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娜
摘要:師生溝通在中學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針對當前中學師生的溝通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反思,從心理學理論的基本視角出發,試圖為中學階段師生的溝通提供新思路。中學教育階段的師生溝通工作應掌握實用心理學溝通技巧,關注學生情感需要,優化師生溝通環境,強化溝通效果,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師生溝通;中學教育;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G635.6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師生溝通具有重要意義,優良的師生關系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解決矛盾問題提高育人質效,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師生交往過程中,需要認識到師生溝通的重要性,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理論和溝通技能,促進維護良好師生關系和實現教學目標。要改善師生溝通效果,提升教學成績,促進學生各方面均衡發展,就需要針對當前溝通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優化探索。
二、師生雙方溝通存在的問題
在實際中學教學管理過程中,師生溝通存在幾點問題:一是師生之間溝通少,二是師生溝通忽視認知能力差異,不尊重學生的認知客觀規律,三是對學生情感變化引導不足,溝通效率不高。師生溝通不暢就會導致中學階段教學效果減弱,甚至產生誤解、猜疑,嚴重影響教育工作質量。
2.1師生之間溝通偏少
由于班級規模過大,再加上中學教師普遍要帶數個班級,中學階段教師普遍面臨繁重的教學任務,備課、授課、批改作業等等就占據了工作中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導致中學教師不可能跟每個學生進行充分、高效的溝通。為了最大限度實效教學目標,教師常對學生采取統一的教學模式和管理方式,溝通技巧不足。而對于學生而言,中學階段的課程任務更加艱巨,學生學業壓力巨大,部分學生除了在課堂上獲取知識,還可以借助于互聯網資源和培訓課程,此外部分學生更傾向于和同齡人交流,有些教師不茍言笑會使學生產生距離感,不愿意找教師交流,師生之間交往就越來越少,對于溝通的潛在需求不強。
2.2師生溝通忽視認知能力差異
受到年齡和身心特點的影響,教師和學生在認知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差異顯著。中學生階段是學生身心健全的關鍵階段,在認知方面也表現出很多許多不同之處,開始嘗試理解記憶和辯證性思維,思維更加批判性,具有更強的創新性。中學生自我認知是一個隨著身體發育漸進的過程,逐漸由稚嫩走向成熟,要不斷接受教師的指導幫助,不斷提升認知能力和閱歷。教師往往受過高等教育,各方面閱歷都比學生豐富和成熟,學生認知能力尚在形成階段,師生溝通中如果沒有考慮到雙方認知差異就會導致溝通效率低下。
2.3教師對學生情感變化引導不足
教師作為傳道受業解惑,要具有愛心、耐心和職業操守,更要善于觀察捕捉學生情感的變化并正確引導,才能使得師生溝通真正落地見效。中學生的情感具有幾個特點:一是情緒波動快,容易走上極端,成功時開心,失敗時又會變得自卑、苦惱。教師要了解學生情緒變換原因,幫助其改善認知角度,減少情緒波動的幅度。二是自尊心強,中學階段學生自我人格開始形成,自尊心較強,在師生溝通過程中,切忌采用諷刺、挖苦手段,保持平等和諧的關系。三是情感兼具顯型和內隱性,中學階段學生喜怒表現更加強烈,其往往不能較好控制自己情緒,同時當出現負面情緒時又會隱藏、壓抑,這就導致情緒變換更加難以準確察覺,教師如果不能發現背后隱藏的情緒,就難以達到師生溝通效果。
三、運用心理學提升中學教育師生溝通效果的策略淺析
3.1掌握實用心理學溝通技巧,為高效溝通打牢基礎
教師應當積極參加相關培訓,掌握實用的心理學溝通理論和技巧,提升人際交往溝通能力,為師生高效溝通打牢基礎。
一是建立平等互助的溝通關系。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交流時要與學生真心相待,不能把自身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如果老師始終從高點指責訓誡,會導致學生溝通意愿下降,不會反思問題和總結改進,甚至激化師生之間的矛盾。只有建立平等和諧互助的溝通關系,發自內心真誠地尊重和信任學生,才能得到學生的理解與認可。
二是靈活使用心理學中的參與性技術。教師在溝通過程中,可以使用開放式提問、具體化等技術幫助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比如開放式提問可以掌握教師想了解的線索,具體化可以幫助學生更清楚闡述問題,從而為解決問題提供思路。
三是注意利用眼神、動作等肢體語言。在師生溝通過程中,除了口頭和書面語言,還要注意肢體語言的應用。比如在就某一問題溝通交流時,眼神真誠有神,學生會覺得教師能理解自己,這樣有助于彼此深入了解,促進師生關系和諧。
3.2關注學生情感需要,增強溝通效果
中學生處于青春期,思想比較單純,看問題比較片面,情感開始豐富,教師在溝通時要注意關注學生情感需要,才能增強溝通質效。情緒和情感說到底是人類心理活動的表現,教師在師生溝通過程中要注意從語言交流中捕捉關鍵信息,從學生神態中發現內心真實精神狀態,然后分析情緒情感產生的背后原因,掌握情緒情感特點,對癥下藥做好溝通疏導,達到事半功倍的溝通效果。
3.3改善師生溝通環境,促進溝通順暢進行
良好的師生溝通環境有助于溝通順暢進行,也是師生溝通的基本保障。為了提高溝通的有效性,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問題靈活選擇溝通環境,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充分考慮學生個性特點與需求,選擇合適的溝通環境,從而促進師生有效溝通。另一方面,由于師生各自時間有限,為了實現更高效的溝通,教師應該利用微信、QQ、微博、電話等移動互聯網技術促進優良師生關系的構建。
參考文獻:
[1] 楊森龍.溝通心理學原理在中學班主任師生溝通中的應用[J].文教資料,2017(08):140-141.
[2]劉向杰.中學教育管理中師生溝通問題的研究[J].科幻畫報,2020(09):117.
[3]王麗波.初中教學管理中的師生溝通問題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14):199.
[4]郭征宇.中學教育管理中師生溝通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2018(21):170-171+177.
[5]吳禹蒔.中學教育管理中的“師生溝通”[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1):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