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
摘要:當前,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怎樣借助互聯網以及優質的課程資源促進課程改革,打造雨課堂視角下的高職外語混合教學體系,成為高職教育的發展的重要研究內容。本文就研究“雨課堂”下的高職外語混合式教學作為切入點,分析目前高職外語教學中融合全新教學法存在的不足,并針對這些內容提出有效解決對策,希望對教師的教學改革提供更多參考,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雨課堂;混合教學;對策
大學生幾乎人手一臺智能設備,這為教育教學的改革指明方向。傳統的外語教學限制性較大,主要是教師圍繞教學內容,雖然可以保證教學效果,但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較差。若將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與互聯網、大數據相結合,打造“雨課堂”下的混合教學體系,能夠進一步改善當前的外語教學現狀,最大化學習空間,并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一、在高職外語教學中融合混合教學法的必要性
(一)豐富高職院校外語教學體系
“雨課堂”下的混合教學模式實現了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通過打造全新的課程體系,確保教育質量的長效發展。基于“雨課堂”的高職外語混合教學體系,專業和課程教師在課前可以將教學內容、教學重點、教學案例等進行整合,并上傳到這些線上教學平臺、教學App,隨后讓學生在學習任務、學習流程的引導下,主動完成學習任務。對學生來講,他們的思維以及能力發展不再限定于課堂,而是以自主學習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其思維能力以及思考意識得以提升。除此之外,在全新技術的支持下,學生也可以將自身在學習中存在的疑惑留在評論區,等待教師的解答。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則通過線上學習平臺的記錄功能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將他們的學習疑惑進行整合,以便之后針對教學活動的開展。在線下教學階段,教師一改之前單一的講解的模式,針對其學習短板,為他們創造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外語知識,并引入跨文化意識培養、文學素養培養等。
(二)順應教育時代的發展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立足全新的教育時代,各課程以及專業教師需要轉變自身固有的育人理念,重視信息化教學資源與教學的融合,打利于學生多元發展的教學模式,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同時,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現代教學呼吁廣大教師在教學中側重學生的主體性,使其以自主學習的形式掌握更多知識,實現自我認知、素養的發展。為了順應教育大綱的落實以及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需求,高職外語教學教師開始重視雨課堂下的混合教學體系與教學的融合,通過將微課、MOOC、學習軟件等融于一體,幫助學生掌握更多深入的語言類知識,為他們未來投身崗位或升本求學做好保障。
二、當前高職外語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師教學思想落后
外語教師落后的教學思想,是限制外語教學與混合教學體系充分融合的關鍵所在。雖然課程改革已落實多年,但一些教師在教學中依舊以主觀判斷為主,導致教學效果不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首先,部分教師主觀意識強,不夠重視全新教學方式與教學的融合。外語教師受自身固有教學思想的限制,在課堂中依舊以自己為課堂主導,教學內容講解仍然是他們讓學生了解外語知識的主要形式。其中雖然會穿插教學案例、實際模擬情境等內容,但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不足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主動性,學生難以在興趣的支持下主動加入教學過程,教學實效得不到提升。其次,混合教學模式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并不徹底。當前,教育部廣泛宣傳打造全新課程體系的必要性,一些外語教師也逐漸意識到“雨課堂”下的混合教學體系與專業教學融合的必要性。不過因不夠了解學生的需求和雨課堂這一學習軟件,導致二者融合得不是很徹底。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些教師在學生預習階段,僅憑借主觀意識進行資料收集以及整合,但這些內容不足以調動學生學習意識,課前預習效果較差,既定教學目標很難實現。
三、雨課堂視角下的高職外語混合教學研究
(一)明確新時期的外語教學目標
為了幫助學生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外語教師需轉變自身的育人理念,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以及全新教學方式的引入,并明確全新教育時代的課程教學目標。為此,教師要深入混合教學方式以及“雨課堂”的內涵,并重視學生即主體的原則,做好課前規劃工作,以便之后教學活動順利開展。這也意味著,高職外語教師在運用“雨課堂”下的混合教學模式之前,需要對教學內容、學生實情等進行具體分析,并圍繞這些內容制定全新教學方案。
例如,筆者在講解“專業發展以及職業生涯規劃”時,制定了明確教學目標以及教學方案。根據相關的調查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市場急需兩種外語專業人才,一種是外語專業水平較高的學生,從事文字翻譯以及外交工作,另外一種則是融其他專業背景的符合外語專業人才,他們在未來可以從事會展、管理、商務往來等工作。同時,一些高職外語專業學生對自身的未來規劃不明確,覺得因為自己是高職學生,未來很可能面臨畢業即失業的情況,為此筆者結合人才需求現狀以及學生綜合情況,明確了相關內容的教學目標,即樹立學生的就業、創業理念,幫助學生了解專業未來發展方向。隨后,筆者結合教學目標設計了如下教學方案:線上教學階段,借助“雨課堂”讓學生自主學習社會人才需求現狀,進一步明確自身定位;線下學習階段,通過開展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學習更多文化知識,培養他們的文化意識,樹立自身認知,并寫一篇與未來職業、發展規劃相關的文章。這樣,通過明確教學目標,可以充分發揮全新教學方式的應用價值。
