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帥
摘要:水下潛水作業是高危作業中的一種,潛水員在水下進行作業或者是執行相關的任務的時候,通常會遭遇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發生,遭遇水下的各種氣壓不穩定、水流影響等因素,面對這類突發事件,對于潛水員的心理素質和技能的掌握有著一定的要求。面對水下應急事件的發生,需要潛水員有著較好的體能和心理素質能夠快速的制定出應急方案脫離困境,否則會危及潛水員的生命安全。基于此,本文將從水下潛水的角度出發,探討如何增強潛水員水下應急能力的提升途徑,為潛水員的水下工作提供一些建議和意見,為廣大學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潛水員;水下作業;應急事件;處理途徑
引言:應急事件的處理能力是從事高危作業人群必須要掌握的一項基礎技能,尤其是對于水下潛水員來說。與一般的陸地的高危作業相比較,水下作業更具危險性和未知性,水下的環境較為復雜,海洋是一個神秘莫測的環境,潛水員在進行水下作業的同時需要面臨的水下低溫或者是高溫的情況較多,加上水流的影響因素較大,光線不充足等因素。面對水下可能隨時會出現的各種危害性較大的情況,需要潛水員有著較強的心理素質以及專業技能,在面臨突發事件發生的同時能夠快速的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幫助解決突發事件的到來。水員下水作業前,應熟悉現場的水文、氣象、水質和地質等情況,掌握作業方法和技術要求,并根據這些條件制定出相應的應急預案措施,減少安全事故造成的不良影響。
一、水下工作的準備措施
潛水員在進行水下作業之前,需要結合當時的天氣情況、水溫、水壓、水質和地質等條件進行綜合考察,在達到相關的要求和標準的同時才能進行水下作業,避免造成在作業過程中出現意外事件的發生。同時進行潛水作業之前,需要各技術部門之間進行寫作,將潛水工作中需要使用到的各種儀器和設備等進行充分的準備,比如說水面供氣系統、減壓系統、潛水裝具系統、出入水系統、水面水下通訊系統、環境監測系統以及其他的作業工具系統之間的配合工作。為潛水員的水下作業提供基礎性保障,同時不斷地優化水下作業的情況。
如上文所說,潛水員在進行水下作業之前應當對于周邊的環境和條件等進行勘察,在確保達到標準時再進行相關的潛水作業。在作業開始之前,同樣需要針對潛水員的專業技能和素質等本體性條件進行考察,要求潛水員掌握作業方法和技術要求,按照相關規定持證上崗,了解施工船舶的錨纜布設及移動范圍等情況,并制定安全處置方案。潛水作業時,潛水作業船應按規定顯示號燈、號型;潛水作業應執行潛水員作業時間和替換周期的規定。同時對于潛水作業的水文深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我國在潛水深度方面有著相關的要求和指示,具體可以參照國家標準《產業潛水最大安全深度》(GB12552)、《空氣潛水減壓技術要求》(GB12521)和《甲板 減壓艙》(GB/T16560)[1]等有關規定,嚴格按照規定進行作業。保障潛水員的生命安全,同時還需要提供更多的基礎性保障,為潛水員的工作帶來制度性保障。
二、潛水員水下工作應急措施
在進行水下作業之前應當對于潛水過程中隨時可能發生的意外做出相關的應急預案演習,以防止在意外來臨之時能夠有相對應的解決措施和方式,避免發生意外安全事故。潛水單位在進行作業的同時,應當與應急處理救護單位隨時保持聯系,為潛水員意外事故發生提供及時的搶救。潛水過程中,如果潛水員在水下發生減壓病,應當立即停止作業,在原有基礎上下潛3米。并根據其下前后的癥狀處置。針對潛水員水下糾纏的處理工作可以選擇相應的糾纏延長減壓方案,按照時間的不同進行方案的選擇。潛水員在作業過程中遭受水下溫度、水壓、可見度、呼吸氣體等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眩暈,針對水下眩暈的應急處理方案,應當立即停止作業,并且安排其他的潛水員潛入水底將其護送至水面,再接替其工作。針對潛水作業中出現的水下供氣中斷的應急處理方案,需要根據潛水員的氧氣瓶內的氣體含量進行適當的投放減壓平臺或者是安排其余潛水員護送呼吸氣體的方式進行投放。
潛水作業結束之后,應當對于后期的工具和設備的處理工作落實到位,及時清理工具以及潛水信號繩,供氣膠管后通知水面人員,待路面的工作人員將工作安排妥善之后將潛水員的水繩抽出水面,并按減壓表的要求減壓出水,減壓出水的過程中時刻關注潛水員的動態,即將到達水面的同時需要減慢抽繩的速度,避免水壓和陸地空氣的壓力造成的潛水員感到不適,并且用手護住頭盔頂部。潛水員在進行水下作業之前應當檢查潛水工作刀、照明設備等基礎設備是否準備完善。水下的環境較為復雜,為避免在作業過程中遭受水下其他物體的纏繞,準備潛水工作刀能夠快速幫助潛水員脫離困境,獲得更多的作業時間。同時對于一些危險性較高的水下作業,對于潛水員的資質的審核應當更加嚴格,按照規定使用潛水員,確保技術和水平達到相關標準之后方可使用,并熟悉掌握“潛水作業人員安全操作規程”和“潛水員水下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潛水員在長期接觸水下工作的同時,身體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對于潛水員的身體素質等方面的考察工作也是一個關注的重點,相關潛水單位應當重視定期對潛水員身體素質各方面進行檢查,常見疾病和人身傷害有減壓病、肺氣壓傷、潛水擠壓傷和缺氧等。需要選擇正確的減壓方案進行作業,當潛水員的身體感到不適時,采取應急措施效果不明顯時應當立即停止作業,將潛水員拉出水面、潛水員作業出水時必須沿入水繩上升,在上升過程中嚴禁屏氣、對于潛水裝置的要求也是極高的,要求潛水裝置能夠達到國家標準,針對供氧供氣不足等設備嚴禁使用,保證頭盔內的余氣充足,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證潛水員的應急氣瓶的充足,為潛水員的水下作業提供保障[2]。
結束語:
水下潛水作業是一項危險系數非常高的作業類型,潛水單位對于潛水員的前期和后期的檢查和預防工作都應當采取重視的態度,面對不同類型的潛水應急事件的發生,應當采取不同的應急方案和措施,幫助潛水員能夠盡快脫離困境,以免發生安全事故。
參考文獻
[1]薛利群,張國光,徐子健,等.高壓狀態下飽和潛水員應急轉移技術的應用及法規[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18,025(006):41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