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劉華

摘要:近年來,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一直是困擾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的瓶頸問題。湖北作為華中地區農業大省,農民收入水平一直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如何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是湖北省的當務之急。與此同時,電商平臺的發展也給農民增收帶來新的機會。研究電商平臺幫助湖北農民持續增收對策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電商平臺在助農增收方面遇到的阻礙,并提出應對策略,從而有利于解決湖北農民增收問題,為促進湖北農村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電商平臺;農民增收;對策
一、電商平臺在農村發展的阻礙
(一)農民自身的原因
電商平臺的發展,離不開當地農民的支持,然而近年來湖北省農民老齡化嚴重,年輕人多數選擇外出務工,留在農村的農民由于生活條件以及周圍環境的限制導致知識水平有限,對電子商務接收能力較差?;陔娚唐脚_而言,對于農村買家,平臺采用先支付后收貨的方式;對于農村賣家,則需要農村賣家先發貨買家收貨后才能收到款。無論是哪種方式,農民都缺乏信任,所以農民更愿意選擇即時交易形式,而不會選擇利用電商平臺進行交易,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電商平臺在農村的發展。
(二)農產品自身特性原因
農產品儲存困難,運輸過程中損耗較大,電商平臺在對農產品進行銷售時很難獲得客戶滿意度。若平臺投入大量資金用于農產品的儲存以及運輸,加上農產品本身可盈利空間較少,會導致無論是平臺還是農民本身都很難從中獲利,進而阻礙了電商平臺的發展。尤其是2020年,交通不便地區滯銷相對嚴重,也表現出農產品抗風險能力差。在此期間,各大電商平臺紛紛出力,解決了許多地區農產品滯銷的難題。
(三)基礎設施的阻礙
影響電商平臺發展的兩個最主要因素就是存儲和物流。存儲方面,由于湖北多數地區仍是小農經濟的生產經營模式,農產品分布非常分散,很難集中存儲。若分散存儲會面臨多建倉儲導致成本過高的問題,維護起來也比較麻煩;若集中存儲則要面臨運輸問題。物流方面,由于農村部分地區人口居住較為分散,物流密集程度相對較低,物流基礎設施較差,全面普及成本較高。雖然郵政快遞在農村覆蓋面較廣,但是收益卻不樂觀。即使湖北省一直在加強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但由于地區之間的差異,基礎設施建設很難同步,特別是山區更是滯后。
二、湖北農民持續增收現狀
近些年,在國家一系列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支持下,湖北省農民收入迅猛增長,但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雖然湖北省農民收入在持續增加,但增速明顯有所放緩,如圖1所示。2010年到2015年,收入增幅從18.27%下降到9.17%,往后幾年與2015年相比,都有所下降,2019年略微提高到9.43%。隨著消費模式的升級,增速卻放緩,農民的收入依舊不能很好滿足消費需求,助農增收將是一個長久的問題。
三、影響湖北農民持續增收的主要因素
(一)積極因素
1.農村經濟持續向好,農作物產量持續增長
有關數據顯示,2019年湖北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014.00億元,糧食總產量2724.98萬噸,并且糧食總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500億斤以上。蔬菜類總產量4086.71萬噸,增長3.1%;茶葉產量35.25萬噸,增長6.9%;水果產量658.39萬噸,增長0.4%。伴隨著糧食產業的豐收,湖北省農產品加工業也隨之蓬勃發展,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則達到1.25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即將成為湖北省發展最快、就業最多、效益最好和農民獲利最多的產業。
2.惠農政策普遍實施,促進農民增收
根據國家強農惠農政策,湖北省設立了農作物補貼資金,提高農作物品質和產量,鼓勵農民種植;同時加大種糧農民直補力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為了促進農業資源合理利用,完善耕地保護補償機制,湖北省加強落實了農業“三項補貼”改革政策,增加了農民的經營性收入。為了提高農民轉移性收入,湖北省不斷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包括養老金、社會救助和醫療服務等,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為農民持續增收提供了重要途徑。
3.農村電商迅速發展,為增收提供新途徑
2019年以來,湖北省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發展迅速,全省已擁有3個國家級電商示范基地和7家國家級電商示范企業,20個省級示范基地和59家省級示范企業,尤其是鄂州電商基地,占地18平方公里,已經形成了年銷售額超千億元的產業園區。同時,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全國十大品牌電商相繼落戶湖北農村,夯實了湖北農村電商發展的基礎,促進了湖北省部分地區的農產品銷售和當地的就業,為農民的增收提供了新途徑。
4.就業形勢較好,工資性收入增長迅速
2015年起,我國農民工資性收入已經超過經營性收入的比重,已成為我國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農民收入結構發生重要且顯著的變化。“十三五”之后,湖北省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加大扶持力度,為農民創造就業崗位,2019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口92.15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就業形勢良好,工資性收入增長迅速,增速9.6%,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5353元,增長了9.5%,助農增收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工資性收入成為湖北省助農增收的新亮點。
