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榮鳳 張亞虹
摘要:綠色農業發展涉及的領域十分豐富且范圍廣泛,不僅是農業生產,還涉及到管理學、工業生產等眾多領域。綠色農業作為我國當下及未來農業發展的主流,需要相關部門始終以環境保護、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以及資源可持續利用作為首要發展目標,通過加快生態系統穩定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等方式,促進我國綠色農業的持續發展。本文圍繞綠色農業發展的現實問題與對策核心要點構架展開討論,分析了綠色農業發展的阻力以及相應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綠色農業;發展;現實問題;對策
引言
綠色農業發展涉及的領域十分豐富且范圍廣泛,不僅是農業生產,還涉及到管理學、工業生產等眾多領域。綠色農業作為我國當下及未來農業發展的主流,需要相關部門始終以環境保護、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以及資源可持續利用作為首要發展目標,通過加快生態系統穩定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等方式,促進我國綠色農業的持續發展。
一、綠色農業發展的現實問題
(一)綠色農業標準體系和認證體系不健全
綠色農業的標準與農業生產地的環境、生產產品、生產質量、生產制度、產品安全、監測管理、檢測質量、包裝過程以及產品運輸密切相關,這些標要求是達到綠色農業標準的基礎。但是,由于我國的農業污染范圍較大,而防控污染的標準相對較低,缺乏對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以及對農作物質量的管理,使得其農作物達不到農業標準。例如,許多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許多農業戶為了高產量高收成過度使用農獸藥,使得農作物有農藥物質殘留,不利于人體健康。其次,因為有關部門對于農獸藥的監管力度較小,監測方式也與標準體系上的相比依然存在較大差距,以至于農獸藥等污染物廣泛存在于農作物中。其次,在我國綠色食品的認證體系方面,雖然從中央到地方上都已經建立起綠色認證,但是,由于不完善的監管體制,許多認證標準參差不齊,認證方式五花八門以及出現低門檻認證等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綠色食品認證體系的可靠性[1]。
(二)市場流通體系與相關監管體系不完善
市場流通阻塞以及監管松散等問題還大量存在于我國當前的綠色農業市場體系當中。第一,市場流通體系不健全。相較于偏遠的農村地區,由于村民的農產品多用于自給自足,農作物相對有比較高的綠色保障。但是,由于種植地距離中心消費市場較遠,運輸途中就會出現產品變質等問題,為了降低損耗成本,就需要提升運輸質量。然而,由于我國偏遠農村地區的道路等基礎建設較差,不能使的綠色農產品快速新鮮地到達中心消費市場,這大大阻礙了綠色農產品市場的擴張。第二,市場監管體制不完善。綠色農產品的市場監管體制不健全,對于綠色農產品的質量監管體系還處于初級階段,農產品的優質性得不到完全的保障。例如,許多市場都以普通的農產品充當優質綠色農產品,從而破壞了綠色農產品的內部效益,削弱了綠色農產品種植戶的生產積極性,阻礙了綠色農業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二、綠色農業發展對策的核心要點
(一)增加綠色農業產品的產量,保障供求平衡
由于當前市場的綠色農業產品總是供求不平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解決從生產到流通存在的每一個問題。首先,在綠色農業產品生產方面,可以應用農戶合作的生產方式。進一步說,將所有的綠色農產品生產戶集中起來,利用現代化的規模經營理念,通過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專業性指導與技術監管,保證生產過程中農產品的的高質量與高標準。同時,利用高新技術監測農藥化肥的使用與殘留,保障農產品的食品安全以及農戶的食品安全意識,以提高綠色農產品的質量。其次,在綠色農產品的宣傳方面,需要增加不同的宣傳渠道,例如新聞媒體,微博公眾號,抖音短視頻等,以增加綠色農業產品的曝光度,提高消費者對綠色農產品的興趣與了解,降低農戶與消費者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這一問題[2]。此外,國家也需要針對綠色農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逐步建立并扶持綠色農產品相關的國家品牌。并且,提高對綠色農產品生產與經營企業的政策傾斜,給予一定程度上的補貼,以此激發農業產品經營企業等綠色農業發展主體向綠色農業轉型發展的積極性。最后,還需要不斷對農業市場體系進行完善,促進經濟市場與農業經營企業間的溝通,促進綠色農業的持續發展。
(二)提高農業生產耕地質量,建設高標準農田
耕地污染是阻礙綠色農業發展的一大問題。由于我國的耕地類型多樣,其所受的污染范圍與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為了更好的了解耕地的受污染現狀,需要加大對其的檢測與排查,做好污染等級劃分,根據不同的受污情況實行相對應的治理策略。首先,受到重度污染耕地,需要在其耕地旁插入相對應的公告牌,禁止農戶種植可食用的農作物,必要時需要退耕還林,以保障耕地質量。其次,對于中度污染耕地,要對其進行有效的修復與防護,之后定期監測耕地質量,漸漸提高耕地質量。最后,對于輕度污染耕地,需要在修復土地時大力加強防護力度,加速綠色農業產品的發展的同時,推進高標準的農田建設[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綠色發展理念是指引我國社會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五大基本理念之一,其主要是指在資源承載力與生態環境容量有限的情況下,以環境保護為社會可持續發展重要保障的新型發展理念,堅持綠色農業的發展是我國全面小康建設的必然選擇。由于我國綠色農業發展起步時間較晚,因此現階段還存在較多問題。因此,相關專業人員需要針對其中的阻礙因素進行研究分析,以此得出相應的應對策略,進而實現推動綠色農業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曉嬌,王利波,丁春雨,等.鄉村振興背景下吉林省綠色農業發展路徑探析——以榆樹市、德惠市、扶余市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2021(6):219-221,224.
[2]馬晶,魏政,杜勇,等.兩岸綠色興農的實踐與展望 ——海峽兩岸農業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青年科學家論壇綜述[J].農學學報,2021,11(3):74-77.
[3]熊肖雷,張慧芳.產業融合視角下城鄉綠色農業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對策研究 ——以貴州省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21(13):17-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