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梅
摘要:依托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圍繞單元主題展開閱讀教學,探索課堂內外閱讀的鏈接,喚醒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展閱讀實踐活動,搭建閱讀平臺,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關鍵詞:單元主題閱讀;課堂內外閱讀鏈接
一、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意義
2011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還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單元主題閱讀順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教材單元內的課文為前提,圍繞一個主題統整單元內的課文,“整合同主題的課外選文內容、實踐活動內容、習作內容等課程資源的基礎上進行整體閱讀教學”。它是以有限的課堂,引導無限的閱讀;是圍繞主題積累,以量變促質變;是由課內習得遷移到課外應用的有效教學途徑,努力實踐“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目標。
1.單元主題閱讀教學喚醒學生閱讀興趣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單篇精講模式,讓課文的教學更注重在字詞句段的品析上,壓抑住了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興趣。同時學生對閱讀方法的學習是碎片式的,沒有整體性地掌握同一主題的閱讀方法,也讓學生在課文的閱讀中因不得法而不愿去大量閱讀。單元主題閱讀教學將單元閱讀整體推進,讓學生的學習有梯度、有深度、有效度,使學生對閱讀方法的掌握螺旋上升,從而喚醒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2.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擴展學生的閱讀量
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是圍繞教材單元主題選擇閱讀材料,每個單元在同一個主題的統領下,建立“主題閱讀”大單元教學模式,運用“課內習法、整合讀文、延伸閱讀”的方法,實現以一篇帶動多篇,以一個主題帶動多篇文本,帶動一本甚至多本書的閱讀教學,為學生的拓展閱讀提供了保障,拓寬了閱讀的層面,大大擴展了學生閱讀量。
3.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旨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要著眼于提過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閱讀是對課內與課外文本資源的吸納過程。將吸納與傾吐相結合,才能將單元主題閱讀的收獲,有效建構到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中。單元主題從學習教材內課文入手,課內得法,再由課內遷移到課外,融合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將習得的閱讀方法變?yōu)閷嵺`的可能,通過搭建的多元閱讀平臺磨練自己,真正從閱讀中受益,提高閱讀能力。
二、開展單元主題閱讀教學實踐的探究
如何依托統編教材,在課內組織教學,整合閱讀資源,拓展閱讀領域,使課內外閱讀互相銜接呢?筆者進行了以下的實踐與探索:
1.依托教材,開展單元主題教學,習得閱讀方法
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針對閱讀教學曾經提過:“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觀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元是統編教材的一大創(chuàng)新。在教學時,教師關注單元導讀,找準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的契合點來確定閱讀的主題,圍繞主題開展閱讀教學,通過不同文章的學習,歸納學習方法。以統編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這個單元的人文主題是“自然之美”,閱讀目標是“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自然之美”,無論是《觀潮》中錢塘江大潮的氣勢磅礴,還是《走月亮》中優(yōu)美和諧的月下景象,都給我們展現了大自然的美,我們就可以確定主題為“感受自然”,作者是怎樣將不同的自然之美寫出來的呢?通過指導學生對課文的對比學習,歸納出了閱讀要點:通過邊讀邊想象,調動感官去感受。圍繞這個主題循序學習本單元四篇課文中描寫大自然的方法,在閱讀中調動感官去聽聲音、聞氣味、想畫面等,多方位去感受自然的美。習得方法后,再聚焦這個主題帶領學生閱讀多篇文本,如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等,在多文本的比、對、讀、議、整合中深化自然主題下的情感積淀。
2.主題延伸,精選閱讀材料,銜接課內外閱讀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給孩子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是教育者極為重要的任務”。為了更好地遷移、豐富閱讀內容,圍繞單元主題,以一篇帶動多篇的教學模式,不僅為學生的主題閱讀提供了閱讀的寬度,也為閱讀提供了實踐的平臺。精選閱讀材料,為課內外閱讀的銜接搭建橋梁。所選的閱讀材料可以聚焦作家,聚焦表達特點,聚焦閱讀策略,聚焦作品體裁等,配套對應的單元主題幫助孩子在教材之外拓展閱讀,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如統編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單元閱讀目標是讀小說,關注情節(jié)、環(huán)境,感受人物形象。我們就可以選擇《童年》《小兵張嘎》作為延展的閱讀資料,這兩本都是小說,在體裁上切合單元主題,通過閱讀還可以延展小說的閱讀策略,體會人性光輝,感受人物形象。而第二單元為切合革命歲月這個主題,我們也可以選擇《紅巖》《鐵道游擊隊》這兩部小說,而延伸的閱讀策略卻是點面結合場面的學習。這樣,利用課內外閱讀的結合實現“課內得法”馬上遷移運用于課外閱讀的理想境地。
3.開展閱讀實踐活動,搭建閱讀平臺
構建單元主題閱讀課堂教學體系,教師開展單元導讀課,導趣、導讀、導學。學生通過預習質疑、整體感知、明確目標、總結歸納,習得方法。遷移訓練課、群文閱讀課、閱讀交流課等,豐富多彩的閱讀教學為學生的閱讀搭建引領平臺,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思考、探究。再開展全班共讀一本書、親子閱讀、讀書分享會、讀書成果展臺等閱讀實踐活動,給學生搭建閱讀成果展示平臺,學生以制作讀書小報、寫讀后感、給圖書畫插圖、制作閱讀書簽、演繹書本故事等方式將閱讀成果展現出來。閱讀實踐活動既是單元主題閱讀教學的過程,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閱讀能力。
主題閱讀是閱讀的最高境界,而我們的單元主題閱讀就是在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閱讀道路,形成自己的閱讀方法和知識體系,進而提高閱讀能力,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實踐證明,單元主題閱讀教學喚醒了學生閱讀的興趣,課內外結合擴展了閱讀空間,閱讀實踐的多元化促進了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文化根基。
參考文獻:
[1]姜璐.小學高年級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碩士論文,2017.(1).
[2]徐世赟.主題閱讀的教與學.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3]鄭杰.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主題性閱讀的指導方法[J].江西教育,2016.(8).
[4]姜凌佳.小學高段“單元主題性閱讀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教學與管理,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