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穎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的不斷提升,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相關農產品生產企業更加重視產品的數量以及經濟效益,從而忽略了農產品的品質。在此背景下無公害蔬菜的發展就尤為重要。本文針對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和植保技術應用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無公害;蔬菜基地;植保技術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對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而農產品安全與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有提高農產品安全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因此要不斷加強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安全管理。隨著社會需求的加大,傳統的種植手段和植保技術已經無法滿足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的要求,所以本文針對目前階段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和相關植保技術應用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無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設分析
(一)土壤檢測分析
無公害蔬菜基地內的土壤耕層要求無有毒離子和傾倒物富集,土壤中有機氯、有機磷化物殘留較少,土壤 PH值適中。土壤樣品采集多采用梅花點法,適宜于面積較小,地勢平坦,土壤均勻的采樣區域,一般設分點5個左右;針對面積中等或較大的采樣區域,可采用棋盤式法或蛇形法,設分點10~15個左右。在現場取樣后應及時送到專業檢測部門進行分析,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現場進行分析;如果不能進行現場檢測,可冷凍保存樣品并送達檢測部門,能夠盡量減少運輸過程中所造成的影響。根據相關標準對土壤中重金屬殘留物以及其中農藥的含量成分檢測結果進行判斷,檢測結果必須滿足無公害基地建設的標準規定要求,才能認可這個基地的土壤完全滿足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的要求[1]。
(二)水質檢測分析
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水質,蔬菜的質量和品質會受到灌溉用水的品質所影響。一旦灌溉水質出現了相關問題,那么基地的產品就無法保證其品質,由此不僅要在建設前做好灌溉用水的監測,在無公害蔬菜基地投入使用后也要定期進行灌溉用水監測。在進行蔬菜基地的水質檢測過程中,重點應該檢測水質中的汞、鉻以及砷等重金屬的含量是否合格,而其次就要對水質中的對氯化物、氨氮、總磷以及農藥殘留污染進行深入的分析。溝渠水樣一般在農田退水口處以及與其它水體匯合處前端布設采樣點;池塘水樣一般在入口處和中心處布設采樣點;地下水樣按采樣區域內水井分布情況,選擇有代表性的水井布設采樣點。在現場取完樣品之后及時送到專業檢測部門進行專業的分析,如果條件允許,最好可以是現場取完樣品現場進行分析;如果不能進行現場檢測,可冷凍保存樣品并送達檢測部門,能夠盡量減少運輸過程中所造成的影響。按照基地建設的標準做到灌、排水分渠,避免串灌,并對各個監測指標進行分析,在各個檢測指標都合格的情況下,才能認可基地的水質滿足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要求。
(三)環境監測分析
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環境問題,而主要影響成分包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懸浮顆粒以及氟化物等。無公害蔬菜生產用地應選擇在不直接接受工業“三廢” 及農業、城鎮生活、醫療廢棄物污染,生態條件良好的農業生產區域。生態區域的灌溉水源上游沒有對產地環境構成威脅的污染源,包括工業“三廢”、農業廢棄物、醫院污水及廢棄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基地選點應遠離工礦區和公路鐵路干線,產地必須距離公路主干線不少于 100 米。土壤重金屬背景值高的地區不能作為無公害蔬菜產地。
二、植保技術應用分析
(一)優化種植結構
合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能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是促進現代化農業快速穩定發展的重要手段。根據當前市場需求變化,結合當地土壤特性和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作物,因地制宜的調整種植品種,有針對性的發展地方特色種植業,將廣泛種植轉化為集約種植,實現農業產出效率提高,從而實現增產增收。
(二)優化栽培技術
在生產無公害蔬菜的過程中,符合基地生產要求的栽培方式就是“健身栽培”。“健身栽培”的方式有利于研究蔬菜的正常規律,并且能夠調控環境把握生產產量,不但可以更深入的研究土壤栽培,能夠進行擴展設施栽培和無土栽培,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探索節水灌溉以及病蟲消長等技術。通過實際實施“健身栽培”的過程中,基地可以根據不同的蔬菜更好的科學倒茬合理輪作,能夠在清潔田園的過程中利用引種或者是嫁接的方法來提高蔬菜抗病蟲的能力,所以“健身栽培”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符合無公害蔬菜基地的生產要求。
(三)使用綠色防控技術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的方針,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使用綠色防控技術。根據不同作物生態區域條件和不同生育期病蟲害發生為害特點,形成綠色防控技術模式。可利用害蟲趨光趨向特點,利用殺蟲燈或色板誘殺成蟲。而對于有些害蟲對氣味特別敏感,可以利用氣味進行誘殺。基于此,物理技術是所有技術中最無害的,并且有即將取代化學技術的趨勢。
(四)嚴格監測農藥殘留
無公害蔬菜生產中嚴格禁止使用無生產許可證、農藥登記證、產品合格證的化學農藥和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劇毒、高毒、高殘留或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變)的農藥。推薦使用農用抗生素、微生物農藥和植物性農藥。 大力推廣使用中低毒農藥,提倡化學農藥合理輪換、交替使用。應嚴格控制農藥使用量,保證采收安全間隔期,利用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方法的嚴格檢測產品中農藥殘留,避免超標蔬菜走向市場。
三、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生活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擴大無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設規模,才能夠在一定程度提升無公害蔬菜的生產數量,從而保證食品質量的安全,進一步滿足市場的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基于此,要進行科學土壤環境、水質環境以及環境監測,才能夠科學合理的選擇蔬菜種植基地。采用優化種植結構、栽培技術、使用綠色防控技術、嚴格監測農藥殘留等先進的植保技術手段來進行管理與種植蔬菜,才能實現真正的無公害蔬菜種植。
參考文獻:
[1]李翠英.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與植保技術要點[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1(08):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