(二)結合教育現狀,制定線上預習計劃并落實
在整個混合教學體系中,學生線上預習階段至關重要。在移動設備的支持下,混合教學體系打破了傳統教學的限制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接收到教師的消息,并進行知識預習,這一全新的形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同時也可以幫助教師掌握教學調整方向,以此來提升教學的針對性。為此,在預習環節,外語教師需要從實際出發,圍繞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學內容,打造線上學習平臺,以確保之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以及外語素養,切實提升整體的教學實效。
例如,在“英法禮儀差異”相關內容的教學中,筆者通過分析教學重點以及學生學習情況,規劃了學生的線上預習內容。本節教學內容主要是通過講解英國與法國在禮儀方面的差異,來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單詞、語法以及與國家相關的知識,并通過相關內容的講解樹立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首先,筆者結合教學重點,制作了線上學習微課、教學案例、英法兩國文化對比圖等,隨后將這些內容上傳到“雨課堂”學習平臺,讓學生在學習流程的引導下完成預習任務。其次,預習完成后階段的學習任務。學生在預習相關知識后,需要完成練習板塊中的題目同時,他們也可以將自身存在疑惑的點,留在評論區。筆者則是通過學習平臺的記錄功能,整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疑點,以便之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圍繞線上預習情況,開展針對性的線下教學活動
在線下教學階段,教師已初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隨后可以針對這些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在現代教育背景下,教師不僅要重視全新課程體系的搭建,同時也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在課堂中體現其主體性,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為此,在線下教學階段的外語教學中,可以借助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開展教學活動,切實提升其學習主動性,深化外語教學改革。
例如,筆者在課堂中開展了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商業交易活動模擬”項目式教學。本課堂模擬活動需要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分別扮演A國甲方、B國乙方、翻譯人員等,并為每個小組發放不同的交易清單,翻譯人員需要結合雙方談判語氣、用詞以及本國文化等,將信息及時、迅速轉達。在項目驅動下,學生首先對交清單進行研究,逐漸掌握其內容,而翻譯人員則是記錄其中的重點詞、句,便于之后的翻譯。其次,活動順利開展,筆者則是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及時解答學生的疑惑,并維持課堂紀律。最后,將項目完成情況進行整合,讓優秀的學生分析一下自己的交流新的或者翻譯心得,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
(四)視角放至全過程,完善評價機制
在傳統教學方式的限制下,課堂教學評價主要是教師結合學生的考勤、課堂表現、期末考試成績等對其打分,其較少的評價內容難以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從這一角度進行分析,高職外語教師為了發揮“雨課堂”下混合教學方式的應用價值,需要進一步完善評價機制,借助更為全面、綜合的評價體系,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能夠更為全面地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首先,圍繞學生在“雨課堂”的線上學習情況,如學習任務實情、學習時長等進行評價,督促學生加入學習過程,提升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其次,線下學習階段的綜合情況。在線下教學中,教師為了切實提升教學效果,則會重視有效教學方式的引入,圍繞這一內容,教師針對學生的合作情況、參與積極性、調研成果等進行評價,將這些內容記錄、整合。最后,期末考試成績。理論還需要實踐的驗證,這一內容是學生整體學習情況的主要體現,教師在這一環節的考察中需要做到全方位。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外語教師在教學中打造“雨課堂”下的教學體系,可以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深化外語教學改革。為此,立足全新育人時代,教師要轉變自身的育人思想,側重全新教學方式的引入以及學生的主體性,并積極順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打造符合學生認知、利于學生整體發展的混合教學體系,推動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玉雙.協同育人視角下高職外語類專業第二課堂教學改革研究[J].冶金管理,2020(21):149-150.
目基金:2021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江蘇特色地域文化與高職“課程思政”建設融合路徑研究”2021SJA1306。
2017常州大學教育研究院“基于“雨課堂”的高職外語混合型教學模式應用研究CDGZ2017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