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帥
摘要:《榜樣教育概論》中提到,一旦榜樣學習者將榜樣確定為學習樣板,也就明確了未來的行為目標,進而努力使自己的行為與榜樣行為保持一致。冠軍在孩子們心中不僅代表第一名,更多的是精神引領,象征著方向的指引。這次偶然的關注熱點,使得教師萌生要開展《你好,冠軍》的主題活動,借助主題活動助推榜樣教育,將榜樣品質(zhì)內(nèi)化在每個孩子的心中,塑造全新的自己。
關鍵詞:榜樣;特色主題;堅持
一、研究背景
2020年5月,“奇幻精靈”體操代表隊榮獲區(qū)級第一名的好成績,回園后就成了學校里的“風云人物”,班里的孩子對于這支冠軍隊伍有著無限的崇拜。“老師,哥哥姐姐為什么這么厲害?怎么做到的?”“他們?nèi)ツ睦锉荣惲搜剑俊睙o數(shù)疑問在腦海中盤旋。處在中班年齡階段的幼兒,好奇、好問、對任何事物好探個究竟。
二、主題目標
《3—6歲幼兒發(fā)展指南》中的社會領域提出:“能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游戲或其他活動。敢于嘗試有一定難度的活動和任務。鼓勵幼兒自主決定,獨立做事,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堅持性作為幼兒學習品質(zhì)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不僅對幼兒形成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發(fā)展幼兒的認知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主題結構與內(nèi)容實施
(一)了解榜樣——冠軍之星是怎樣獲得的
1. 榜樣面對面
(1)觀看比賽視頻。視頻回放,初步了解。鏡頭里,靈動的裙擺,閃亮的雪花,標準的動作,與音樂完美契合,似乎置身于冰雪王國。有了“貨真價實”的畫面感,讓幼兒對體操和冠軍在腦海中有淺表的印象。
(2)召開記者招待會。顯然,這一社會活動對于幼兒來說是有生活距離的,因此影像資料為我們提供了“符號榜樣”。
2.榜樣零距離
混齡游戲可以快速搭建友誼互聯(lián)網(wǎng),讓幼兒之間情感迅速升溫。在健康活動《平衡大作戰(zhàn)》和《投籃高手》中,邀請體操隊員和幼兒共同游戲,直接體驗體能訓練項目。
(二)學習榜樣——我要像冠軍之星一樣棒
1.說說堅持是什么
我們總認為幼兒無法充分理解抽象詞匯,事實上,在他們有限的經(jīng)歷中,也有那份屬于自己稚嫩卻又不失道理的獨特解釋。語言活動《胡蘿卜種子》中,男孩不顧旁人質(zhì)疑,堅持耐心等待、悉心照料,終于獲得回報。故事中堅持被具體化,幼兒懂得了“一直相信種子會發(fā)芽”是一種堅持。
2. 說說我想堅持的事
在晨間談話中,以“我想堅持的事”為話題分小組展開討論。當幼兒處在小組中時,能貢獻自己想法,同時聽取別人的見解。這一形式能幫助幼兒更好地加工信息,提升專注度和參與性,從而有利于主動性等方面學習品質(zhì)的不斷提升。“每天聽故事”、“每天準時來幼兒園”、“每天打架子鼓”孩子們暢所欲言,經(jīng)過規(guī)整,分為才藝組、跳繩組、樂高組。
3. “21天”的堅持約定
都說行勝于言,實踐出真知。實行過程中的不斷碰壁和自我斗爭,是幼兒內(nèi)化認知的關鍵過程。在行為心理學中,有著名的“21天效應”。而暑假這一黃金時間段,則是習慣養(yǎng)成的絕佳時機。
設計堅持本,呈現(xiàn)個性化“學習計劃”。計劃就好比排兵布陣,利于在執(zhí)行過程中發(fā)展更高級的認知技能。(2)利用晨間談話時間,發(fā)表堅持宣言,用儀式感教會孩子用心對待目標。宣誓能激勵孩子自己,每當看到記錄本,就能聯(lián)想到當時領取堅持本
4. 暑期實踐記錄
幼兒年齡小,單純的意識流記憶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效果。“任務驅(qū)動”則是培養(yǎng)學習習慣和品質(zhì)養(yǎng)成的有效手段。根據(jù)認領的組別,進行不同方式的打卡記錄,同時家長在微信平臺中以“周反饋”的形式實現(xiàn)雙向監(jiān)督。《我的植物日記》的記錄使幼兒的前書寫水平從初始階段到穩(wěn)定階段過渡,是幫助幼兒完成暑期實踐記錄的鋪路石。健康活動《有趣的繩子》則為幼兒提供了多種玩法和正確的跳繩姿勢。
(三)成為榜樣——新學期“星榜樣”
1. 成果發(fā)表會——幼兒自我評價
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時候,教師總會留“空白”,目的就是希望用“活環(huán)境”引領幼兒創(chuàng)造。匯報演出這一類型的活動,是幼兒較為熟悉的,教師將主辦權移交給幼兒,可以使幼兒從策劃之初就有了興奮點。
第一階段:籌備。通過語言活動《森林音樂會中》啟迪幼兒要相互合作,取長補短,順利完成任務。第二階段:展示。教師只需做好“攝影師+工作人員”,將舞臺交給幼兒。將堅持的過程幻化成結果,是一種幸福的過程。第三階段:評選。一人一票,為自己喜愛的選手貼上小紅花,多者為勝,三個組別分別選出3個。正所謂,結束的地方就是開始的地方。“星”榜樣的誕生意味著發(fā)表會的圓滿落幕。
2.問卷調(diào)查表——家長評價
參與是活動的第一步,家長對于實踐活動的參與性直接影響著家園互動的實踐和效果。
四、總結與思考
1. 規(guī)范與創(chuàng)意的自主選擇
集體活動一直是開展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途徑,五大領域設置“雨露均沾”且“有的放矢”。幼兒的想法為教師的活動設計創(chuàng)造無限可能,延伸活動菜單的研究不能停下腳步。
2. 空間與材料的雙重引導
依托我園“社會性游戲”的園本特色,“向陽小劇場”、“刺激戰(zhàn)場野戰(zhàn)隊”、“芽芽健身館”等設施環(huán)境有效鏈接主題,搭建平臺的同時創(chuàng)設特色區(qū)域和游戲。顯性環(huán)境與隱形環(huán)境的完美搭配,為孩子創(chuàng)設全面發(fā)展的溫床。
3. 區(qū)域與家園的完美對接
家長們各有自己的“拿手特長”,比如在成果發(fā)表會中,家長解決了“器樂難題”。在暑假實踐項目中,家長也成為此次課程內(nèi)化力量的驅(qū)動者。實踐證明,家長資源可以填補學校教育的空缺,巧妙利用家園資源,能讓班級特色課程的空間無限拓寬,并提升實效。教師應整合多方資源,與家長共同成為班級特色活動開展的締造者。
與其說是特色主題活動建設,倒不如說是和孩子們的一次“主題之旅”。當我們挖掘關注點的隱藏教育價值,設立主題點后,不能急于框定所有的主題架構。相反的是,我們應追隨孩子不斷升溫的話題,不斷深入和拓展, 在生成性活動中捕捉孩子的需要,為孩子的奇思妙想加點“反應劑”,通過各途徑、多形式,在一日活動中引領孩子感受和體驗。
參考文獻:
[1]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的學習品質(zhì)解讀[J]. 鄢超云,魏婷.幼兒教育.2013(18)
[2] 當代中國榜樣教育研究[D].袁文斌.河北師范大學 2010
[3] 生成性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D].劉玉昕.東北師范大學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