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州
摘要:本文介紹了若爾蓋縣目前的森林防火現狀,分析了森林防火阻隔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從樹種選擇、選址布局、模式選擇等方面提出了若爾蓋縣建設生物防火隔離帶的建議,以期為建立符合若爾蓋森林現狀的防火阻隔系統提供參考。
關鍵詞:若爾蓋;森林防火;生物隔離帶
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若爾蓋近幾十年的氣溫處于增加趨勢,加之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的有效實施,林木良好生長,林區可燃物載量持續增加,若爾蓋林區部分林地可燃物載量已經高達5~10噸/公頃,遠遠超出2噸/公頃的標準,林火風險持續增高。與此同時,林區人為活動加劇,生產生活用火隱患增多,各種意外引發森林火災的潛在危險性大大增加,森林火災防控難度加大。
生物防火是指利用森林植物燃燒性的差異,選擇常綠、闊葉、枝葉含水量大、油脂含量低、枯落物分解快、生長迅速、適應性好、萌蘗能力強、耐火抗火性能好的樹種進行火災蔓延。若爾蓋縣屬于川西高山峽谷區,平均海拔在3400 m以上,氣候寒冷干燥,長冬無夏,林木生長緩慢,且大部分為原始森林,開展生土帶、防火墻等傳統防火阻隔系統,需砍伐一定林木、占用一定林地資源。生物防火隔離帶則可以通過造林有效阻隔控制火源的蔓延,是森林防火工作中的一項有效舉措,能真正體現預防為主的治本措施,符合林業發展方向?;诖?,對若爾蓋縣生物防火隔離帶建設進行探討。
1、森林防火現狀
按照《全國森林火險區劃等級》(LY/T 1063-2008)劃分,若爾蓋縣屬于Ⅰ級火險縣;根據《四川省森林防火規劃》(2016-2025),若爾蓋縣屬于森林火災高風險區。據統計,2011年以來若爾蓋縣共發生森林火災8次,均為一般火災,火場總面積2.29hm2。全縣設立了縣、片區、鄉、村四級森林草原防滅火機構165個;共設立半專業撲火隊伍共計15支,暫無專業撲火隊伍。若爾蓋縣林區前期有防火阻隔帶208 km,防火道路140 km。路網密度0.76m/hm2,林區阻隔網密度0.96 m/hm2,均低于國家規定的2.5 m/hm2和4.0 m/hm2標準要求。暫未建設生物防火隔離帶。
2、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森林火災隱患復雜
若爾蓋林區多屬于農牧交錯區,種植業、畜牧業比重大,農事用火、生產用火、生活用火等風險隱患多;若爾蓋又是典型藏區,居民教育程度相對不高,民俗宗教用火、未成年人野外用火、智力障礙人員野外用火隱患也存在;此外,隨著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旅游發展,輸電線路等基礎設施及踏青旅游、科學考察等流動人員野外用火隱患也不斷增加。
2.2巡護力量不足
因受財力物力所限,若爾蓋縣目前尚無能力建立起現代化的林火監測預警體系,日常林火監測預警工作只能依靠護林員進行。若爾蓋縣未建立專業撲火隊伍,設立的半專業撲火隊伍,由于基層青壯年普遍外出務工,成員老齡化現象嚴重,工資待遇過低,造成工作積極性差,日常監測巡護難以全面到位,難以滿足應急撲救工作需要。
2.3樹種選擇有限
若爾蓋縣森林植物種類單一,區系成分簡單,樹種主要以北溫帶云杉、冷杉為主,灌木主要是沙棘、高山柳、薔薇。若爾蓋縣屬于川西南山地區,若爾蓋縣不易燃的鄉土樹種主要是白樺、楊樹和高山柳等,而其他不易燃樹種則受限于若爾蓋的氣候條件而無法推廣栽植。
3、建設生物防火隔離帶的建議
3.1科學選擇樹種
生物防火隔離帶造林樹種應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在保證森林防火功能的前提下,優先選擇具有經濟價值且不易燃的鄉土樹種。在樹種選擇上要充分考慮培育經濟林、經濟作物、風景林和用材林,原則上應選擇常綠、闊葉、枝葉含水量大、油脂含量低、枯落物分解快、生長迅速、適應性好、萌蘗能力強、耐火抗火性能好的樹種。若爾蓋縣屬于川西高山峽谷區,為重點防火區,綜合考慮項目區生態區域和氣候特征,可選擇以下適生樹種。
3.2豐富模式配置
生物防火隔離帶喬(灌)木宜采用人工植苗造林方式,營造模式以單層同齡純林為主,混交為輔,以闊葉疏透性結構為佳,根據樹種生長特性適當密植。根據樹種生物學特性、立地條件、植苗技術、撫育方式、社會經濟條件和項目植苗樹種等全面考慮,對于原生林木稀疏或大面積荒山荒坡地帶,選擇水土保持效果較好、穩定性好、空間利用充分的品字型配置,對于原生林木較多,可栽植區域呈天窗分布,可進行團塊狀配置。
3.3優化選址布局
在選址方面,根據若爾蓋縣森林防火現狀和長遠需要,選擇在森林草原火險高風險區及以上等級的區域優先實施生物隔離帶建設。布局上,根據設計范圍的生物阻隔系統現狀,充分考慮地形地勢、森林資源、集鎮村莊、居民聚居點、農田、道路分布狀況論證確定。
4、結語
森林生物防火隔離帶建設是一項多功能、長效益、真正體現預防為主的治本措施,符合林業發展方向,是建立可持續發展和現代林業的重要保證。合理布局和構建生物防火阻隔系統體系,形成網格化體系,將大大提高若爾蓋縣森林火災綜合防御能力,對推動若爾蓋森林防火工作建立完善長效機制,最大限度地減少森林火災的發生和危害具有重要作用。對推動區域森林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升,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促進區域社會、經濟、環境三者協調發展,具有現實和長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建忠.森林防火隔離帶技術的應用探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8(05):175.
[2]邢治明.白沙縣森林生物防火隔離帶建設探討[J].山西農經,2020,(16):145+147.
[3]曹仕波.全椒縣生物防火隔離帶建設效果分析及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2015,21(20):83+86.
[4]丁萬林.防火隔離帶邊緣造林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8(05):37.
[5]趙志剛.試分析生物防火林帶的功能及營造技術[J].花卉,2020(04):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