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平 曾思敏 周宇霞 賀嘉文 賀旭紅
摘要:隨著我國跨入了新時代,關于國家頒布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全新的思政工作理論——即“三全育人”,成為了當前最關鍵的育人課題。對于《個人理財實務》的教學而言,也積極響應“三全育人”理念,積極開展大學生金融素養培養,使“三全育人”的要求得到滿足,將教學課程進行更好的改革。
關鍵詞:三全育人;金融素養;《個人理財實務》
“個人理財實務”課程是高等職業院校理財投資專業的關鍵部分,其目的就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財信念,使學生的綜合理財服務能力得到強化。金融素養決定著學生的金融行為,對于金融素養的培養,不但可以使學生的金融意識提升,還能幫助其更好的樹立消費觀念。但是從當前情況看,大部分大學生的各項金融行為還是不盡人意,關于金融素養的機制還并不健全,所以,對于合理的金融教學內容要進行深挖,以此提升當代學生的金融素養意義重大。
一、大學生金融素養現狀
(一)大學生金融意識淺薄
金融意識意指人們在金融市場當中進行的保險和融資以及儲蓄等,以此形成自身的金融行為,使預期的融通資金和尋求保障以及抗風險能力得以實現。當前時期,人們的消費都比較依賴于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金融軟件,大學生對于這些軟件的運行模式不是很熟悉。比如,余額寶作為一種余額增值服務存在于螞蟻金融旗下,同時也是一種活期理財產品、進行10000元人民幣的投入,每天大概會有1.3元的利息,這些利息是可以直接進入個人賬戶,由個人自由支配消費。在使用階段,對于萬份收益以及七日年化的意義并沒有人去進行特意了解。在項目階段,會發現大部分大學生對了解銀行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不是很明白,間接體現出當代大學生沒有很高的金融意識。有人預計具有優質金融素養的大學生數量會占總數的8%,但最終得出的調查結果也只有一半左右[1]。
(二)不合理的大學生金融行為
金融行為是在不確定的條件之下進行的決策階段,根據這樣的決策方式產生的金融素養,是人類廣泛的認知以及精神內核。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存在的花錢借錢等行為都是一個社會化階段,與其相應的金融素養并不是自發發展形成的。就目前而言,90%以上學生的生活費都是父母提供,大部分父母給生活費的方式都是一次性付一個學期,很多學生不知道節儉,在開學初期無休止浪費,到放假前期就要靠借錢度日。根據這次調查,發現有存錢習慣的大學生比例只有6%,然而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大學生也會用到花唄,部分人還會選擇貸款。這些金融行為充分體現出,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資金不能進行合理支配。
二、金融素養培育融入《個人理財實務》課程教學模式探究
(一)打破傳統的教學單元,開展項目教學
根據調查以及與企業深度溝通,對于培養學生金融素養的教學內容要進行創新,將傳統的理財規劃考試體系作出改善,把“個人理財實務”分為三個部分進行實施,即“客戶信息開發與維護”;“金融計算器的使用”;“生命周期下的理財”。每一個環節都要進行項目教學的展開。
客戶信息開發與維護,涵蓋與客戶之間進行溝通,并且取得切實有效的財務信息。在整個階段分為很多模塊來對學生的金融素養進行提升;如收集客戶的財務信息、溝通談話技能訓練、分析診斷財務信息等等。這些模塊可以根據的模擬現場,實施商務禮儀,和訓練溝通談話的能力。根據交流場景的不同設置,以及不同職業的客戶,還有可能遇到著急的問題等等,讓學生能夠真實直觀的對職業進行感受。與此同時,對于每一種身份的著裝也要特別重視,還有運用語言細節等等。
客戶財務信息收集,其關鍵就是激勵學生進行思考,并且將收集的信息進行排列,面臨不同的客戶,最后完成“資產負債表”和“收入支出表”兩種編制,錄入相關數據,并進行管理;關于財務分析診斷,要加強學生的金融素養,就要對家用的財務現狀進行徹底分析,根據軟件以及計算器分析財務指標,融合家庭財務以及非財務信息,根據診斷,確定家庭財務分析報告[2]。
一般在全國投資理財規劃大賽和學校舉辦的一些理財技能大賽上會涉及到“金融計算器的使用”這一部分內容,會需要進行一些與金融有關的針對性的計算,例如房貸計算、貨幣時間價值計算和稅收計算等都會有所涉及。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對理財計算器的應用逐漸普遍,往往在招聘理財規劃師時,熟練掌握對資金現值,終值運算成了一項基本標配,所以這就對大學期間應該加強對這一部分的學習與實踐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只有將這些技能都能夠熟練掌握,大學生在未來挑選就業崗位時才會多一分競爭力。現代大學生教學中的一大明顯短板就是,學生不能擁有大量的實踐機會,也就是說只是學習了理論,缺少實踐機會,所以在學生計算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利用大量的案例,使學生根據真實案例進行計算,也就是把所學的理論充分應用,相信這種方法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動手能力都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設定場景、情景化教學
場景、情景化教學相比于單純的教授理論知識更加的有效,因為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將得以提升。可以使學生上網查詢資料,了解現代不同階段的人們對于理財的具體需求,建設理財需求資料庫,然后根據資料庫的內容設置情景,而后分配給學生進行解決。在問題中不僅要設置理財需求,同時還要想到客戶后期可能會提出哪些問題,回答的同學都要一一進行解決。不同同學之間的案例后期也可相互分享。這種情景教學不同與以往的只是接受干巴巴的理論知識,更能讓同學們了解自己知識的掌握程度。
結束語
毋庸置疑,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個人理財實務”課程越來越重要,成為高校教育不可忽視的一門課程。所以,考慮如何使學生更好的接受知識,并將知識加以實踐成為了現代教育的突出問題。只有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對課程內容進行創新,才能夠使這門課程越來越精彩。只有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內容充分掌握,才能夠更加勝任未來的工作崗位。
參考文獻
[1]張文娟.大學生金融行為調查與金融素養培養機制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36(11):108-112.
[2]孫萬根.“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金融風險防范與金融素養培養——以蕪湖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0(04):74-76.
課題名稱:基于三全育人視角大學生金融素養培育融入《個人理財實務》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編號:ZJGB202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