(二)消極因素
1.農產品利潤低影響農民增收
造成農產品利潤低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農產品的成本過高,農產品本身的成本加上因為生產農產品而產生的附加成本導致農產品的成本普遍偏高,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的利潤;其次就是農產品的加工業發展不足,因而導致缺乏品牌商品,致使農產品的增值空間小,增值率低,湖北省農村地區工業化的程度不高,加上小農經濟的生產經營模式,農產品分布散亂,導致農產品加工業落后,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低,難以形成品牌商品,限制了農產品的增值空間。
2.農業規?;?、一體化、標準化經營力度不夠
人多地少是湖北省農業的顯著特點,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部分農戶經營規模都較小,土地較為分散,生產技術水平也不高,基本處于自給自足狀態,這樣的條件難以獲得更高收入。在土地集成化低的情況下,湖北省農業規?;?、一體化的經營力度不足,更難做到標準化經營,導致缺乏品牌商品,傳統的農產品貿易企業帶動力不足,是制約湖北省農民增收的重要阻礙。
3.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緩慢嚴重制約農民增收
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基本上均未接受過培訓,農村青年紛紛轉移到第二、三產業和城鎮,留在第一產業的的勞動力,以老人、婦女兒童、病殘及無一技之長的居多,這種情況導致了農業經營水平和科技含量較低,影響了農業增產與增收;其次便是湖北省的城鎮化水平不足,這一點嚴重制約了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所以只有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才能有效地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
4.信息不對稱導致農民所產非所需
農村地區大多采用以“戶”為單位的生產經營方式,部分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的地區缺乏有效的信息交互,加上農民自身文化水平有限,農民的生產多數都是憑借上年的銷售情況而定,很難根據市場需求去調節農產品的種植,這樣的生產模式有很強的盲目性,很容易出現農產品滯銷或供不應求的情況。這種供需不匹配會導致農民收入極其不穩定,農民所產非所需,為農民增收帶來了很大的阻礙。
四、基于電商平臺的農民增收對策
(一)鼓勵傳統農產品貿易企業轉型升級
電商平臺利用傳統農產品貿易企業現有的農業資源,進行平臺業務的拓展,以覆蓋更大范圍的農村地區,幫助傳統農產品貿易企業進行銷售,促進當地的農產品銷售,為農民實現有效的增收;利用電商平臺拓展銷售渠道,實現更高效的產品銷售,有利于幫助企業建立品牌化商品,進而讓產品面向更多用戶、散布到更多的地區,為農產品增值,幫助農民獲得更高的利潤,實現增收;同時,傳統農產品貿易企業在與電商平臺合作后,能夠加速本企業的發展,讓企業認識到電商優勢,鼓勵其轉型升級,加速城鎮化,幫助農民持續增收。
(三)電商平臺助力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
電商平臺可以與官方機構共同建立分級標準,針對不同類的農產品以及不同級別的產品,制定不同的標準,官方機構提供符合國家要求的農產品檢驗標準。除了需要對完工產品建立標準,還需要對生產環節制定一系列的標準,避免因生產環節不規范而導致生產出來的農產品質量出現問題,減少廢品率。電商平臺助力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后,不僅能加快農產品品牌化建設,還能讓平臺銷售農產品促進農產品電商平臺的發展,為平臺樹立良好的形象,更好地幫助農產品銷售,擴展更寬的銷售渠道,增加農民銷售農產品的收入。
(四)電商平臺發揮各自優勢助農增收
具有成熟的物流水平的電商平臺可以在農產品的輸出方面發揮優勢,例如可以開通偏遠地區專線,提高偏遠地區農產品的運輸效率;存儲技術成熟的電商平臺可以選擇在農產品較為集中的地區建立儲存設備,與物流技術成熟的電商平臺合作,助力農產品的存儲;在宣傳方面效果較好的平臺則可以利用自身的宣傳優勢,為特色農業及農副業開展宣傳,為當地的農業發展引流;其他本地電商平臺較為熟悉當地的農業發展情況,則可以選擇與外來企業或者其他電商平臺合作,合理利用自身資源,取長補短,達到助農增收的目的,促進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
(五)電商平臺通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湖北省地處華中腹地,特色農業資源豐富,地區之間的發展各具特色,包括長江經濟帶、武漢城市圈、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等在內的諸多特色農業資源覆蓋其主要農業產區,在包括特色農產品、特色中藥材、特色水產、特色旅游等方面都具有優勢,電商平臺可針對不同地區開展不同的特色農業,吸引當地龍頭企業加盟,加速特色農業產業鏈的發展,為農民實現長久的持續增收。電商平臺在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能產生大量的崗位需求,為當地農民提供就業崗位,從而實現農民工資性收入的增長。
參考文獻:
[1] 劉奇,楊子剛.電子商務發展空間溢出效應與農民增收[J].價格月刊,2020(11):54-61.
[2] 楊基樓.發展農業電商 助力農民增收[J].江蘇農村經濟,2020(07):37-39.
注:本文是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來源)電子商務專業數據思維與分析能力培養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名稱)(項目編號:18GO53)的建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