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志明
摘要:當前新形勢下,遼西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城鄉一體化、工業一體化的發展階段,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反哺了農業生產,城市的進一步發展,支持農村經濟。因此,新形勢下土地權屬確認是一項不容忽視的主要問題,應該適應和服務遼西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實施土地權屬確認工作。
關鍵詞:土地權屬;確認;措施對策;遼西地區
中圖分類號:F321.1
科學的土地資源權屬確認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主要工作。當前實施的農村土地確權工作,是指以與土地相關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規等為主要依據,依次經由登記土地申請、土地地籍調查、土地核屬審查、土地登記注冊、頒發證書等系統完善的步驟,來最終確定的農村土地的所有、使用權以及其他項目的權利和隸屬關系的系統性工作。而新公共管理科學的發展目標“建設綜合服務型政府,完善全民公共服務體系”。加快農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就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目標要求。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業、農民、農村”的三農問題一直都是黨中央高度重視的問題。當前,農村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與之相適應的農村土地產權關系的確定也重新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為此,應用新公共管理科學對土地確權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克服對策,對促進農村土地確權工作的順利實施,將起到一定的積極推動作用。
1 當前農村土地資源確權存在的主要問題
1.1農村土地尚未實施實質性確權
回顧中國農村改革開放以來特殊歷史進程,一部分農村土地管理一直處于比較混亂的狀態,主要表現在:書面土地承包合同與實際地塊面積相差較大。農村土地合同為口頭協議而非書面土地承包合同,此類情形極易造成政府管理部門對土地不能準確掌握,土地權屬糾紛此起彼伏。部分農村土地沒有進行實質性的確權,即使進行確權但確權也形同虛設,發生土地糾紛后,因為沒有合法有效的書面合同和土地確權數據作為依據,引致矛盾沖突進一步加劇。
1.2 農村土地存在確權不規范
第一輪開展土地確權過程中,不同地區的現實情況的不同,確權人員的素質不同、土地的整齊度、零碎性有差異,使得很大一部分地區鄉鎮村的農村土地確權工作根本沒有按照國家規范的標準來進行,最終導致土地確權不統一、不全面、不規范、不系統的情況,為以后在實施農業生產管理中引致土地糾紛和矛盾沖突已成為不可避免的普遍現象。
1.3 農村土地存在確權內容設計不完善
對第一輪農村現有農村土地確權內容設計進行客觀分析,存在著很多缺陷問題,難以適應將來土地流轉市場的客觀發展的實際需求。第一輪土地確權時,確權的內容包括:土地地塊的“四至”、土地面積,但在標注確權地塊過程中,沒有土地的空間面積、形狀和空間位置等準確的信息系統,就會不同程度的出現土地確權面積幾近相同,實際的野外地塊現實情況卻存在較大的差異。現有確權內容、確權模式標注的土地地塊的整齊度、差異性明顯不足,今后實施確權就需要添加確權地塊的空間信息,來適應新形勢下土地流轉市場推進的要求。2實施農村新的土地確權后對問題的措施對策
在新一輪的農村土地確權工作進程過程中,新公共管理理論可以納入確權工作中去。政府土地確權管理部門就要克服以往陳舊的運行模式,增進效率,完善與土地確權相匹配的法律法規,把行政資源和社會資源密切配置在一起,利用當今掌握的信息技術資源與配置,來進行參與農村土地確權工作。
2
2.1 土地確權要有公共服務和協調機制來參與
轉變以往政府的管理職能,為土地確權提供政府獨有的公共服務職能。農村土地確權屬于公共事務,政府土地確權部門應當承擔起主導地位和重要作用,為當前的土地確權提供最大限度的公共服務;不僅如此,政府部門之間還要建立步調一致的統籌協調和互動機制,密切分工,積極合作,明確土地確權部門和相關部門權利與責任。
2.2 注重確權組織建設,建立一支精業務的確權隊伍
引入市場機制參與農村土地確權,把農村土地確權中的地籍調查工作、農村土地地籍圖詳查、宗地圖的繪制工作、發證登記等技術性工作推向市場,政府土地確權管理部門主要負責組織和監督。這種模式不僅有利于農村土地確權工作的開展,還會大幅度提高農村土地確權工作效率。借鑒新公共管理理論來對農村土地確權隊伍進行管理,政府主要負責確權隊伍培訓、組建與指導。與此同時,政府應當積極組織培訓土地確權工作人員,把土地確權人員的業務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還有,政府要特別注重改進土地確權工作方式,確權工作中應注重及時有效的解決農民關心的實際問題,靈活處理在土地確權中遇到的各種矛盾紛爭,積極協調,化解矛盾。
2.3 提高農村土地確權的透明度
以往的農村土地確權,十分缺乏土地地塊的空間信息,不同程度上為以后的農村土地流轉和土地流轉市場的培育制造了難題,利用信息技術系統手段就可以徹底彌補這種缺陷和解決這種難題。因為信息技術會準確的將確權土地地塊的形狀、所在的空間位置、準確的地塊面積完善到現有土地承包經營體系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補充和修正土地承包合同的不足,使得確權合同地塊和野外地塊現實情況形成了相差無幾的信息,令土地通過確權后空間信息表達的更直觀、更形象、更準確、更清楚,從源頭上控制土地確權后在流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2.4 完善農村土地確權法律法規與政策
在實施農村土地確權中,如遇法律法規與政策規定交匯后出現盲點,土地確權部門的工作人員處理具體問題時,政府要給予一定自主權和靈活性。比如說在農村土地確權工作中,對法律法規規定與、政策依據不十分明晰的問題,工作人員可以在不違反現有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還能使土地所有者、土地經營者接受的前提下自主處理。政府應盡快制訂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對盲點問題加以解決,從而保證現有農村土地確權工作有條不紊的實施。
參考文獻:
[1]李冬.從農村土地確權角度論我國城鎮化[J].農業經濟,2014(4):48-50.
[2]任慧琳.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的現狀分析與法律建議[J].江蘇農業科學,2015,43(8):434-436.
[3]陳訊.新公共管理對中國城市管理的現實意義[J].中國行政管理,2003(2):38-43.