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歡 江學茜 李樂


摘要:本文簡要介紹了繪制簡圖的意義、方法和具體應用,并從運動、消化、神經等系統舉例詳細論述,希望能夠為廣大解剖教學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幫助。
關鍵詞:繪制簡圖;中職護理;解剖教學
解剖學課程的知識點具有抽象、難懂的特點。因此,任課教師需要采取豐富的教學手段,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過程。其中,課堂繪制簡圖能夠將抽象的知識點具象化,使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準確的掌握解剖知識點[1]。繪制簡圖就是教師提前設計好草圖,利用最簡易的粉筆、電子屏幕筆等將復雜的解剖結構以最簡單的方框和線條勾勒出來,便于學生理解記憶。教師可以選擇不同顏色的筆來表示不同的部位,層次分明,突出重點,邊畫邊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
一、繪制簡圖在中職解剖教學中的實用意義
有助于化解重難點。對于解剖教學大綱中所要求的重難點,教師提前自行構思、設計和繪制,最終變成自己教學過程中一個很好的教學工具,是屬于自己和學生的很好的教與學工具。針對教學內容設計的簡圖越簡單,學生越容易理解,使重點突出,難點迎刃而解[2]。在繪制簡圖的過程中針對重難點知識教師堅持了直觀性的原則,而解剖學屬于形態科學,直觀性是學生學習的必須前提條件,使教師的教學方法更加地得心應手[3]。
有助于節約成本和提高效率。教師利用最簡易的材料所繪制的圖表等,在國際上通常稱為“無價教具”或者“廉價教具”,并不是指無使用價值,恰恰說明其有很高的使用價值[4]。在中職解剖學的教學中會應用到大量的模型、標本、3d數字人等,但成本比較高,教師通過采用自己繪制的簡圖,不僅取材方便,而且可重復使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解剖教學的成本,同時提高了教學效率。
有助于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在解剖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尤其要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的能力和創新能力[5],中職學生思維活躍,對復雜的標本、模型等產生距離感,雖看得懂大體形態,卻很難真正認識其具體的結構。教師繪制簡圖,有效激發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的學習方法探究也提供了新思路,學生不僅僅局限于繪制一個圖,甚至想嘗試繪制更多的解剖結構簡圖。
有助于補充模型等實質教具。中職護理一年級的學生大多是女生,觀察標本時不敢大膽去看,拿到模型也是不知從何下手,很難和具體的結構一一對應起來。加之學校一年級班級多,開設解剖課程多,學生進標本室的時間有限。因此學生如果只借助標本、模型等去學習人體的結構是遠遠不夠的。在課堂上教師適時地穿插自己設計并繪制的簡圖,展示給學生,則是對教學輔助工具的有益補充,如此相得益彰,提高了課堂效果[6]。
有助于教師講解和提高繪圖水平。教師在解剖教學過程中繪制簡圖,是對知識的提煉和簡化,在人體解剖教學中,器官本身的結構與毗鄰關系用語言表述有一定困難,學生不易理解,繪制簡圖是一種直觀易懂的教學手段。教師備課時也會去查閱大量的資料,鍛煉了教師本身的繪圖和演示的技巧,教師自身水平在繪圖過程中穩步上升,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繪圖教學比文字描述教學更直接明了,有利于學生快速理解和記憶復雜的解剖結構和毗鄰關系。
二、解剖結構簡圖的實際應用舉隅
(一)運動系統相關簡圖繪制
運動系統是個龐大的章節,包括骨、骨骼肌和骨連接。學生在學習肋骨的時候總是搞不清楚真肋、假肋、浮肋,為了幫助學生突破此難點,可借助繪制簡圖,提前在電腦上設計好草圖(圖1),先畫出一把劍代表胸骨,其中1-7肋直接連接在“劍身”上,是真的連接,就叫“真累”,即真肋,第8-10對肋借助上一肋的肋軟骨與“劍身”間接相連,就叫“假累”,即假肋;11-12對肋是一端連接在胸椎上,另外一端既不直接也不間接與“劍身”相連,而是游離的狀態,因此是“浮累”,即浮肋。如此一邊繪制簡圖,一邊講解,學生對于這三種情況可快速理解并掌握。在學習腹直肌鞘時,弓狀線以上和以下的結構不同,學生很難理解,在腦中無法完成腹直肌鞘結構的建構圖,首先先給學生做個比擬,這個腹直肌鞘就好比寶劍的鞘一樣,寶劍的鞘是完整的,但腹直肌的鞘在弓狀線以下的后層是缺失的,引導學生將腹直肌鞘與劍鞘對應起來,然后在黑板上繪制提前設計好的簡圖(圖2),分為兩種情況,弓狀線以上,畫個腹直肌的橫切面,腹直肌鞘前層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內斜肌腱膜的前部分構成,后層由腹內斜肌腱膜的后部分、腹橫肌腱膜構成,前后層都有。而弓狀線以下,腹直肌鞘的前層是由腹外斜肌腱膜、腹內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構成,沒有后層,因此腹直肌直接與腹橫筋膜相貼。
