說完小朋友們又忍不住大笑起來,這時苗苗說:“老師,這個城門城門雞蛋糕到底是什么意思呀?”我笑著說:“我知道這首兒歌原來的名字叫做《城門城門幾丈高》你們想聽嗎?”大家一起點點頭。“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大馬,耍大刀,從你的門口抄一抄,問你吃土豆吃辣椒。”說完小朋友們又嘀咕起來:“城門城門幾丈高”,“辣椒啊。”“其實這個兒歌還是一個非常好玩的游戲哦,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哥哥姐姐是怎么玩的?”小辰說:“老師,我看到他們牽手然后其他小朋友從手底下鉆過去了。”
情境二:城門城門幾丈高——我會玩
第二天小朋友們都在家和爸爸媽媽們探索了該怎么去玩,我問孩子們:“昨天大家都學會怎么玩這個游戲了嗎?有沒有什么問題呀?”小朋友們都搖搖頭。這時安然舉起手來:“老師,我昨天和爸爸媽媽玩的,但是辣椒小朋友們不能吃,太辣了!”我笑著回答她:“安然這只是游戲哦,不是真的吃,不過你說的對,也許我們可以換一個呢?”小朋友們都表示贊同。妍妍舉手說:“我喜歡吃水果,可以換成水果嗎?”小朋友們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我也喜歡吃水果”、“我喜歡吃蘋果”、“我喜歡吃西瓜”,我說:“既然小朋友們那么喜歡吃水果,我們就換成蘋果和西瓜怎么樣?”小朋友們點頭同意。接下來我我請了幾個小朋友上來試了試,小朋友們都非常感興趣都想去玩這個游戲。
游戲開始了,第一個小朋友被城門攔住了,扮演“蘋果”和“西瓜”的小朋友就問:“吃蘋果還是吃西瓜?”他回答說:“西瓜”說完站到了扮演“蘋果”的小朋友后面,這下可把扮演“西瓜”的小朋友急壞了,“你應該站到我的后面來,我才是西瓜。”那個小朋友不好意思的說:“我忘記你們誰是蘋果誰是西瓜了,我都分不清了。”這時其他小朋友們齊聲說:“怎么才能分清蘋果和西瓜呢?”“我也分不清。”我突然想起來小朋友們之前在美工區有涂色的蘋果和西瓜,可以把它們固定到頭飾上讓扮演蘋果和西瓜的小朋友帶上:“看,這下能分清了嗎?”小朋友們高興的點點頭。一輪又一輪的游戲結束了,小朋友們非常開心。小辰走到我面前說:“老師,城門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到底有多高呢?”于是小朋友們利用周末準備和爸爸媽媽一起走近城門。
情境三:城門城門幾丈高——走近城門
在點心時間結束后我決定和小朋友們一起進行討論:“小朋友們,你們都去看過城門了,你們有什么發現呢?”小冉說:“城門是長長的,高高的,”“城門是彎彎的。”我打開了小朋友們和城門拍的照片讓小朋友們上來介紹,一舟舉起了手:“我去了中華門,我去的時候門已經開了,媽媽和我說那是南京最大的城門,城門很高很寬,我把手張開都碰不到它,”諾諾也舉手說:“城門是紅色木頭做的,邊上還有很多的磚頭支撐她不讓他倒,很牢固。”“我去的是武定門,它沒有門,武定門可以讓車子開過去的,有3個門。”“老師,我...我還站在城門上說兒歌呢!”“我還和爸爸媽媽在城門一起玩了這個游戲呢。”說完,小朋友們都情不自禁的念起兒歌來,小辰和諾諾還一起站在前面扮演起了城門,小辰說:“我們要站開一點,把手舉高,城門就是這樣的。
【案例分析】:
通過孩子們一個不經意間的小談話,探索出關于《城門城門幾丈高》這一民間童謠的一連串小事件。從這次小事件我發現幼兒的自主性探索對于幼兒有多么重要。陳鶴琴先生早就指出:“幼兒的世界,是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的,自己探索出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發現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幼兒從“雞蛋糕”入手了解到民間體育游戲城門城門幾丈高,先在幼兒園和小朋友共同探索兒歌內容,回家后再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索游戲玩法。在此次城門城門幾丈高民間游戲探索中,幼兒的學習得到了家長的極大支持,從了解游戲方法,到積極帶領幼兒去參觀南京城門。家長對于幼兒學習的支持與幫助拓寬了孩子學習的空間與領域,讓孩子能夠更深入的了解。
教育措施與策略
1.走近幼兒,走近游戲
游戲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必需品。《綱要》中寫到:“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的個性發展。”幼兒在游戲中能夠自主選擇玩具,通過游戲發現需要遵守的規則。教師扮演幼兒游戲中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幼兒才是游戲的真正“主人”。
2.家園互動,探索奧秘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獲得安全感、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根基。養育中,唯有與孩子長時間相伴,父母才可能把自己的信念、價值觀等傳遞給孩子,幫孩子成就自己的信心、勇氣和力量。在陪伴中,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獲得安全感、歸屬感和價值感,構建起獨立的人格特質以及與父母穩固的依戀關系。在這次探索中我發現,支持幼兒探索學習的強大后盾就是爸爸媽媽,在探索中利用親子互動幼兒掌握了游戲的基本玩法,并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辣椒辣該怎么辦?”在和小伙伴及老師的共同商討下解決問題。
3.創造機會,展現自己
幼兒通過想玩,會玩,要玩的過程充分的認識了城門城門幾丈高這個民間體育游戲。并愿意展示給其他小朋友,想要其他小朋友也會玩這個好玩的游戲。作為教師應該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幼兒才能夠大膽的表現自己,成人的肯定對幼兒自信的程度有很大影響。幼兒獲得強大的支持,從而轉變為自身的動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活動,戰勝他們在生活中、游戲中遇到的困難,使信心得到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