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樂琴
摘要:幼兒園的哲學教學在我國尚有很多空白之處,當前既有的一些實踐大多是對中小學哲學實踐的復制,但幼兒思維的特殊性也決定了幼兒園哲學教學的獨特性。基于兒童文學與幼兒哲學及幼兒思維特點的契合,幼兒園的哲學教學或許可以借助兒童文學作為實踐的中介和橋梁。
關鍵詞:幼兒園;繪本;哲學
幼兒園的哲學教學要考慮到幼兒思維的獨特性.哲學在幼兒園的實踐之途,不應僅僅是中小學哲學教學的簡單復制和再現(xiàn)。與其他年齡階段的哲學思維特點不同,幼兒的哲學思維具有鮮明的直觀性、具體性,并富含童話式的幻想性。而兒童文學與幼兒哲學思維的特點正相契合,因此,幼兒園的哲學教學可借助兒童文學作為中介和橋梁。
一、兒童文學對幼兒園哲學教學的獨特意義
自兒童哲學產生之日起,便與兒童文學結下了密不可分的關系,最普遍地表現(xiàn)便是兒童哲學教材的呈現(xiàn)。很多教師運用一些富含哲學思考的兒童文學作品進行兒童哲學教學,如兒童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李普曼教授創(chuàng)作了兒童哲理小說《哈利的發(fā)現(xiàn)》以進行兒童哲學的實踐,馬修斯利用兒童文學中的幻想故事來進行兒童哲學的對話,丹麥的Mr.PerJespersen利用豐富的丹麥童話資源進行兒童哲學的教學,我國教育工作者在選擇編制教材時也大都選擇以兒童文學作為兒童哲學教學的載體。究其原委,兒童文學對幼兒園哲學教學有什么獨特的意義呢?
兒童文學符合幼兒的哲學思維特點。相較于兒童哲學,幼兒哲學與兒童文學或具有更多契合之處,這是由幼兒的哲學思維特點決定的。幼兒總是以疑問的眼光審視周圍的一切,這種懷疑和思考是自然的、渾然天成的、原始的。這種思考不是建立在邏輯推理上的理性思考,而是一種幻想性的、詩性的思考方式。這種幻想式的趣味和詩性的人文色彩正是兒童文學所具有的特點。另外,依據(jù)心理學提供的思維發(fā)展階段模式,3。6歲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性、形象性的特點,他們尚不具備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兒童文學為幼兒構建了~個具體、直觀的童話世界,這主要體現(xiàn)于兒童文學作品中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的形象和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它們將幼兒帶進了一個奇幻的、趣味性的、詩性的世界,這正與幼兒的哲學思維特點相吻合。
兒童文學中蘊含了豐富的哲理。很多兒童文學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考,這也是為何兒童文學作品被大量地用作哲學教學實踐的直接原因。例如,在寓言這種獨特的文學形式中,往往隱含著深刻的內涵,即寓意,而寓意不是唯一的,這正是一種思辨的哲學式思考。例如,《烏鴉和狐貍》,我們很難說烏鴉笨或者狐貍狡猾,烏鴉固然有其可憐之處,狐貍的身上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精明。除了原本就包含著哲學思考的寓言性兒童文學作品。現(xiàn)代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也更加關注哲學思考,甚至作為一種創(chuàng)作的題材。
二、基于繪本的兒童哲學課程實施策略
(一)選擇合適的繪本進行適宜的教學設計
繪本的選擇是具體實施教學的基礎,因此,選擇具有科學性的繪本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國內的繪本也逐漸得到完善,優(yōu)秀的繪本也被人們重視并編寫出來。幼兒園在開展“兒童哲學”課程時一定要謹慎選擇,盡量避免出現(xiàn)選擇有錯誤導向的繪本,或不符合我國教育核心觀念的繪本,造成兒童的認知偏差等不良影響。幼兒園在教學設計中也要根據(jù)不同繪本,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多樣化的構思。同時,要在設計中“留白”,要對實施過程中隨機產生的教育問題進行預判,有隨機應變的余地和能力。
(二)有目的、有計劃地鼓勵兒童進行邏輯思考
基于繪本開展“兒童哲學”課程時,要根據(jù)繪本中所涉及的內容,進行實踐設計。讓學前兒童在理解邏輯思考含義的同時,能夠有針對性地運用自身邏輯思考能力,增加獨立思考的機會,從而養(yǎng)成在生活中善于思考的習慣。引導學前兒童通過生活中觀察到的問題,有意識地多問“為什么?”“為何會這樣?”“如果是我我會怎樣做?”等問題。同時,對于他們自己無法想明白、思考清楚的問題,與家長、老師、身邊的同學討論,或查閱書籍、繪本。教師在利用繪本開展“兒童哲學”課程時,對于繪本中能夠引起兒童思考的部分,要做出積極的引導,并對兒童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預測,使教學活動產生更好的效果。
(三)家庭和幼兒園共同引導
在幼兒園開展了“兒童哲學”課程后,還需要家庭配合,在兒童的日常生活中給予他們思考的自由。兒童如果能夠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未出現(xiàn)思想價值的偏差,家長盡量不要干預。經(jīng)濟條件允許的家庭,還可以在家庭中準備繪本,引導兒童學習,還可以要求兒童將繪本內容復述給家長,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兒童的獨立思考能力,還可以多方面地提升兒童的語言表達等能力與技能。幼兒園還可以定期開放繪本教室,組織繪本講學,家長與兒童一同進行學習,共同實踐,在培養(yǎng)兒童哲學思維方式的同時,對親子間的情感發(fā)展也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總而言之,“兒童哲學”是需要實踐的,幼兒園通過繪本進行“兒童哲學”課程的實施,能夠在不違背兒童天性的基礎上,順應學前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用符合兒童興趣取向的方式,以兒童為中心,使兒童更加輕松、深刻地對生活中的現(xiàn)象進行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促使兒童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尊重別人和自己的想法以及行為,學會透過事物的表現(xiàn)看本質,明白事物是發(fā)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也是對在幼兒園中實施“兒童哲學”這門課程最大的肯定。
以繪本為載體激發(fā)幼兒的哲學探究.雖然在理論界仍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但是我們的探索卻表明這種方式在效果上一點也不亞于傳統(tǒng)的哲學教學模式。事實上,繪本是4—6歲幼兒最喜聞樂見的書籍之一,這些都說明,在幼兒園的教育情境下,以繪本為載體,推動幼兒進行哲學探究,是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因此,筆者期望有志于開發(fā)兒童哲學課程的幼兒教師,不妨在自己的教學現(xiàn)場作一番嘗試,相信必有令人驚喜的收獲。
參考文獻:
[1]羅無雙,劉迪.幼兒園繪本教學活動指導的策略研究[J].中外企業(yè)家,2019(19):190.
[2]孫瑛.幼兒園繪本游戲課程的目標與實施[J].學前教育研究,2017(02):64-66.
[3]陳雅典.幼兒繪本多元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5(10):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