(二)消化系統之肝的臟面簡圖繪制
人體最大的消化腺---肝,其臟面結構相對復雜,有形似“H”形的溝,中間是橫溝,即肝門,同時還有右縱溝和左縱溝,這三個溝可以將肝臟面分為四個葉等。相對來說結構比較復雜,學生通過文字甚至是書本上的圖片還是很難直觀感受,肝門是重要的結構,左右縱溝的結構在中高職一體化統考以及高考中高頻出現,是重難點和考點。知識點較為抽象,學生難以用肉眼直觀的認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習和記憶的難度,很容易產生厭倦的情緒。為了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肝臟面的結構,因此提前設計好簡圖(圖3),在課堂上繪制,由繁化簡,生動形象的繪圖,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神經系統相關的簡圖繪制
神經系統對于中職護理專業學生來說,是相對較難的章節。神經系統排在第九章,學生最開始對解剖學產生的新鮮感已經褪去,怎樣做到再次激發學生興趣,關鍵在于抓住學生心理,給她們一個強有力的刺激,讓課堂生動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關注簡圖繪制,并且思維緊跟筆觸[7]。中樞神經系統中有10對腦神經是從腦干發出的,單純的關于其文字描述就占據了很大的篇幅,這給初學者,尤其是基礎薄弱的中職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因此提前設計簡圖,畫出藍色的框代表中腦,紫色的框代表腦橋,綠色的框代表延髓,在上面用黃色依次畫出10對腦神經,學生可以逐一記住每對腦神經具體的發出部位,并熟記于心。
以上是筆者在解剖教學實踐中繪制簡圖的部分舉例,課堂上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繪制肋、腹直肌鞘、肝臟面、腦干發出的腦神經和大腦動脈環等的簡圖,顏色標記不同,層次分明,邊畫邊講,直觀呈現,有助于學生對于其解剖結構的理解和記憶。
三、結語
教師嘗試在黑板上繪制簡圖輔助知識講解和幫助學生理解,不僅節約成本,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教學實效性,滿足了中職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針對重點章節的重難點不斷地去探索和優化適合中職學生的簡圖,形成簡圖庫,供學生參考和學習,激發和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和繪制簡圖,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沈衛鋒.自制教具在中職解剖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9).
[2]李小玲.繪制生物簡圖突破《心臟》教學難點[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6(7).
[3]李英.教學中自制教具之魅力[J].新課程導學,2011(7).
[4]溫曉燕.對自制教具的再認識[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4(7).
[5]楊廷剛.淺談自制教具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J].新課程研究(上旬).2007(12).
[6]王小洪,梁景巖等.繪圖教學法在留學生解剖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基礎醫學教育.2018(10).
[7]吳玨.淺談如何讓中職解剖課生動起來[J].科學之友.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