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麗娟 王宏偉
摘要:在遼西地區,設施溫室蔬菜生產經過多年種植蔬菜之后,出現了土壤板結、鹽漬化、缺素癥、耕作層變薄、土傳病嚴重等土壤退化現象。本文分析了產生以上問題的原因,結合遼西地區多年蔬菜生產種植經驗,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改良技術作為參考。
關鍵詞:無公害,蔬菜,土壤,退化,改良技術
中圖分類號:S626
隨著城鄉居民對蔬菜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設施溫室蔬菜種植面積逐年增大,菜地利用率越來越高,長期掠奪性的耕作,出現了土壤次生鹽漬化、酸化和連作障礙等土壤質量退化問題。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質逐年累積,微生物結構和種群數量發生變化,有害微生物數量增加,土傳病害越來越嚴重,菜地不能持續穩定的產菜,給菜農帶來了經濟損失,對設施溫室蔬菜土壤退化問題刻不容緩,為此,本文針對遼西地區設施溫室蔬菜用地存在的土壤退化情況,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對策。
1設施溫室蔬菜用地退化問題導致的主要問題
1.1土壤板結嚴重
大量施用化肥,有機肥料施用少或不施有機肥,且大棚內長期處于封閉的環境,無雨水沖洗,溫度高,蒸發量大,因此土壤中的鹽分隨土壤毛管水上升聚集土壤表層,長期累積,發生土壤結構板結,通氣性和透水性能變差,土壤中有機質匱乏,好生性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熟化緩慢,板結堅硬,阻礙了蔬菜根系的正常伸展。
1.2產生次生鹽漬化
化肥施用過多或過量施用含氮化肥,使土壤表面硝態氮含量升高,耕作層富磷化明顯,土壤中鹽離子增加,p H值升高,鹽漬化加重,形成生理干旱,產生鹽離子毒害作用,致使蔬菜生長不良,產量下降,導致蔬菜中硝酸鹽含量大幅度升高,亞硝酸鹽超標現象。
1.3缺乏微量元素
大部分菜農文化水平低,無專業理論基礎知識,沒有施用微肥的習慣,長年連作同種科屬蔬菜,加之有機肥施用不足,原有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被商品菜帶走,沒能及時得到相應補充,結果土壤中的Zn、B、Mo、Cu、Mn等微量元素日漸減少,導致缺素癥,影響蔬菜正常生長。
1.4蔬菜土傳病日趨嚴重
在生產中,菜農只追求經濟效益,缺乏科學理論基礎知識,長期連作,造成土壤中病原菌、害蟲逐年累積,比如尖孢鐮刀菌(Fusarium Qxysporum)就是典型的土傳病害真菌,是鐮刀菌屬中的一個重要類群,屬土壤居生菌,是一類在土壤和有機質中數量多而活躍的腐生菌,其寄主范圍十分廣泛,可引起100多種植物發生枯萎病,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
2主要配套改良技術
2.1適度輪作技術
由于不同種類蔬菜吸收土壤養分情況有所不同,同一塊地經常進行多種類的換茬輪作,盡量混交立體種植,保持生物多樣性,輪作可以充分利用地力,減少病蟲害發生,優化土壤環境,減輕土壤毒素對蔬菜的毒害作用。如:(1)實行不同科屬蔬菜品種的合理輪作,如將需氮較多的葉菜類、需磷較多的果菜類和需鉀較多的根菜類進行輪作;把深根性的豆類、瓜類、茄果類,同淺根性的白菜、甘藍、黃瓜、蔥蒜類等進行輪作,(2)安排一定的豆菜類(豆科綠葉菜如豌豆、苜蓿等),以借助于共生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提高土壤含氮量。據測定,蠶豆每畝可固氮14.3kg,相當于65kg硫酸銨,大豆每畝固定10kg N,相當于50kg硫酸銨,豇豆固氮6.96kg,相當于36kg硫酸銨,苜蓿固氮7.4kg,相當于37kg硫酸銨,(3)在輪作中安排一些芥菜、豌豆等,能吸收利用一般蔬菜所不能利用的磷和鉀,并有14%-34%又重新以可用態分泌到土壤中,為下茬蔬菜改善了磷鉀肥營養狀況。
2.2增施有機肥料與深翻土壤
增施有機肥是提高土壤性狀的根本措施,畝施4000-5000kg腐熟農家肥或2000-3000t優質有機肥,促使菜地有機質大于3%,施入有機肥后,經過土壤物理、化學、生物因素的綜合作用,會形成有機膠體腐殖質,使土壤疏松肥沃,緩解鹽漬化,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和理化性質,使耕作層里水、肥、氣、熱、菌等因素得到協調統一,既能提高土壤透氣,保肥保水能力,又能提高土壤環境容量和自凈能力,保證根系發育能力及增強抗性。
2.3強化微肥施入
微肥可作基肥,也可作根外追肥,用來補充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不足,如硫酸鋅、硼砂、鉬酸銨、硫酸銅、硫酸錳可作底肥施用,或在生長期葉面噴施,就能緩解Zn、Cu、Mo、B、Mn等微量元素的缺乏狀況。
2.4科學選用化肥
因菜地土壤酸堿性不一樣,所用的化肥也應各異,否則會使其更酸化或更堿化。酸性土應選用石灰(每畝施40-50kg)或草木灰(每畝施50-60kg)進行改良。同時選用碳酸氫銨、氨水、鈣鎂磷肥、磷礦粉等堿性化肥以定向改良。如土壤為堿性,則應選用硫酸銨、硝酸銨、氯化銨、過磷酸鈣、磷酸二氫鉀、氯化鉀、硫酸鉀等酸性化肥加以定向改良,使土壤接近中性。尿素為中性肥料,酸堿性土壤均可施用。
2.5施用生物菌肥
施用生物菌肥,可使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增加,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以下幾種生物菌肥可供選擇參考:(1)菌根真菌:與植物形成共生關系,刺激主根和毛細跟的生長發育,不僅可促進植物對營養元素的吸收,還能提高植物的抗病、抗逆能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長,(2)棕色固氮菌:可以將空氣中的氮氣轉化成植物易吸收的氮元素,減少尿素等無機氮肥的使用,(3)枯草芽孢桿菌:可以防治根部病害(枯萎病、根腐病、黑斑病等),還可促進作物增產。
參考文獻:
[1]王賀華.遼西地區設施日光溫室土壤改優關鍵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7(3):50-50.
[2]馬玉乾,劉裕嶺.設施棚室連作障礙土壤修復改良措施[J].農家致富,2014(18):34-35.
[3]蔣向中.淺談溫室土壤變性及其改良[J].江蘇綠化,1998(4):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